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11 23:52:53
煤炭支撐經濟發展的作用在日益衰減,山西必須盡快跳出資源依賴的“舒適區”了。
每經記者 劉旭強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新華社
山西一季度經濟成績單姍姍來遲。
近日,山西省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山西GDP為5399.56億元,以不變價計算的實際增速1.2%,在31個省份中墊底,遠低于5.3%的全國平均水平。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山西還是全國唯一經濟縮水的省份,經濟總量比去年同期減少超400億元,名義增速-7.4%。
長期以來,山西經濟與煤炭深度綁定,2021年一度因煤價飛漲成為經濟增量明星。可惜好景不長,2023年山西經濟增速5%,未能跑贏全國;進入2024年一季度,經濟表現更急轉直下。
究其原因,在多位專家看來,山西始終沒有擺脫“煤炭依賴”, “脫煤”進程太慢。反觀與山西長期并駕齊驅的能源大省內蒙古,已經逐步走出“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經濟規模也對山西形成趕超之勢。
煤炭支撐經濟發展的作用在日益衰減,山西必須盡快跳出資源依賴的“舒適區”了。
從分項指標看,一季度山西經濟失速的主要原因,還是繞不開“煤炭”兩個字。
數據顯示,一季度山西二產增加值2500.02億元,下降0.3%。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下降2.1%。
三大門類里面,采礦業下降3.1%,制造業下降0.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2%。
作為煤炭大省,煤炭開采是采礦業的主要部分,后續的煤炭加工又影響著制造業。而根據山西省統計年鑒,2022年,山西GDP構成中31.7%來自采礦業,15.3%來自制造業。
從煤與非煤看,一季度山西煤炭工業下降2.8%,非煤工業下降0.8%。要知道,煤炭工業占據山西工業規模“半壁江山”,煤炭行業的風吹草動,直接影響著山西經濟表現。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21-2022年間,因煤炭價格飛漲,山西經濟增速連續兩年保持全國前列。而2023年,伴隨煤炭價格低位運行,山西經濟增速也慢了下來。
去年,山西GDP達到25698.18億元,同比增長5.0%,未能跑贏5.2%的全國大盤。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6%,但規上工業企業營收下降9.4%,利潤總額下降22.1%,明顯承壓。
煤炭行業下行趨勢延續至今。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研究處處長李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煤炭市場呈現出產量同比下降、進口量同比增長、消費逐漸轉弱、電煤庫存環比下降、煤價弱勢下行的特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原煤產量11.1億噸,同比降4.1%。其中,作為全國唯二年產煤過十億噸的省區,一季度,山西原煤產量2.72億噸,同比下降18.9%;同期內蒙古原煤產量3.24億噸,同比增長2.9%。
這也意味著,時隔四年,內蒙古原煤產量再次超過山西,位居全國首位。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秦尊文認為,山西減產,一是為了治理近年來超能力生產、超強度作業和超定員組織生產的“三超”問題,二是保價減損的主動作為。
根據《2024年山西省煤炭穩產穩供工作方案》,今年山西煤炭產量要穩定在13億噸左右,對比2023年13.78億噸的煤炭產量,將減產7800萬噸左右。而根據最新數據,山西一季度就減少了6100余萬噸。
實際上,這個長期被詬病“一煤獨大”的能源大省,對類似的“劇情”并不陌生。
21世紀初,能源供應趨緊,山西煤炭經歷“黃金十年”,煤炭產業規模領先全國。但此后,煤炭產能過剩、結構調整壓力加大,山西經濟一度遭遇“斷崖式”下滑,2014年起GDP增速連續排名全國倒數,2017年才開始企穩回升。
“任何產業結構單一的地區,經濟發展都面臨較大風險,更何況煤炭產業對環境污染、對其他產業的排擠效應非常明顯。”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認為,山西要穩住經濟增長,一定要加快“脫煤化”進程。
圖片來源:新華社
實際上,山西的產業轉型探索已持續多年。早在2006年,山西就提出全面轉型,以解決產業結構單一化、重型化、初級化的問題。
2012年,《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獲批,成為第一個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山西自此開啟全面轉型。
根據山西省能源局數據,“十三五”時期,山西退出煤炭過剩產能1.57億噸,超額完成“十三五”去產能目標任務,退出總量居全國第一。同期山西煤炭煤礦數量由1078座減少到900座以下,先進產能占比由不足30%提高到68%。
時至今日,山西對煤炭工業的依賴仍處高位。2020年數據顯示,山西煤炭工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52.6%。
