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08 17:02:44
每經編輯 程鵬
短視頻巨頭TikTok舉起法律武器,對抗美國舉國家之力的無理圍剿。
據界面新聞5月8日報道,當地時間5月7日,TikTok及其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向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回上訴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裁定旨在封禁TikTok的《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法》違憲,以尋求阻止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TikTok“不賣就禁”法案的執行。
TikTok在訴訟中稱:“國會有史以來首次頒布一項法律,將一個單一的、被點名的言論平臺置于永久性的全國禁令之下。”TikTok稱,封禁TikTok明顯侵犯了1.7億美國人憲法第一修正案權利,“毫無疑問,該法案將迫使TikTok在2025年1月19日前關閉”。
TikTok還表示,禁令不是基于任何令人信服的證據,僅是出于對數據安全和內容操控的推測和擔憂,這些擔憂即便存在,也可以通過“得克薩斯計劃”等已在實施中的舉措解決。
美國前財政部長姆努欽當地時間5月7日接受采訪稱,他仍然有興趣收購TikTok,“我已經和很多科技公司談過如何實現重建”,并確信買下來后可以重建算法并保證“強大而安全”。
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則接受采訪表示,他曾考慮從字節跳動手中收購TikTok,但現在已放棄這個想法。他還表示,他個人的觀點是美國最好對TikTok實施監管,而不是封殺或對其采取司法行動。施密特于2001至2011年間任谷歌CEO,離開谷歌后曾任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主席等職務。施密特目前在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布羅德研究所董事會任職。
今年3月以來,以“保護國家安全”為名,美國國會快速推進封禁TikTok法案。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4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一項涉及TikTok的法案,要求中國科技公司字節跳動在未來9個月內剝離旗下應用TikTok的美國業務,否則該應用程序將在美國被封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4月25日晚,字節跳動通過官方頭條號發布聲明:外媒有關字節跳動探索出售TikTok的消息不實,字節跳動沒有任何出售TikTok的計劃。
TikTok和字節跳動稱,剝離美國業務在商業上、技術上和法律上都是不可行的。禁令不僅剝奪了公司受到平等保護的權利,還將導致公司的私有財產遭到非法侵占。
這起訴訟是上述法案自4月份在美國國會通過以來首次面臨法律挑戰。目前,TikTok還被允許在美國運行,但隨著最后期限的臨近,該公司可能不得不請求法院下令推遲該禁令的實施。
另外,本次訴訟不是TikTok第一次起訴美國政府。早在2020年,時任總統特朗普就曾簽署行政令,要求字節跳動在90天內剝離TikTok在美國的業務,否則將面臨禁令。面對美國政府的極限施壓,TikTok積極起訴,最終聯邦法院駁回了該禁令。
如今,相同的戲碼再度上演。當地時間4月24日,在TikTok官方賬號發布的兩分鐘視頻中,TikTok CEO周受資回應此事時表態:“不要搞錯了,這就是一項禁令,一項對于Tiktok、對于你和你的聲音的禁令……這當然是一個令人沮喪的時刻,但它不需要成為一個決定性時刻。”周受資表示,不要被政治家的言論迷惑,“TikTok禁令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請放心,我們不會離開。我們很有信心,將繼續在法庭里為你們的權利奮斗。”
同日,TikTok也發布聲明稱,公司已經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來確保美國數據的安全,以及讓平臺免受外部的影響和操縱,美國對其實施禁令的法律違反憲法,公司將在法庭上捍衛自己的權利。
在拜登簽署“不賣就禁”法案后,Tiktok的競爭對手、X(原推特)擁有者馬斯克都看不下去了,他公開為TikTok聲援:“在我看來,TikTok不應該在美國被禁止,盡管這樣的禁令可能會讓X平臺受益。”
諷刺的是,在簽署法案的同時,拜登競選團隊的一名發言人表示,他們將仍然繼續使用TikTok做競選宣傳。對此,他們的解釋為“競選團隊并非政府員工,也不處理與國家安全有關的事務,因此他們被允許在手機上保留該應用程序。”
此前,在回應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針對TikTok的相關法案時,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表示,美國眾議院通過的相關法案,讓美國站在了公平競爭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的對立面。如果所謂“國家安全”的理由可以用來任意打壓別國的優秀企業,那就毫無公平正義可言,看到別人的好東西就要想方設法據為己有,這完全是強盜邏輯。
汪文斌指出,美方對TikTok事件的處理,將讓世界更加清楚地看到,美國所謂的規則、秩序究竟是有利于世界,還是只服務于美國自身。
編輯|程鵬?杜恒峰 杜波
校對|王月龍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界面新聞、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