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16 15:40:56
◎滬深交易所擬將多年不現金分紅或者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納入“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的情形。此前一度有傳聞稱“A股有1000多家公司將因分紅不合格被ST”。但新規擬對應的是2022年度至2024年度,因此目前尚不能統計出相關企業。
◎但多年沒有分紅公司確實也不少。在采訪中,有近年未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方面就表態:監管趨勢是愈發收緊,未來不分或者分了達不到標準,都將面臨ST風險,企業也不會愿意擔這種風險。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編輯 文多
現金分紅是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4月12日,新“國九條”發布,證監系統一系列配套措施以及征意稿同步出臺,上交所及深交所也提出,擬將多年不分紅或者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納入“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的情形。
新政動向一時引發市場廣泛討論,甚至還有“A股有1000多家公司將因分紅不合格被ST”等傳聞流出。
但是,上交所已明確提出,上述調整擬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而兩所同時提到,屆時“最近3個會計年度”擬對應的是2022年度至2024年度,因此目前尚不能統計出相關企業。
圖片來源:上交所網站截圖
僅為了解擬施行新規的影響范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照其標準,統計了滬深交易所主板、創業板、科創板上市公司2020年—2022年的盈利、分紅、研發投入等情況,發現若以這一時間段的數據,確實有部分上市公司屬于“鐵公雞”。
例如,永泰能源在2020年—2022年這3年年均凈利潤約25億元,但這些年份均未進行現金分紅(2020年有轉增)。烽火電子則在2012年至今均實現年度盈利的情況下,未進行現金分紅。在股吧內,投資者也對這些企業的分紅情況議論紛紛。
4月12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同步就《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等多項業務規則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擬對主板、創業板、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中有關分紅的規定作出重點安排,將多年不分紅或者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納入“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的情形。深交所及上交所也分別發布答記者內容,對分紅問題進一步進行了解釋,除分紅外,回購注銷金額納入現金分紅金額計算。
對于主板企業,上交所及深交所文件提出,“現金分紅被ST”的描述標準大致是: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正值,且母公司報表(注:深交所規則還提到公司合并報表)年度末未分配利潤為正值的公司,其最近3個會計年度累計現金分紅總額低于最近3個會計年度年均凈利潤的30%,且最近3個會計年度累計分紅金額低于5000萬元。
由于擬施行新規涉及的時間段至少也包含了2024年年報,因此目前無法統計數據。但根據上述條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Choice統計了2020—2022年的數據,僅以此了解擬施行新規的可能覆蓋面積。統計發現,兩市主板企業達到上述標準的企業總數量有168家,其中3年里完全沒有進行過現金分紅的企業約為104家。
若按未分配利潤余額排名,永泰能源是排在前列的企業之一。該公司2020年—2022年的年均凈利潤約25億元,2022年底時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約75.5億元。但公司在這3年里沒有進行分紅。
記者進一步查詢還發現,永泰能源2015年年報至2022年年報均提示,對應年度均實現盈利,但均不進行利潤分配,也不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統計發現,永泰能源2015年至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合計約96億元。2022年報,公司解釋:未分配利潤主要用于還本付息、生產經營和儲能轉型發展。
記者在4月15日嘗試通過電話及郵件采訪永泰能源,但截至截稿未能得到回復。截至4月15日,該企業尚未發布2023年年報。
有類似情況的還包括烽火電子。該公司不僅在2020年—2022年期間未進行分紅,記者查詢發現,烽火電子至少自2012年起便未進行分紅,而2012年至今,該企業年度歸母凈利潤最低也有3053.03萬元(2013年),盈利累計超過8.7億元。其2023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5234.2萬元,期末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約233.4萬元。
烽火電子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過去多年未分紅原因,是由于公司此前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承接了原上市公司的賬面大額未彌補虧損(記者查詢該數額為8.77億元)。他還表示:“截至2022年底,我們一直在彌補,到2023年度彌補完了,2023年底母公司有兩百多萬的可分配利潤,但一方面這數額太小,另一方面我們正在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如果募集資金不夠,需要用自有資金支付,綜合考慮決定2023年不分紅。”
就擬施行新規對分紅的要求,該人士也表示:監管趨勢是愈發收緊,未來不分或者分了達不到標準,都將面臨ST風險,企業也不會愿意擔這種風險。
他還提到,過去兩年公司未分紅,因此主要看2024年情況。“目前來說,公司將積極搞好經營工作,力爭多盈利,盡可能達到監管要求。只要經營達到一定要求,還是存在分紅的潛在可能。”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篩選出來的企業中,也有15家公司年均分紅金額不低,但依然未能達到要求。這些企業中,有部分是新上市企業,若上市前未分紅的情況不納入統計的話,完全符合條件的企業數量還要少一些。
但就這一規模的數據而言,監管層鼓勵分紅的決心可見一斑。同時也可發現,擬施行新規不僅要求企業分紅,還要保持一定的分紅比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創業板和科創板方面,上交所、深交所均表示,考慮到不同板塊的特點、公司差異情況,將最近3個會計年度累計分紅金額調整為3000萬元。同時,最近3個會計年度累計研發投入占累計營業收入比例15%以上或最近3個會計年度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3億元以上的創業板/科創板公司,可豁免實施ST。
同樣的,科創板及創業板的“現金分紅ST”情形對應的“最近3個會計年度”,擬為2022年度至2024年度。
按照擬施行新規的要求,記者統計發現,2020年—2022年,創業板共有476家企業3年分紅合計未達到3000萬元,科創板則是193家。
同時,還要剔除“不符合分紅基本條件”即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負且年末未分配利潤為負數的企業。因此剔除豁免及不符合基本條件的企業后,創業板剩下233家公司、科創板剩下73家公司。
在上述企業中,再統計3年“分紅總額少于3年平均凈利潤的30%”的企業,科創板剩下53家,創業板剩下157家。
科創板名單中,佰維存儲是營收規模最大的企業,該企業2020年—2022年總營收達到72.36億元,3年累計研發投入2.9億元,占3年營業總收入比例為4%,3年凈利潤約為2.15億元,同時2020—2022年并未分紅,2023年上半年也未分紅。
需要說明的是,佰維存儲在2022年底才上市,而這也是科創板名單中普遍存在的情況,這些企業的分紅情況還包含了未上市前的時間區間,因此典型性有限。
創業板公司中,2010年上市的安諾其已是“板塊老兵”。記者注意到,安諾其在2020年前已有連續幾年的分紅,但2020年—2022年除區間回購金額0.12億元外,3年內未進行現金分紅。這3年里,安諾其合計凈利潤約為2.5億元,同時3年累計研發占累計收入的比例為5%,2022年末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約為1.76億元。
“前3年沒有分紅,主要是因為我們有比較大的投資項目,主要是固定資產建設,項目建設需要的資金比較多。2023年度大的項目建設已經接近尾聲??后面經營情況比較好的話,也會考量中期、年度分紅。”安諾其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交易所還指出,現金分紅是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最直接、最有效路徑之一。除對分紅不達標采取強約束措施外,還將積極推動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紅。要求上市公司綜合考慮未分配利潤、當期業績等因素確定分紅頻次,并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增加分紅頻次,穩定投資者分紅預期。進一步明確中期分紅利潤基準,消除對報表審計要求上的理解分歧。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