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劍指人工智能千億產業規模 成都力爭到2026年打造50個“人工智能+生產”場景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30 00:41:19

5月28日,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召開人工智能產業宣傳推介會,組織頭部企業、行業機構、媒體等一同探討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思路。會上,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開放成為會議重點討論的內容,具體思路包括打造50個“人工智能+生產”深度融合場景,搶占人形機器人未來產業高地等。

每經記者 劉旭強    每經編輯 楊歡

Ycwsxwijzi1716989730901.thumb_head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旭強 攝

到2024年,成都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帶動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到2026年,核心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17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

日前,成都發布《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定下新目標。然而,競逐人工智能新賽道,前有北京、上海、深圳等“模范生”,后有競爭者,成都的破局機會在哪里?

5月28日,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召開人工智能產業宣傳推介會,組織頭部企業、行業機構、媒體等一同探討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思路。會上,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開放成為會議重點討論的內容,具體思路包括打造50個“人工智能+生產”深度融合場景,搶占人形機器人未來產業高地等。

AI賦能生產 利用垂類大模型助力傳統產業“鏈式提升”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成都人工智能產業建圈強鏈“成效明顯”。2023年,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780億元,近3年復合增長率超40%。目前,成都市已集聚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企業超875家,8家單位入圍工信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名單,位居全國第三。

成都經信局人工智能產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70%的人工智能企業集中在應用領域。圍繞應用場景優勢,結合大模型技術這一人工智能前沿熱點,成都將培育行業大模型應用矩陣,作為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點任務之一。

其中,工業是典型應用場景。《行動計劃》提出,要深化人工智能對新型工業化的賦能作用,力爭到2026年,打造不少于50個“人工智能+生產”創新應用場景。

對此,上述負責人表示,要利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傳統行業,分行業推進“智改數轉”,實現一條條傳統產業鏈的“鏈式提升”。

他以家具行業舉例,因為大廠“批量化”生產和“個性化”需求相矛盾,客戶的個性化定制往往只能找小廠進行生產,面臨產能不足的局面。而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了新思路:大模型彌補了小廠設計能力的不足,將更多人力從設計環節解放,投入實際生產,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批量定制化的生產創新。

會上,成都一工業大模型龍頭企業也進行了實例分享,其研發的質檢大模型已經在工廠場景中應用,為客戶降低近80%的產品檢測環節人力成本。

這樣的場景應用不是個例。據悉,目前成都市聚集大模型開發應用企業超30家,10家企業的12款算法通過國家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在文本對話、圖像與音頻生成、智能客服等功能上為傳統工業場景賦能。

上述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成都將重點培育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本土大模型企業,打造有全國影響力的“爆款”大模型產品。

搶占未來產業 推動人形機器人在成都首試首用

城市發展人工智能產業,除開放傳統產業場景外,還需創造更多的未來應用場景。具身智能就是其中之一。

具身智能,是一種智能系統或機器能夠通過感知和交互與環境進行實時互動的能力,通俗來說,即具有身體的智能體。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熱點,具身智能正逐步從理論走向實踐,從實驗室走向現實。

成都經信局裝備制造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良好的工業機器人基礎,為發展具身智能產業創造了條件。

但當北京、上海、江浙已經率先高舉人形機器人“大旗”,成都如何形成自身的差異化優勢?上述負責人表示,成都以全產業鏈和完備供應鏈體系建設為具體發展方向。

上述負責人介紹,經其團隊近一年的實地調研和與全國TOP10人形機器人企業的深度交流得出,目前單個人形機器人品牌并不具備批量生產的能力。這意味著,率先形成完備供應鏈體系的城市,就能在這一賽道上脫穎而出。因此,成都基于機器人硬件制造優勢,正引聚全國的供應鏈資源和人才,希望打造有顯示度的具身智能產業基地。

“真正用起來才是對未來產業最大的支持。”在上述負責人看來,和傳統產業的發展邏輯有所不同,未來產業除財政補貼外,尤其需要在真實的市場場景中進行產品迭代,使得“實驗室樣品走進現實”,最終實現產業化。

因此,上述負責人表示,成都將全面開放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并提供政府和國有平臺企業的優質資源池、項目池,推動各類人形機器人在成都首試首用。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下一步,成都將以平臺建設帶動技術創新,聯合在蓉高校和龍頭企業等優勢單位,共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新型研發機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人工智能 成都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