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捷氫科技主動撤回科創板IPO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9 22:35:49

每經記者 王琳    每經編輯 董興生    

近日,上汽集團(SH600104,股價15.30元,市值1771億元)旗下上海捷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氫科技)主動撤回了科創板IPO(首次公開募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燃料電池系統方面,捷氫科技的國內裝機量排名靠前。

盈利難是目前國內氫能企業上市的一大障礙,在A股IPO政策收緊的背景下,2023年以來已有多家氫能企業轉戰港股IPO,且已獲得成功。

捷氫科技尚未實現盈利

4月1日,捷氫科技主動撤回了科創板IPO,其最近一次更新IPO狀態,是在2023年12月底披露對交易所審核問詢函的回復。

根據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捷氫科技主要從事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及工程技術服務。其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產品的產品一致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可對標國內外一流水平。

國金證券在2024年3月3日發布的研報中披露,2023年,捷氫科技的燃料電池系統累計裝機量在行業內排名第二,占比10%,僅次于億華通的23%;2024年1月,捷氫科技以23%的裝機量占比排名第一。

作為上汽集團旗下子公司,捷氫科技的主要客戶之一就是其間接控股股東上汽集團。2020~2023年上半年,捷氫科技對上汽集團及其同一控制下的企業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31.63%、39.24%、23.03%和76.25%,2023年上半年對上汽集團存在較大依賴性,上汽集團也是唯一一家在報告期內一直位列捷氫科技前五名客戶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8月以來,A股IPO節奏階段性收緊,從實踐情況來看,未實現盈利企業在A股IPO的通道已基本被封堵。

而捷氫科技自2022年6月IPO獲受理之后,仍舊未能實現盈利。2020~2023年上半年,捷氫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2.47億元、5.87億元、4.75億元和0.49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9561.36萬元、6816.56萬元、1.34億元和1.37億元,不僅營收在2022年同比有所下滑,且自2022年以來,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的虧損也有擴大之勢。

產業鏈上游成本比較高

在捷氫科技折戟科創板IPO的同時,氫能領域公司的上市競賽并沒有停歇。

隨著A股市場IPO收緊,尤其是未盈利企業上市門檻提升,氫能企業紛紛選擇奔赴港股市場。

2023年12月,金源氫化和國鴻氫能成功登陸港交所,重塑能源則在上個月遞表港交所。此前,重塑能源也多次沖刺A股IPO未果。更早之前,億華通于2023年1月登陸港交所,成為A+H上市公司。

捷氫科技后續是否也會申請赴港上市?2024年4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打捷氫科技董事會辦公室電話,但對方告訴記者,暫未收到這方面的信息。隨后,記者撥打上汽集團證券部門電話,但未獲接通。

A股市場目前還有東岳未來氫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仍在IPO輔導備案階段,其是港股上市公司東岳集團旗下子公司,輔導期為2023年9月13日至2023年12月31日,目前尚無進一步消息。

事實上,截至目前,氫能上市企業普遍未能實現盈利。以上市較早的億華通為例,其2023年歸母凈利潤預計繼續虧損2.26億元,虧損額同比進一步擴大。

氫能產業的普遍性虧損主要與產業鏈上游成本比較高有關。捷氫科技在2023年12月回復交易所審核問詢函時表示,從燃料電池上游產業來看,制氫、儲氫、運氫、加氫領域的技術發展尚不夠成熟,整體投入規模較小,導致中下游用氫成本高,是目前燃料電池上游產業規模化應用以及推廣面臨的主要障礙,也是現階段制約我國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路徑產業化的重要原因。

不過,資本市場并非不看好尚未實現盈利的氫能賽道。2023年歸母凈利潤虧損進一步擴大的國鴻氫能,目前在港股市值已接近120億港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科技 2023年 科創板 IPO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