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29 15:42:39
每經編輯 張錦河
5月29日,固態電池概念尾盤拉升,金龍羽直線漲停,翔豐華大漲10%,東方鋯業、德福科技、上海洗霸、三祥新材等快速跟漲。截至A股收盤,翔豐華漲超8%,東方鋯業、金龍羽、三祥新材漲超7%,道明化學、上海洗霸漲超6%。
消息面上,據中國日報5月29日消息,記者通過多方獨家信源獲悉,中國或將投入約60億元用于全固態電池研發,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一汽、上汽、衛藍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業或獲得政府基礎研發支持。
多位知情人士確認,此項行業內史無前例的項目由政府相關部委牽頭實施,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全固態電池相關技術開展研發。據悉,該項目經過嚴格篩選后,最后具體分為七大項目,聚焦聚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技術路線。
全固態電池,由于潛在的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低成本等多維優勢,被國際普遍認為是下一代新能源動力電池的發展大勢,目前各國均加大投入攻關該顛覆性技術。
行業學者表示,比起數十億的基礎研發投資本身,該項目將促進企業和產業鏈上下游加碼投入全固態電池研發,引發 “鯰魚”效應,或帶動萬億級別的市場,為全球綠色轉型和世界范圍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證券時報報道,與液態鋰電池相比,固態電池具備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體積小、耐低溫等優勢。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固態電池可分為半固態、準固態、全固態三種類型,區別在于所包含的液體電解質質量。其中,半固態電池的液體電解質質量百分比小于10%,準固態電池液體電解質質量百分比小于5%,而全固態不含有任何液體電解質,其電解質材料為固態。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全固態電池主要處于研發和試制階段。上述研發人員表示,從液態電池到固態電池,首先會面臨電解質材料的變更,進而帶來工藝上的轉變。
據介紹,目前固態電池有三大主流技術路線,包括聚合物固態電池、氧化物固態電池和硫化物固態電池。
材料技術、制備技術不夠成熟、生產成本過高,成為制約全固態電池產業化的主要因素。行業普遍認為,全固態電池距離大規模產業化至少還需5年時間。正因如此,半固態電池成為公認的更利于產業化的技術路線。
據介紹,目前日韓和歐美等海外企業更傾向于硫化物技術路線,致力于全固態電池的開發,產業化進程相對緩慢;而國內企業多數選擇氧化物技術路線,研發的產品多為半固態電池。
2023年年底,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通過直播實測150kWh超長續航電池包續航里程,讓半固態電池的量產上車走向現實場景。搭載該款電池的蔚來純電動轎車ET7最終行駛了1044公里,行駛總時間為12.4小時。
今年以來,固態電池賽道頻傳新動向。1月初,美股上市的量子景觀宣布,公司研發的固態電池已通過德國大眾公司的50萬公里耐久性測試。據大眾汽車集團證實,該電池經過數月測試,已完成1000次充電循環。
隨后,豐田汽車宣布成功克服固態電池的瓶頸,其發布的固態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充電速度上取得了顯著突破,充電10分鐘可續航1500公里。
國內車企方面,蔚來、長安、比亞迪、吉利、上汽、廣汽、長城、嵐圖、賽力斯等,均在加速布局固態電池技術路線。
其中,廣汽集團明確宣布,已在固態電池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在電芯能量密度達到400Wh/kg時,能夠滿足電池在極端環境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要求,計劃在2026年實現裝車搭載。
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在2024年4月28日的CIBF2024先進電池前沿技術研討會上表示,公司的全固態電池研發目前處于技術和制造成熟度評分為4的水平。此外寧德時代計劃到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的小批量生產。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日報、證券時報、公開信息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