從長遠講,經濟發展過多依賴煤炭產業、過多倚重煤炭價格,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在“雙碳”目標下,降低對煤炭的依賴,形成產業多元支撐,成為山西轉型發展的不二選擇。
2021年,山西發布“十四五”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聚焦信創、半導體、大數據、生物基新材料、特種金屬材料、碳基新材料產業和煤機智能制造產業等產業,提出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規模突破萬億元;初步實現“一煤獨大”向“八柱擎天”轉變。
不過,在曾剛看來,當前山西新興產業占比過小,未能在全國形成影響力和顯示度,還需加大發展力度。尤其是與同樣是產煤大省的陜西、內蒙古等省份相比,山西在經濟轉型和多元化發展方面,步伐較為緩慢。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向城叔分析,陜西的能源產業集中在陜北,省域中心城市西安則大力發展科技型產業,以及電子信息、新能源、現代旅游等新興產業。全省經濟結構整體更豐富多元,也能夠支撐自身能源產業的轉型發展。
而內蒙古先是將煤炭產業延伸向下游的煤化工、煤電鋁等現代能源產業,而后搶先布局大數據中心等高耗能新興行業,加上農業、乳業等傳統產業持續穩定發展,逐漸擺脫了早先“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內蒙古和山西經濟總量接近,彼此間一直你追我趕。
梳理近十年經濟數據,2019年前,內蒙古GDP始終保持領先,直到2020年被山西反超。也是在這一年,隨著行業出清與重整,山西重回全國產煤第一大省。
2022年,山西GDP高出內蒙古2195億元,創下近十年最大差值。不過,2023年,內蒙古以7.3%的GDP增速,將與山西的GDP差距縮小至1071.18億元。
今年一季度,內蒙古仍保持5.9%的經濟增速,GDP達到5604億元,比山西高出204.44億元,為全年追趕乃至反超山西創造基礎。
陳耀指出,山西承擔著國家能源保障的兜底作用,衡量其地區經濟發展不能唯GDP論。
在保供前提下,山西要實現經濟發展,應結合自身優勢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傳統煤炭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高端化轉型,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加大對算力等高耗能型未來產業的投入,并盡快有所突破、做出成效。
圖片來源:太原日報(鄧寅明 攝)
如今,山西轉型仍在路上。
2月18日,春節假期后第一天,在山西全省政府系統抓落實提高執行力電視電話會議上,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金湘軍強調,全力以赴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
去年底,山西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4年經濟工作的九個方面重點任務,“全力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被放在首要位置,明確表示要統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
客觀地說,山西錯過的新興產業機遇不少。比如新能源汽車賽道,比亞迪和吉利新能源汽車很早就在山西布局,但至今沒有形成大的產業鏈條;富士康在山西兩座城市第一批布局,但山西電子信息產業也沒能做成支柱產業……
盡管如此,在曾剛看來,山西有晉商的商業文化DNA,人口受教育年限在全國屬中上水平,各項基礎條件比較好,加上中部地區崛起紅利,要改變現狀機會很大。
“最關鍵的是,山西不能再按以前的套路走下去了。”曾剛認為,山西過去對外交流較少,應當學習合肥等地的做法,加強區域間經濟合作,重視和先進地區的人才聯系、商務往來。
陳耀認為,創新驅動是實現山西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但山西整體上創新資源稀缺,應該進一步發揮臨近北京的區位優勢。但問題在于,山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多年,卻始終沒有找到具體抓手,亟需選擇一些產業方向,培育特色新興產業。
城叔注意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10周年之際,2月26日至27日,山西省赴京津冀學習考察團先后到達北京、天津、河北,實地考察區塊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氫能儲能等前沿科技成果。金湘軍表示,希望山西與京津冀在能源綠色發展、產業升級、生態環保、教育科技人才等領域加強高水平務實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山西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6%,較去年全年提升12.8個百分點。其中,新興產業投資增勢明顯,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56.3%和24.1%。
如當地媒體所言,GDP增速一時放緩,并不可怕。擺脫能源依賴,走出發展陣痛,山西還需繼續努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