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9 22:35:48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4月7日,深交所對北京卓識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卓識)、廣東天創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嘉實資本、前海人壽開具了監管函。經查,這四家機構均在IPO網下詢價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以百億量化私募北京卓識為例,其違規行為包括兩項:一是內控制度制定和執行不完備,比如改價程序、材料存檔要求不明確,新股詢價業務相關內部制度的制定審批流程、報價討論決策過程記錄缺失等;二是估值研究不深入、定價依據不充分,部分內部研究報告主要內容存在簡單復制摘抄承銷商投價報告、粘貼錯誤等情形;新股研究報告估值區間及最終定價缺乏嚴謹完整的邏輯推導過程等。
筆者留意到,網下詢價違規并非個案。包括此次披露的4家機構在內,滬深交易所總計對29家網下詢價違規的機構給出了監管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違規事項當中,北京卓識暴露出來的實際是共性問題,在上述29家機構中都有涉及。
網下詢價是新股定價的關鍵環節。為了讓新股定價更合理,交易所對網下詢價的要求非常嚴格,準入門檻很高,只有符合條件的機構和極少數個人投資者才有參與網下詢價的資格。網下詢價也有相應的“便利”,參與的投資者最終都有確定性的獲得新股配售的機會,這和網上投資者全憑運氣才能中簽的情況完全不同。這樣的制度安排,顯然是為了鼓勵機構發揮自身的專業能力,科學、嚴謹地對新股提出報價。只有網下詢價充分體現了市場的理性判斷,最終確定的發行價才是對市場、對眾多網下投資者負責任的報價。上述機構沒有履行這樣的責任,理應被嚴格監管。
網下詢價違規的問題并沒有禁絕,甚至還出現北京卓識這樣抄券商研報還抄錯的情況。違規機構之所以對定價工作散漫隨意,只想搭別人便車,也需要各方仔細審視新股詢價中的成本和回報、收益和風險是否匹配的問題。Wind數據統計,滬深交易所2023年4月12日以來發行的189只新股當中,網下投資者獲得配售的比例在0.01%至0.23%之間,平均數為0.03%,這意味著一家申購1000萬元的機構,最終只能配售3000元。對機構來說,在扣除定價研究等各項成本后,其實際回報非常有限;相應地,由于其風險敞口也非常低,進行投研的動力也就不大。要解決這一問題,仍需要在新股配售制度上進行改革,不僅要在發行環節讓買賣雙方全力“討價還價”,也要在首日上市的新股供應上下功夫,讓上市當日的博弈更為充分,一二級市場充分聯動,讓報價、申購的機構與其收益和風險掛鉤,其自然會給出審慎理性的報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