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再度失速,“中部外貿一哥”又被超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9 00:30:12

每經記者 程曉玲    每經編輯 段煉 楊歡    

連續12年穩坐“中部外貿第一省”的河南,眼下正面臨被趕超的危機。

據鄭州海關統計,今年前2個月,河南外貿進出口1066.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0.9%,低于同期全國增速(8.7%)39.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652億元,下降36.3%;進口414.5億元,下降20.2%。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安徽前2個月進出口總值創歷史同期新高,達1225.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8%。由此,安徽的外貿規模升至全國第九、中部第一;被昔日“小弟”安徽反超的河南,則跌出全國前十,退居中部第二位。

這一局面并非首次出現。就在去年前11個月,安徽憑借26.2億元的優勢領先河南,進出口總值位列中部第一。盡管河南最終在全年數據上穩住局面,但二者差距不斷縮小已是不爭的事實。

與此同時,鄭州也被武漢、合肥等中部城市緊追,向其“中部外貿第一城”的地位發起挑戰。

近年來,隨著產能轉移、市場收縮等壓力加劇,作為河南、鄭州外貿關鍵支撐的富士康進出口規模大幅縮減。盡快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成為這個中部大省擺脫眼前危機的必然選擇。

依靠富士康單核驅動的時代過去,下一個“富士康”又在哪里?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跌出前十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61萬億元,同比增長8.7%,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全國31省份中,同期共有20個省份進出口總值實現正增長,其中15省份增速達到兩位數。外貿整體回暖趨勢下,也有少數例外。

其中,外貿大省河南以-30.9%的進出口增速,與湖南并列全國倒數第二。

wzRMnLyrf36CrHBua4ia83Nx7AY5mAXYe3maibYYDsTRbpt2It0NzyWTS7ZKs7UZwhRDRzYIibTaia4hScfp307USg.jpg

從全國看,河南進出口總值從去年同期的1541億元縮減為1066.5億元,排位從全國第八下滑至第十三。

在中部,河南以近160億元的差距被安徽超越,不僅從中部第一退居第二,與第三名湖北也僅相差40多億元。

占據河南全省外貿半壁江山的鄭州也面臨相似處境。今年前2個月,鄭州進出口總值665億元,增速為-41.2%、居中部6個省會城市倒數第一。

同期,武漢進出口總值557.6億元、增長20.6%,合肥513.9億元,增長17.3%,兩地外貿規模與鄭州的差距從去年同期600多億元縮至僅100多億元。

wzRMnLyrf36CrHBua4ia83Nx7AY5mAXYe1uUeahab8gCgqMQd6AzXCpViat795AVE2YgwO9c9zzCNlPcY1bibKbJA.jpg

具體來看,河南、鄭州外貿失速的癥結何在?

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作為河南省外貿中流砥柱的富士康進出口429.9億元,下降53.1%,占同期全省外貿總值的40.3%,占比減少19.1個百分點,拉低外貿增速31.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24.7億元,下降63.7%;進口205.2億元,下降31.2%。

自2010年進入鄭州以來,富士康就成為河南開放路上繞不開的關鍵詞。深居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腹地,河南、鄭州得以連續10余年穩居中部外貿第一,顯然離不開“全球最大蘋果手機生產基地”的突出貢獻。

然而,隨著近年來產能轉移風險和市場收縮壓力加劇,高度依賴背后潛藏的危機逐步顯現。

早在2019年發布的《河南經濟藍皮書》就指出,河南全省外貿進出口對富士康依賴程度高,一旦其進出口出現波動對全省外貿影響顯著。目前,富士康項目對外貿貢獻率逐年縮小,全省外貿支柱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抵御外貿波動風險的能力較弱。

眼下,富士康外貿體量進一步大幅縮水,已為當地守住外貿存量帶來極大挑戰。有觀點直指,若這一趨勢持續,河南、鄭州丟掉“中部外貿一哥”的席位不無可能。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破局機遇

對于河南來說,擺脫“富士康依賴癥”必將經歷結構調整的“陣痛”。而減輕“陣痛”的關鍵,無疑是盡快找到新的外貿增長點。

那么,新的機會在哪里?

