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園地旅行”,在成都邂逅一場宋式美學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24 20:25:10

《春天花會開——成都賽會經濟消費特別觀察》第三篇,我們邀你一同感受以溫江知音館為代表的新興消費場景,以一場“園地旅行”,探索傳統園藝產業與文創、國風等業態的深度結合,一窺這座城市最新的生活美學與城鄉融合之變。

每經記者 謝陶    每經編輯 唐元    

?這個春天,成都將相繼迎來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成都2024湯杯。對這座城市而言,舉辦世界級展會和賽事,不僅可以展現獨特的城市美學與消費活力,帶來城市美譽度的提升,更將促進相關產業聚集發展,推動會展經濟、賽事經濟邁向新的階段。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天府文創云推出《春天花會開——成都賽會經濟消費特別觀察》,帶你從多個維度感受世園會和湯尤杯帶來的“熱浪”與激情。

今天,我們邀你一同感受以溫江知音館為代表的新興消費場景,以一場“園地旅行”,探索傳統園藝產業與文創、國風等業態的深度結合,一窺這座城市最新的生活美學與城鄉融合之變。

園藝花卉消費場景興起,迅速成為年輕人“新寵”

走進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分會場之一的金溫江博覽園,在山水盆景的園林中,一個彰顯宋式生活美學的空間——知音館,映入眼簾。

入口處的大型藝術裝置《夢回》吸引了不少的年輕人拍照打卡。該作品靈感來自于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千里江山圖》和明代畫家仇英的《漢宮春曉圖》。

“我們根據年輕人的審美喜好,專門從小紅書邀請到裝置藝術家木木,以宋代為主題,通過長卷形式,運用無邊界融合創新的理念,打造出煙波浩渺的江河和層巒起伏的群山,令人仿佛置身江南山水。”知音館主理人段莉告訴記者。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走進館內,房屋檐廊四面環繞,屋脊錯落,花窗精致繁復,入門左右兩側的空間打造充盈著滿滿的宋風

通過山石、羅漢松、蘭花、棋盤等巧妙布《聽琴圖》等宋代名畫的裝飾實景畫,頗具素簡風雅之景。盆景大師胡世勛的超大盆景裝置與整個場館相映成趣。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館內則分布著旗袍漢服體驗、音療工坊宋畫工坊、點茶、茶咖等特色消費空間。

我們融入了許多年輕游客喜歡的元素,例如在旗袍和漢服體驗空間,游客可以定制新中式旗袍、體驗漢服拍攝;在宋畫工坊,游客們不僅可以欣賞畫作,還可以參與團扇畫的制作,體驗宋畫魅力;此外,還可以體驗宋代點茶和茶百戲等傳統文化。我們自4月10日對外試運營以來,每天都有數百人次前來打卡,”段莉表示。

圖片來源:金溫江公眾號

據悉,除了沉浸式展現宋式美學,知音館還會根據季節變化,通過服飾變化、活動策劃等,營造不同時期的生活美學。

“我們觀察到一個顯著的趨勢,成都近郊游市場不斷細分發展,疊加這幾年的國風熱潮,越來越多聚焦深度體驗的文化消費場景開始出現。”

談及接下來的運營方向,段莉向記者分享到,未來,自己希望知音館是四季流動的,會有像是唐代、明代等不同的文化主題,與此同時植入更多的非遺文化。“我們不認為這只是一個打卡拍照的地方。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記者觀察到,借助世園會的東風,在溫江乃至整個成都,像這樣以花卉園藝和傳統文化為媒介的消費場景正快速興起。

像是已經開始試運營的瑪歌莊園·溫江古今山林,歷時一年匠心構筑的園林景觀已初步呈現,內部還設置了漢、唐、宋、明4個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筑。

瑪歌莊園·溫江古今山林總經理周航介紹道,“我們一共有50畝地,從去年三月開始打造,可同時容納1500人就餐,設有火鍋、便餐、茶、咖啡等多種餐飲形式,就餐區風格多樣,包括閣樓平臺、星空屋、山上木屋等,園中設有川派盆景的展示區,供游客邊吃飯邊賞盆景。”

不止于一個網紅打卡地,背后折射城鄉融合“新邏輯”

據悉,2024成都世園會溫江分會場即溫江博覽園,以川派盆景為主題,布局“一園一軸一館”。

其中,“一軸”指的是園林藝術軸,在2.2公里田園生態綠道上打造集品質餐飲、旅游休閑、園藝觀光為一體的特色消費帶,串聯起古今山林火鍋公園、樹下咖啡、輕奢茶飲、向日葵花田、園藝花境等沿途的新業態、新場景。

某種程度而言,以知音館為代表的特色消費場景快速興起,是成都傳統園林花卉產業的煥新發展,亦是近年成都文創產業與近郊游、國風熱深度結合的一個縮影,更折射出成都在城鄉融合過程中的深層邏輯之一——尊重在地自然及文化肌理,持續圍繞青年文化,打造全新業態及場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像是蒲江鐵牛村,從北上廣深引進60多位常住“新村民”、300多位“候鳥型”新村民,同時聯動當地村民,形成了創意設計、文化藝術、生態農業等10多個“人才組團”。

在尊重村子現有生態布局基礎上,鐵牛村巧妙地提升了鄉村生態價值、生產價值與生活美學,逐漸把一個原本偏僻落后的小村莊變成引領鄉村振興的“明星村”。

類似的例子,還來自于蒲江的明月村,其依靠一座明月窯進行深度的文化創新及人才引進,并在當地開啟了陶藝村發展之路。水立方總設計師、國家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作家、手工藝大師等一群身懷絕技的“新村民”聚集于此,將這里打造成獨具生活美學的“理想國”。

知音館背后的運營方主管戴超,同時也是成都榜樣青年科技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作為一位扎根本地,長期聚焦文旅產業及鄉村振興的連續創業者,戴超成功打造出包括溫江高山村榜樣青年社區、新津梨花溪景區梨園雅舍在內的多個文旅項目。

他認為,促進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的關鍵始終在于——聚焦年輕人生活與職業需求,與在地文化結合,已打造出更多的“新興聚落”。他也積極牽頭與母校四川師范大學合作,通過駐留計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才到鄉村創業。

在他眼里,有哪些成功的典范?“像是杭州余杭區的青山村,尊重當地文化,不斷引入設計、文旅、電商等資源,留住人才,成為了一個非常具有藝術氛圍的鄉村。此外,像是烏鎮戲劇節,它那種開發理念以及體驗感,已經成了文旅行業的標桿,”戴超分享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談及知音館的開發運營理念,戴超表示,“我們不希望這里只是一個單純的文化消費場景。”

“無論是推出我們自有的咖啡品牌,還是邀請更多像百川古琴、采娑旗袍織造坊一樣的文化品牌入駐,我們希望這里可以成為一個文化產品及服務的‘孵化器’和‘聚落’,可以聚攏更多文化產業相關人才。”

此前,戴超曾在亞聯資本,長期專注文旅板塊,觀察過上百個文旅項目。

“那個時候在城鎮化的‘上半場’更多是大拆大建的邏輯,無論是投美術館,還是投其他文旅項目,我們通常都是聚焦于‘經濟賬’,很少有人去思考如何保護性開發在地文化,打造深度的文旅體驗。”

戴超認為,“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國內的文旅產業存在產品同質化、價格卷化的現象。未來,深度的、差異化的文旅體驗,才是競爭力的關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文化 成都市 成都 文旅 消費 美學 藝術 鄉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