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23 13:58:23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廖丹
4月23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圍繞“以更大擔當和作為譜寫遼寧全面振興新篇章”作介紹。
2023年,遼寧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3%,十年來首次超過全國增速,經濟總量站上3萬億臺階;今年一季度,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延續了去年以來的良好態勢,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4%,高質量發展呈現出更強的韌性、活力和創造力。
據了解,遼寧省委提出打造新時代“六地”的目標定位,要經過不懈奮斗,努力把遼寧打造成國家重大戰略支撐地、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新高地、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示范地、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
具體舉措上,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樂成表示,一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奮勇爭先;二是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力求突破;三是在堅持綠色發展上厚植優勢;四是在增進民生福祉上積極作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遼寧作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未來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有哪些考慮和安排?
對此,李樂成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遼寧將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推進重點實驗室群與基礎科學中心建設,打造遼寧實驗室,推進大科學裝置預研項目,打牢科技創新‘底座’。開展高校院所科技型企業‘雙走進’活動,扭緊科研產業‘雙螺旋’。我們還在重點領域開展攻關,解決了一批‘卡脖子’難題。”
其次,將做優做強實體經濟。遼寧不僅造出了大批的“大國重器”,也培育了眾多“隱形冠軍”。“我們堅持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升級’和‘前沿技術產業化落地’,瞄準數智、綠色等方向,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
此外,將全面深化改革。用改革的辦法更高效率集聚創新要素,協同開展重大技術創新驗證和重大創新示范應用,打通創新和應用的“任督二脈”,讓更多的科研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同時,遼寧將持續加大國有經濟調整和結構優化力度,讓更多“種子隊”發揮好“主力軍”作用,在經濟主戰場上山頭、打硬仗、破梗阻。
2023年遼寧一舉扭轉了連續11年人口省凈流出局面,人口凈流入達到8.6萬人,在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方面遼寧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具體的計劃和舉措?
“這個變化是11年以來第一次發生的變化,凈流入8.6萬人,人雖然不多,但這是一個質的變化,這個變化是我們經濟發展向上、產業向新、環境變好、經濟活力更足的集中體現,這也充分說明了外界對遼寧的預期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遼寧省委常委、副省長張立林如是表示。
張立林提到,人才是第一資源。遼寧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素。“近年來,我們以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為總牽引,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創造更多崗位需求,做大人才‘蓄水池’;我們以加快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為硬抓手,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投資,落戶更多企業,打造人才‘強磁場’;我們以持續推動引才政策最優化為實舉措,把‘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作為10個新突破50項重點任務之一,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持續優化人才環境,提升人才吸引力。去年,全省新增兩院院士6人,總數達到61人;全職引進海內外博士和高級職稱人才4387人,同比增長77%;引進高校畢業生40.1萬人,同比增長20.8%,為奪取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告捷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
工業振興是遼寧振興不可或缺的前提,遼寧將如何構建具有自身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讓老工業基地煥發新的活力?
對此,李樂成提到,一是抓結構調整。遼寧將以培育壯大重點產業集群作為抓手,加快建成4個萬億級產業基地,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動裝備制造業向高新突破、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向下游延伸、冶金新材料產業向精深拓展、消費品工業向優質特色發力。同時,我們著力打造集成電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搶灘布局人工智能、細胞治療等未來產業。
二是抓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開展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聚焦高性能膜材料、鈦產業等重點領域,今年將建設4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產業化,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三是抓轉型升級。加快以智賦能,今年將推進20個以上5G工廠、10個以上“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建設,累計建成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超百個,辦好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同時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促進中小企業“智改數轉網聯”。推動向“綠”轉身。加強工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推動石化、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綠色低碳改造,提升行業能效水平,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完善綠色制造體系,省級綠色制造單位年底將累計達到650家。
四是抓企業培育。不斷壯大規上工業企業規模,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今年我們計劃新增10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3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50家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