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國內創新藥“隱形冠軍”的成長邏輯 ?研發基因決定康弘藥業核心競爭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29 10:04:55

康弘藥業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一季報表現亮眼,去年三季度以來,單季度業績環比加速明顯。僅看單季度業績增速,企業回到了2016-2018年高位區間。

康弘藥業做對了什么?

作為中國知名眼底藥的朗沐,依舊是康弘藥業的基本盤。隨著適應癥范圍擴大和新劑型的擴充,朗沐的內生潛力仍然在持續釋放。潛力釋放背后是康弘藥業對創新研發的持續投入,過去3年,公司平均研發投入比例達17.50%。持續在眼科、腦科、腫瘤等領域加大投入、深入研究,朗沐的成功經驗正在其他管線復刻。

業績增速重回高位區間

2023年,康弘藥業實現營業總收入39.57億元,同比增長16.77%;歸母凈利潤10.45億元,同比增長16.52%;扣非凈利潤10.14億元,同比增長22.8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2.18億元,同比增長31.70%。

在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93億元,同比增長23.50%,實現歸母凈利潤3.74億元,同比增長33.7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4.06億元,同比增長116%。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三季度以來,康弘藥業單季度業績環比加速明顯,營收增速與凈利潤增速均超過30%。

2016-2018年是康弘藥業成立以來的業績增速高峰,兌現了中國創新藥企業對市場的承諾。2014年,朗沐的上市填補了中國眼科市場的國產空白,至此打開了業績快速增長的通道。

朗沐依然是中國眼底藥的標桿

業績增速、增長空間、盈利能力三個維度匹配估值水平、經營質量與核心價值。成長股的價值邏輯是企業價值在未來不斷提升。成長股的估值模型是采取PEG估值,即用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長速度得到的數值。英國投資大師吉姆·斯萊特創造了著名的成長股“PEG”模型——看好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長后“小于1”的上市公司。

以4月24日收盤價計算,康弘藥業目前動態市盈率約為16.11倍。按照PEG模型測算,公司扣非利潤增速超20%,處于“小于1”的模型。縱觀該企業的發展歷程,16.11倍的動態市盈率恰好是歷史低點。

與之對應的是盈利反應指標的動態市銷率,目前約為4.25倍,康弘藥業這一數據同樣處于歷史周期的低位。

分產品來看,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中,生物藥收入19.36億元,同比增長41.73%,占營業收入的48.93%;中成藥收入13.13億元,同比增長12.33%,占營業收入的33.17%。

由此可見,作為康弘藥業生物藥業務的“壓艙石”,朗沐仍然穩定著企業營業收入的基本盤。同時,隨著4個適應癥、2種劑型的獲批,朗沐的多條增長曲線已被打開。

作為上市10年的產品,該藥品仍在持續性創新方面不斷探索。2023年12月1日,康弘藥業公告稱,公司收到國家藥監局簽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同意朗沐開展一項評估高劑量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療糖尿病黃斑水腫(DME)的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特性的Ⅰ期臨床試驗。此次探索有望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減輕醫療負擔。

實際上,朗沐于2017年首次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后,彼時的3個適應癥已覆蓋1000萬名患者,未來將進一步擴大覆蓋群體。同時,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2016-2020年,中國眼科藥物市場規模從151億元增長至18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5.7%;預計2025年將達到440億元,2030年將達到1166億元,朗沐的營收業績仍具備持續增長潛力。

朗沐上市之前,中國眼底病致盲患者處于無國產藥可用的局面。從“0”到“1”,再從“1”到“200萬次注射,”作為原研產品,朗沐通過十年耕耘,積累了大量中國臨床證據。畢竟,眼底病缺乏臨床上有效的治愈手段,多數治療方式需要長期隨訪控制,十分考驗患者對藥品的信任度。

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

朗沐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源于康弘藥業長期對創新的重視。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4.52億元,較上年增加1748萬元,同比增長4.02%。

目前,康弘藥業在銷的20個藥品中有10個品種是獨家、16個品種進入國家醫保目錄、10個品種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公司持續在眼科、腦科、腫瘤等領域加大投入、深入研究,不斷推出臨床迫切需要的高品質新產品,進一步鞏固核心治療領域的優勢地位。同時,在開放合作方面,康弘藥業與國內重點高校及美國、歐洲、新加坡等地的全球領先的科研機構保持合作關系,并布局基因治療、合成生物學、抗體開發等醫學前沿技術領域。

我國首個進入臨床用于治療新生血管性(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nAMD)的基因治療產品——KH631,正在中國和美國同步開展I期臨床研究。同時,該項目成功入選了2023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常見多發病防治研究”專項。

國內首個具有合成生物學來源的Ⅰ類新藥——KH617,是公司合成生物學平臺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產品,于2023年獲美國FDA針對膠質母細胞瘤的孤兒藥資格認定。2023年6月,KH617獲四川省藥監局重點項目第三批藥品、醫療器械重點項目。2023年12月,由北京大學牽頭,公司子公司四川弘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6家單位共同申報2023年度“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并獲批立項。

康弘研發管線陸續有新項目獲批,化藥Ⅰ類創新藥KH607、KH629先后獲得中、美臨床批準的同時,公司在生物藥領域持續布局,抗CD24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的生物制品創新藥KH801,及對促炎細胞因子與趨化因子的釋放都具有抑制作用的生物類似藥KH917先后獲國家藥監局臨床批準。

堅持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的同時,康弘藥業還在加快產業布局,一方面是加快產能釋放,另一方面是加強全產業鏈的質量把控。

生物藥方面,公司在北京和成都分別建設了符合國家新版GMP認證的產業基地,具備從小試研究、中試放大到大規模生產的能力,現已建成了兩條生物制品全自動生產線,能夠滿足西林瓶和預充式注射器(PFS)兩種劑型的灌裝生產。

中藥方面,康弘藥業現已構筑中藥材全產業鏈質量管理體系,將中藥的質量管理延伸至中藥材種植及加工環節,并建立藥材信息追溯系統和可視化系統,同時積極探索中藥材種植技術,在新疆、甘肅、黑龍江、四川建立了6個中藥材種植基地,總面積超過6000畝,保障了舒肝解郁膠囊、松齡血脈康膠囊、渴絡欣膠囊等多個臨床所需創新中藥的穩定供給。

化學藥方面,康弘已建設完成涵蓋12個特色原料藥產品的四川弘遠化學原料藥基地,覆蓋治療失眠、抑郁和精神分裂等多個種類藥物,這些種類同樣重點契合了康弘的拳頭產品,上下游整合保障了產能釋放。

在重點技術領域,全面提升技術實力和技術壁壘;在產能布局上,全面提升技術準備和產能擴大;在核心治療領域,全面拓展主營業務,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優勢,推動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康弘藥業 化學制藥 生物醫藥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