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08 20:32:10
◎2023年,5家眼科醫院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了同比“雙增”,且每家醫院的各項產品也實現了同比增長。白內障手術成為5家醫院中增長最快的業務,且盈利能力有較大提升。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文多
年報季已過,A股5家眼科醫院的2023年年報已悉數亮相。
從營收和凈利潤的同比變化來看,5家眼科醫院均實現了“雙增”,且醫院的各項產品也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愛爾眼科憑借203.67億元的營收、33.59億元的凈利潤繼續斷層領先;普瑞眼科的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7.50%、1202.56%,全年業績出現“火箭式上升”。
行業的“全面豐收”離不開新冠肺炎疫情后需求的集中釋放、集采政策助力等增長因素。5月8日,沙利文大中華區生命科學事業部咨詢經理汪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分析道:市場需求加上政策引導,推動中國眼科診療領域的技術不斷創新、產業鏈發展逐步完善,最終推動了眼科醫院的“雙增”結果。
長期來看,有投資人士認為該產業在未來依然是一條黃金賽道。醫療健康投資人王鵬宇認為,眼科醫療服務具有需求剛性和龍頭效應,預計未來將保持相對理想的增速,但快速燒錢、堆人的規模式擴張已不合時宜,理性的擴張節奏才能助力眼科醫院健康發展。
作為“金眼、銀牙、銅骨頭”的頭號科室,眼科一直被視作最賺錢的科室。根據灼識咨詢預測,到2025年,中國眼科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將達2521.5億元,2020年—2025年復合增長率達17.5%。而受益于供需兩端的持續增長,2023年,5家眼科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了雙位數甚至四位數同比增長。
從收入端看,愛爾眼科(SZ300015,股價12.91元,市值1204.3億元)、華廈眼科(SZ301267,股價26.54元,股價222.9億元)、普瑞眼科(SZ301239,股價50.84元,股價76.07億元)的營收分別為203.67億元、40.13億元和27.1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6.43%、24.12%、57.50%,其中愛爾眼科的收入是華廈眼科的5倍有余,華廈眼科的收入又是普瑞眼科的約1.5倍,頭部公司間的差距可見一斑。
這種差距還體現在盈利能力上。2023年,愛爾眼科、華廈眼科、普瑞眼科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3.59億元、6.66億元和2.68億元,其中前兩家公司的凈利潤增速均在30%左右,尤其是普瑞眼科的凈利潤增速高達1202.56%。這一速度也是何氏眼科(SZ301103,股價27.67元,股價43.73億元)和光正眼科(SZ002524,股價4.35元,市值22.53億元)的10倍多。
對此,普瑞眼科在業績預告中提到了四大原因:2022年積累的存量就醫需求在2023年上半年度集中釋放,公司成熟期醫院的業績貢獻是公司整體業績增長較大的最主要因素;2022年自建的5家眼科專科醫院相繼開診,2023年部分醫院經過培育期后已實現盈虧平衡,或者進一步減少虧損,為公司業績增長作出一定貢獻;公司收購的東莞光明眼科醫院被納入合并報表范圍;對成本費用進行了嚴格管控。
記者注意到,2022年的可比基數較小、國內消費市場逐步復蘇是這些公司業績報喜的普遍原因。例如愛爾眼科表示,“因外部環境延遲的老年患者就醫需求在報告期內得到釋放”,又如光正眼科表示,“過去年份累計的需求在2023年相對集中釋放”。
5月7日,CIC灼識咨詢分析師班文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22年疫情對國內眼科醫療機構的營收和利潤沖擊明顯,眼科手術中大部分是擇期手術,一些手術需求因為疫情原因暫時擱置,疫情緩解后這部分需求會逐漸釋放出來。除此之外,受集采等因素影響,白內障手術量快速增長。在基數效應、需求延遲釋放、細分科室手術量快速增長等多重因素疊加下,2023年眼科醫療機構的營收和利潤增長會相對表現較好。”
隨著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持續推進,眼科醫療知識不斷普及,眼科視光、屈光服務市場潛力巨大,這也導致了多數眼科醫院以視光服務項目、屈光項目為主的產品結構。數據顯示,2023年,這兩大項目在何氏眼科、愛爾眼科、普瑞眼科、華廈眼科的總營收中的占比為50%—63%,且盈利能力在各類項目中位居前列,毛利率也均超過40%。
