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10 17:21:33
◎湖南的民營經濟貢獻了70%的經濟總量、60%的稅收,企業個數、企業創新、企業就業都達到90%以上的貢獻度。
◎湖南有國內軌道交通最大的研發、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及電力機車、軌道交通電傳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其中,關鍵元器件、核心零部件、重大組件都在湖南生產研發和制造,特別是電力機車市場份額占全球的近1/3。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旭
5月10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湖南省“聚焦高質量發展 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奮勇爭先”相關工作情況。
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在發布會上介紹,湖南從2012年經濟總量2萬億元,到去年突破5萬億元,達到5.013萬億元,實現了“四連跳”。
“這不是簡單的增長,而是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一致相協調的增長,是符合新發展理念要求的增長,是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增長。”毛偉明強調,湖南高新技術企業突破了萬家,近幾年以平均每年2000家以上的速度增長,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75%,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
他同時表示,湖南省將持續用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攝
毛偉明表示,如果把湖南放在中部、放在全國、放在全球來看,可以總結出三句話:在中部有亮點,在全國有地位,在國際有影響。
中部有亮點,首先亮在優勢產業集群。湖南有3個萬億級產業、16個千億級產業,擁有4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浙江并列全國第三。其中,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產業集群是全國唯一。
其次,亮在優良的發展環境。湖南省聚焦壯大民營經濟,服務經營主體,提升政務服務,建設了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開展了助企紓困等行動。湖南的民營經濟貢獻了70%的經濟總量、60%的稅收,企業個數、企業創新、企業就業都達到90%以上的貢獻度。
在全國有地位,是指湖南省有全國首位的優勢產業。比如“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達72個,居中部第一。此外,還有全國首創的改革經驗,湖南作為全國唯一的全域低空空域改革試點省份,取得了12項全國第一的改革成果。
在世界有影響,是指湖南有駛向世界的軌道機車。湖南有國內軌道交通最大的研發、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及電力機車、軌道交通電傳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其中,關鍵元器件、核心零部件、重大組件都在湖南生產研發和制造,特別是電力機車市場份額占全球的近1/3。
“這里有遍布全球的工程機械,在世界前50強的工程機械企業中,有5家在湖南;全球前5強的工程機械企業,有2家在湖南,分別是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這些企業國際業務接近50%,真正成為大集團、大企業和有競爭力的跨國公司。”毛偉明表示,湖南的工程機械正忙碌在世界各類超級工程。
湖南的智能計算具備較好基礎優勢。如何才能發揮好這一優勢,發展壯大智能計算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對此毛偉明表示,智能計算已經成為當下全球科技和產業激烈競爭的一個重要領域,湖南智能計算產業已經具備了先發競爭優勢,可以把它概括為“六有”——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有態勢,有潛力、有空間。
一是有基礎、有條件。
這些年,湖南前瞻性布局了電力、算力、動力“三力”支撐,以電力支撐算力,算力支撐動力,“三力”共同發力。在算力上,一體化推進算力、算法、算據、算網“四算”一體。截至目前,湖南省的人工智能算力已經達到了1200PF(PFLOPS的簡稱,一種衡量計算機系統處理能力的常用指標,相當于每秒可進行10的15次方浮點運算次數),走在了全國前列。
“湖南也是銀河和天河超級計算機的發源地,超算算力達到200PF,走在了全球和全國前列。下一步,我們在通用算力、人工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上都要做科學合理有效布局,以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毛偉明說。
二是有優勢、有態勢。
近年來,湖南省相關產業積厚成勢,年均增長20%。現在智能計算產業已經達到了7150億元、占全國的7.3%,信創產業國產中央處理器、圖形處理器、固態驅動器主控芯片市場占有率居全國首位,無論是CPU還是GPU,湖南都是全國重要的研發設計生產基地。音視頻產業標準工業鏡頭、圖像處理芯片、超高清視頻解碼芯片、顯示面板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
此外,湖南省突破芯片、算力等大批關鍵核心技術。“比如視頻超算,我們形象的比方是,讓技術人員吃一頓飯的工夫,就能完成一條宣傳片的渲染。”毛偉明說。
三是有潛力、有空間。
當前智能計算加速發展,湖南將聚焦打造全國智能計算自主創新策源中心、世界一流信創產業集群、全國領先的音視頻產業集群、行業領先的北斗規模應用產業集群。
為此,湖南省與中國電子、華為共建“鵬騰”生態,做強全國首個自主可控計算產業集群,推動信創產業從“首創”邁向“首位”;每年實施10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0個應用示范項目,力爭到2025年產業規模超過700億元、應用覆蓋超過90%。
“我們形象的比方是,推動北斗從‘天邊’到‘身邊’;以科技賦能文化產業創新,將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打造成具有中國特色、全國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媒體融合新地標,我們也把它形象地提煉為推動音視頻從‘融合’轉向‘融創’。”毛偉明說。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宣璋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