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19 22:36:27
每經記者 王帆 每經編輯 文多
5月17日,騰訊云生成式AI產業應用峰會在北京召開,公布騰訊大模型應用產品的系列進展。
這些進展包括:發布具備處理超過38萬字符超長文本能力的長文模型,上線一站式AI智能體創作與分發平臺“騰訊元器”,發布三大引擎工具,預告C端助手App騰訊元寶發布時間。
視覺中國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長文模型、個人助手、智能體平臺都是近期大模型廠商們的競爭焦點。一旦有應用在市場激起“水花”,就會漾起同行的波瀾,推動其他廠商跟進研究。這樣的氛圍,讓大模型應用遭遇了彼此“狹路相逢”的場景。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表示:“今天,大家對于大模型的訴求更加務實,不僅關注模型技術的領先性,也要看怎么融合到業務場景,怎么降本增效解決實際問題。”
大廠激戰大模型
這個5月,全球大模型圈好不熱鬧。OpenAI推出了全能模型GPT-4o,展示了毫秒級反應和多模態交互的新能力。隨后,谷歌在其I/O開發者大會上展示AI助手Astra和旗艦大模型Gemini。
在國內,阿里云于5月9日正式發布通義千問2.5。5月15日,字節跳動發布豆包大模型并挑起“價格戰”。更早的4月15日,百度推出AgentBuilder、 AppBuilder、ModelBuilder三大開發工具。
給激戰的5月再添一把“火”的是騰訊。在5月17日舉辦的騰訊云生成式AI產業應用峰會上,騰訊公布其大模型的多項新進展:基于混元大模型的一站式AI智能體創作與分發平臺“騰訊元器”首次亮相,企業和開發者可以基于騰訊元器直接創建智能體,使用騰訊官方的插件和知識庫,還能將這些智能體一鍵分發到QQ、微信客服、騰訊云等渠道上。騰訊還預告,基于混元大模型打造的C端助手App“騰訊元寶”將于5月30日發布。
同時,多個版本的模型,如hunyuan-pro、hunyuan-standard、hunyuan-lite,通過騰訊云對外開放,可滿足企業客戶、開發者在不同場景下的模型需求,落地最優性價比模型方案。其中hunyuan-standard模型具備256k的超長上下文理解能力,單次處理字符數超過38萬個。
騰訊云也專門推出了三款PaaS(平臺即服務)產品——大模型知識引擎、圖像創作引擎和視頻創作引擎,打造大模型原生工具鏈,助力企業在知識服務、圖像和視頻創作上提質提效。
大模型應用爆發?
隨著各大廠商加速推出大模型的細分應用,不少機構判斷,今年大模型應用將會爆發。
海通國際研報指出,2024年有望成為國產大模型全面商業落地的元年,先進的大模型能力也將逐漸轉化為落地實際場景的產品應用,從而帶動大模型在金融、教育、法律、醫療等眾多垂直行業的持續落地,AI2B與AI2C的需求天花板也有望全面打開,在這個過程中,AI的投資也從映射和跟隨,變為引領。
談到大模型的落地應用,湯道生在會上表示,隨著產業信息的載體多元化,使用者對模型的需求不僅僅是處理單純的文字,還需要它處理圖片、視頻等多種信息。大模型的能力競爭,正在從單一的文生文,拓展到文生圖、文生視頻、圖生圖、圖生視頻等多模態能力。
OpenAI日前發布的AI助手GPT-4o邁向了更自然的人機交互,橫跨語音、文本和視覺,實現了超低時延的交互和感知人類情緒。對此,國內廠商如何追趕?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負責人吳運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多模態相互融合、實現端到端的應用,其中的難點是三種模態的特征形態存在差異。如何將文本的序列化、視覺圖像的二維性、音頻的信號變化,都影射到同一個空間里,再去描述它們的特征,這需要算法和技術上的研究和突破。
吳運聲指出,目前在產業端,大模型的落地還面臨一些挑戰:例如企業對大模型能力預期過高、操之過急,因此在企業需求和大模型能力匹配,以及推進節奏上的協調,都需要磨合;再例如,要降低大模型的使用門檻,減少對技術人才及專業技術的能力依賴,讓一線生產、經營人員也能“零門檻”用上大模型,才能加速生產經驗與模型技術的融合;還有,要提高平臺適配性,大模型工具既要能匹配、適應不斷迭代的大模型技術,也需要滿足不斷擴大的場景需求,滿足可持續的投入產出比;最后還要保障安全合規,只有保障生成結果的安全、準確,才能滿足企業對穩定性的需求,讓企業管理者放心加大投入建設。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