從全國來看,增勢迅猛的汽車出口顯然是近年外貿市場的最大亮點。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量連續邁上200萬輛、300萬輛臺階,相繼超越韓國、德國。

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量跨越兩個百萬級臺階,達522.1萬輛、同比增加57.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77.3萬輛、同比增加67.1%。這也標志著,以新能源汽車為重要引擎,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超過日本躍居世界首位。

wzRMnLyrf36CrHBua4ia83Nx7AY5mAXYePHRRgOvlrIsxgzcxoUpNicLQYjFs2hzibgxNyYrjyKutkWoSrGnYQLVA.jpg

比亞迪超級工廠夜景 圖片來源:安徽日報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汽車出口延續良好表現,1至2月份汽車出口82.2萬輛,同比增長30.5%。

放眼地方,不少外貿表現亮眼的省份和城市均得益于汽車出口的強勁增勢。

以此番成功“上位”的安徽為例。2023年,安徽全省出口汽車72.92萬輛,增長89.8%,位列全國第二;貨值714.6億元,增長118.3%。其中出口新能源汽車2.59萬輛,增長70.8%。

也是在這一年,安徽外貿規模突破8000億元,“擠掉”天津、首次躋身全國前十強,進出口增速高居長三角、中部第一。

今年前2個月,汽車出口的帶動力持續凸顯——安徽出口機電產品578.4億元,增長24%,占出口總值的71%。其中,汽車(包含底盤)及汽車零配件出口116.4億元,增速高達60.4%。

盡管河南汽車出口也迎來快速增長,但相比安徽等先發省份仍然基數尚小。

據統計,2023年,河南汽車出口貨值258.3億元,同比增長106.6%;今年前兩個月出口貨值55億元,同比增長超六成,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貨值近18億元。

從貨值規模來看,目前河南尚不及安徽的一半。而在核心城市支撐上,鄭州去年汽車出口超200億元,占據安徽汽車出口絕對優勢的蕪湖僅前11個月就達530.2億元,差距依然明顯。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押注”巨頭

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汽車出海紅利來臨,亟待破解外貿增長困境的河南也在努力抓住這個新風口。

近年來,全國各地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展開激烈競逐,作為這一新賽道上的后來者,河南的“超車”雄心卻絲毫不遜色。

早在2022年,河南就發文明確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50萬輛、占全省汽車產量的比例超過40%,努力建成3000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力爭推動全省汽車整車產值達到5000億元、零部件及配套產值達到5000億元、銷售及增值服務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

瞄準“全國新能源第一城”的鄭州則提出到2025年,力爭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能超過100萬輛。

wzRMnLyrf36CrHBua4ia83Nx7AY5mAXYe6YljicCtVIMnJYA6TTxUiaTiclPhnoR3NukMicb9YwAQZRGnPZdetgX7sA.jpg

圖片來源:大象新聞

就在當地發起沖刺的關鍵時刻,新能源車企龍頭比亞迪的入局帶來重磅利好。

2021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23年,比亞迪產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車生產基地在鄭州航空港正式投產,鄭州比亞迪板塊當年完成產值334.7億元,生產整車超20萬輛。根據規劃,比亞迪鄭州基地未來產能有望達到百萬量級。

而相比“慢半拍”的產業布局,河南、鄭州的更大優勢在于積淀已久的交通樞紐優勢。

公開報道顯示,自2022年10月河南首發新能源汽車出口專列以來,豫籍汽車加速駛向全球。在海關、鐵路、口岸等各方合力下,當地打造出一條“中歐班列+海鐵聯運”汽車出口“綠色通道”,從政策幫扶到引導企業綜合應用各項便利化措施,幫助企業實現物流、裝卸、監管無縫銜接,推動汽車出口通關時長整體縮短50%以上。

在此背景下,上汽、宇通、華駿等“河南造”國產品牌汽車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

這無疑也將為意欲加快出海步伐的比亞迪打開新空間。

據統計,2023年,比亞迪海外銷量創新高,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4.28萬輛,成為2023年新能源汽車出口最多的中國品牌。今年3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海外銷量達3.8萬輛,比去年同期(1.3萬輛)大幅增長。

在生產端,目前比亞迪已進入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并在巴西、匈牙利、泰國等海外地區投資建廠,加速布局海外生產基地。

新一輪汽車出海“大戰”開啟,坐擁車企巨頭與出海通道優勢的“中部外貿一哥”,能否再次創造逆襲奇跡?

記者|程曉玲

編輯|段煉 楊歡 易啟江

校對|劉思琦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