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23 22:34:38
每經記者 劉頌輝 每經編輯 魏文藝
5月21日,南京發布微信公眾號推出的一則消息迅速引發關注。該消息顯示,當日,南京安居集團舉行首批存量住房“以舊換新”簽約,52組客戶確認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推出的存量住房“以舊換新”,與其他多數地方推出的住房“賣舊換新”,在操作上有所不同。其他地方住房“賣舊換新”中的“賣舊”,是指業主聯合中介機構售出二手房,此后才能進行新房交易,而南京存量住房“以舊換新”中的“以舊”,是由當地國有企業直接收購舊房,更加直接和高效。
官網顯示,南京安居集團是南京市國資委直屬企業,主要從事保障性住房建設、商品房開發、危舊房改造、重要近現代建筑保護與利用、土地一級開發整理、持有型物業經營、租賃住房建設與運營等。
5月22日,南京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以舊換新”作為這一輪穩樓市政策舉措中的創新做法,最大優勢是“精準”,既盤活存量房產,又優化了增量住房,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首批試點收購2000套
4月27日,南京安居集團發布存量住房“以舊換新”公告明確,截至今年12月31日,換購人可用一套或多套存量住房置換一套或多套新建商品住房,置換總價不高于所購新建商品住房總價的80%,首批試點限額2000套。
試點范圍包括位于玄武區、秦淮區、建鄴區等主城六區,房源條件必須是住宅,不含自建住房、商業、辦公、公寓等;存量住房應成套、產權清晰,狀態為可交易,不存在抵押、擔保或查封等其他不可置換狀態。
南京安居集團為此專門成立了“以舊換新”辦公室,還在線下設點答疑。公司一位辦公室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最近工作量非常大,每天接到400~500組電話咨詢,雙休日也要值班處理。
“自公告發布以來,專門設立了4個咨詢電話,每天早上9點到下午6點有專人負責回答‘以舊換新’方面的疑問。被問到最多的是整體操作流程,也有一部分人咨詢自家的房子是否符合換購條件。”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在公告發布后的24天里,南京全市共收到線上、電話和現場等各類咨詢約3450組,線上平臺登記意向報名約4150組,初審符合條件的登記約3430組,案場累計來訪約2230組,繳納新房意向認籌金的換房人515組。
5月21日上午,南京存量住房“以舊換新”首批10位業主代表在南京頤和天晟府售樓處,與南京市房產交易中心、開發商、二手房收購企業簽署四方協議,共計52組確認成交的業主,陸續辦理存量房和新房交易手續。對于市民頗為關注的評估價格,換購市民代表孫先生現場表示“非常合理”。
在試點推進過程中,存量房業主較為關注舊房的學區資格保留時限,以及是否需要將舊房收購全部款項用作換購新房時的首付款。對此,南京安居集團方面表示,“以舊換新”成功后,換購人可選擇保留原存量住房施教區3年入學資格,從《存量房買賣合同》簽訂生效之日起計算。
而購買新房時的最低首付比例,以同時點銀行貸款政策為準,在存量住房置換總價不高于所購新建商品住房總價80%的前提下,換購人可根據銀行資格預審要求確定首付金額和按揭貸款額度。存量住房收購款用于支付新房首付款后的剩余部分,在新房按揭貸款放款后支付給換購人。
房貸沒還完也能換購
據南京安居集團相關人士介紹,首批試點收購2000套存量住房,計劃將引入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租賃運營。
對此,張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以舊換新’作為這一輪穩樓市政策舉措中的創新性做法,最大優勢是‘精準’,既盤活存量房產,又優化增量住房,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張輝認為,“以舊換新”后續房源量增加以及范圍擴大,有望作為激活市場的重要舉措,在促進南京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平穩健康發展方面,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首批客戶確認簽約之后,相關方也會對政策效果和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復盤總結,并進一步根據需求端的反映進行優化改進,以提升效果和滿足有關各方對‘以舊換新’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舊換新”公告發布一周后,南京安居集團旗下地產開發平臺——頤居建設的銷售端反響強烈。據公司介紹,“五一”假期期間,位于南京河西南板塊的頤和鉑樾府,借著“以舊換新”,實現到訪量超400組;位于城東的頤和縵山,同期到訪量共計260多組,其中參加“以舊換新”的客戶約占80%。
另據市場消息,首批“以舊換新”正式簽約后,位于南京大校場的保利項目,金茂和南部新城開發建設集團聯合開發的秦淮金茂府,奧體建設開發的云尚紫薇等具有國資背景的項目,準備加入第二批“以舊換新”試點。不過,目前這幾家公司尚未對此發布正式公告。
對此,張輝表示“以官方消息為準”,未對上述消息予以明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