從絕對值看,愛爾眼科的屈光項目營收為74.31億元,視光項目的營收為49.60億元,以數倍的差距大幅領先同行;從相對值看,何氏眼科的視光服務收入占比最高,為32.67%,普瑞眼科的屈光項目收入占比最高,為47.69%,且普瑞眼科的屈光項目和視光項目的營收分別同比增長33.52%和52.65%,白內障項目的營收增速更是高達137.96%,均為5家眼科醫院中增長最快。
白內障作為國內第一大老年致盲眼病,且伴隨老齡化、人工晶狀體集采落地帶動白內障及眼病診療滲透率持續提升,白內障手術項目成為5家醫院中增長最快的業務(其他類除外),且盈利能力均有較大提升。
其中,愛爾眼科的白內障項目收入33.27億元,是第二名華廈眼科的三倍有余;光正眼科的白內障項目收入增速為92.79%,僅次于普瑞眼科,且光正眼科白內障項目的毛利率提升最快,同比提升16.90個百分點至51.52%。
值得一提的是,光正眼科2023年的白內障項目收入為3.16億元,屈光項目為2.97億元,前者的營收貢獻接近30%,是唯一一家以白內障項目為第一大業務的眼科醫院。
光正眼科還在年報中表示,2023年推進了病種結構轉型與質量提升,白內障方面,順應患者對視覺質量和生活質量要求提高的趨勢,重點推廣飛秒白內障、屈光性白內障等高端晶體與術式,從單純的復明性白內障手術轉型升級至高端的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滿足中老年患者對于高品質視覺質量的需求。
對于白內障項目是否將取代視光項目、屈光項目成為多數眼科醫院的第一大收入支柱,王鵬宇持保留態度。他認為:老齡化是驅動白內障業務長期增長的主要因素,但其目前的快速提升主要與價格因素有關,還難以蓋過國內近視防控需求的增長速度。“近十年來,視光、屈光業務的收入規模和增長速度高于白內障業務,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將是各家醫院保持體量增長的重要支柱。”王鵬宇認為。
沙利文提供的數據也印證了這點。《中國眼病疾病負擔現狀及三十年變化趨勢》顯示,2019年近視力喪失和屈光性眼病仍然是導致DALY(傷殘調整生命年)的主要因素,占比分別達到了總DALY的32.4%和26.9%,占比份額接近60%;而白內障的占比份額為23.1%。由此可見,屈光和視光項目覆蓋人群范圍更廣泛。
國內民營眼科醫院“一超多強”的格局由來已久,穩坐龍頭的愛爾眼科是眼科醫院規模擴張的最好案例。2023年,5家眼科醫院的擴張計劃再次提上日程,也是公司業績向好的重要因素。
例如,愛爾眼科穩步實施“1+8+N”戰略布局,不斷完善各省、自治區內的縱向分級連鎖網絡體系,同時加快省會城市一城多院、眼視光門診部(診所)橫向同城分級診療網絡建設。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的境內醫院256家,門診部183家,分別同比增加了41家和35家。
華廈眼科則堅持“內生增長+外延并購”發展戰略,于2023年8月參投廈門華廈聚信壹號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該企業將主要對眼科醫院及眼科相關產業進行投資和管理,為華廈眼科提供優質項目儲備。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在國內開設了57家眼科專科醫院和60家視光中心,其中視光中心同比增加了37家。
另外,普瑞眼科通過收購獲得了東莞光明眼科醫院的控股權,旗下上海奉賢普瑞和湖北普瑞完成執業驗收并正式開診,同時還有昆明官渡、烏魯木齊高新區、廣州越秀、深圳南山、上海寶山、福州、哈爾濱南崗、深圳羅湖等多家新院正在籌備裝修。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共投資經營了27家眼科專科醫院、3個眼科門診部。
一方面,收購擴張迅速擴大了各家醫院的經營規模。2023年,愛爾眼科的全年門診量突破1500萬人次,手術量突破110萬例,分別同比增長34.26%和35.95%。華廈眼科和普瑞眼科的年門診量分別約為186萬人次和150.65余萬人次,年手術量分別超37萬例和17.57萬臺。
但另一方面,管理風險和商譽風險隨之而至。以愛爾眼科為例,公司于2023年末被爆出醫生在手術中錘擊患者頭部等負面新聞,品牌形象受到影響。截至2023年年底,愛爾眼科因收購子公司產生的商譽的初始金額為80.65億元,占資產總額的26.72%,公司累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為15.32億元。
班文麗認為,在新的消費環境和政策環境下,眼科醫療服務企業需要用更新的眼光來審視其并購擴張策略。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公司動態,評估潛在的獲益和風險。
“現有門店已經取得盈利,或基本達到盈虧平衡后,眼科醫院再去謀求擴張,影響是比較可控的。如果大量機構還在虧損,企業還以高價去收購擴張,實際上蠶食的是投資者的利益。”王鵬宇強調,對規模擴張的否認并不意味著眼科醫院不應該擴張,恰恰相反,目前國內的優質眼科醫療服務仍供不應求,具備優秀管理經驗和技術服務能力的龍頭上市公司應該成為排頭兵,只是它們需要把握理性的擴張節奏。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