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30 11:40:36
每經評論員 賈運可
近日,愛仕達(002403.SZ,股價7.8元,市值26.57億元)發布的2023年財報,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公司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3.78億元。而2021年、2022年愛仕達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虧損8850.74萬元、虧損7872.86萬元。相較于前兩年,虧損額度明顯擴大。數字背后所反映的,不僅是一家企業業績的起伏,更是整個行業的變遷與轉型之痛。面對連續三年的虧損,愛仕達的道路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與消費市場的不斷變化,行業巨頭們紛紛面臨轉型的重要時刻。不可否認,市場競爭激烈,更新迭代快速,任何一家企業,即便是曾經的龍頭,也不可能永遠處在行業頂峰而不求變。然而,變革之路充滿荊棘,如何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使企業在市場的嚴峻考驗中突圍而出,是每一個企業決策者都必須面對的難題。
對于愛仕達來說,首要的任務是在傳統業務上進行創新。過去的成功不再是當前的護身符,傳統業務的更新換代是重新吸引消費者的關鍵。這需要企業在設計創新、功能改良、品牌聯名,甚至是產品的革新上下足功夫。同時,為了避免陷入業務萎縮-營銷投入減少-業務進一步萎縮的惡性循環,提升營銷效率、優化推廣策略同樣需要擺在重要位置。過往的品牌影響力雖在逐漸衰退,但對于曾經的市場翹楚來說,重新占領消費者心智并非不可能。
跨界轉型時,愛仕達大膽投身機器人領域,可謂是勇氣可嘉,但僅僅投資于一個有潛力的領域并不足以保證成功。在這條道路上,昂貴的投入與遲遲不見的回報,無疑讓公司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年報顯示,2023年愛仕達機器人業務實現營收2.32億元,同比下降34.44%,占總營收比重為9.46%。機器人業務的前景固然光明,但無論其多么具有想象力,若不能緊跟市場需求,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轉型之路終將坎坷。愛仕達在機器人業務上可考慮引進戰略投資者,與行業內的其他玩家聯手,共享技術資源與市場信息,或許能更快速地打開局面。
在市場瞬息萬變的洪流中,每一個夕陽產業都曾輝煌一時,每一顆新星都在期待沖破云霄。愛仕達的轉型之痛恰似一副微妙的畫卷,其間既有經典產業的沉淪,又有新業務的掙扎。在此裂變的時代,愛仕達所抉擇的轉型之路,不僅要有勇氣投身日新月異的領域,更需智慧細膩地洞察市場脈搏,以點帶面,由內而外,實現全方位的躍遷。
愛仕達的窘境,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許多企業在轉型路上的艱辛與掙扎。面對新時代的浪潮,企業不應僅僅隨波逐流,而應掌握正確的舵,向著更加寬廣的海域揚帆啟航。愛仕達的轉型和自救之路,雖充滿了不確定性,但理智的規劃與大膽的實踐,依然是通往光明未來的必經之路。正如在惡劣的環境下,唯有適者生存,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那些敢于自我革新,敢于擁抱變化的企業,方能掌握主動權,贏得未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