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30 22:13:30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今年以來,ETF受到各方資金關注,私募機構也成為購買ETF的一股活躍資金。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共有78家私募機構旗下114只產品進入今年上市的49只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單,合計持有ETF份額13.64億份。
記者注意到,量化私募購買ETF的熱情超過主觀策略,合計有20家量化私募旗下31只產品持有今年上市ETF份額4.50億份。此外,從私募規模來看,小規模私募購買ETF 最積極,大規模私募購買ETF份額最多。
視覺中國圖
銓景基金FOF基金經理鄭彥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以來,量化私募購買ETF,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降低費率,隨著監管部門對量化交易的新要求,交易成本或有所增高,ETF具有費率較低的優勢;其次是ETF市場不斷擴容,部分量化機構加大ETF高頻交易策略產品線的開發,所以購買ETF的量有所增加。
玄元投資購買份額居首
近年來,ETF以其多樣化產品、較高流動性和較低投資成本,逐漸成為私募機構的配置工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私募機構在操作中越來越多地配置行業主題類ETF等。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一共有78家私募機構旗下114只產品進入今年上市的49只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單,合計持有ETF份額13.64億份。從主觀策略私募來看,有33家主觀私募旗下44只產品合計持有今年上市ETF份額4.18億份。此外,有25家混合私募旗下39只產品合計持有今年上市ETF份額4.96億份。
截至5月29日,78家購買年內上市ETF的私募機構中,71家私募機構購買年內上市ETF份額超過200萬份。其中,22家私募機構購買份額200萬~500萬份,16家私募機構購買份額500萬~1000萬份,26家私募機構購買份額1000萬~5000萬份,8家私募機構購買份額超過5000萬份。
值得一提的是,玄元投資購買年內上市ETF份額1.2億份居首,上海鶴禧私募購買年內上市ETF份額1.14億份緊隨其后。
數據顯示,規模較大的私募購買ETF份額最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8家規模100億元以上的私募旗下18只產品合計持有今年上市ETF份額2.76億份,有7家規模50億~100億元的私募旗下11只產品持有上市ETF份額2.16億份。百億私募迎水投資旗下的迎水月異15號,持有易方達中證A50ETF1000萬份。此外,迎水巡洋11號持有嘉實標普生物科技精選行業指數基金(QDII)750萬份。
與此同時,小型私募機構則購買ETF 最積極。有28家規模0~5億元的私募旗下35只產品合計持有今年上市ETF份額2.31億份。另外有12家規模5億~10億元的私募旗下17只產品合計持有今年上市ETF份額1.79億份。比如,紐富斯投資旗下包括紐富斯惠豐5號在內的4只產品,扎堆持有ETF產品,循遠資產旗下的循遠安心金選十六號等3只產品,扎堆持有銀華中證油氣資源指數基金2439萬份。
量化購買份額超過主觀
今年初,量化私募旗下產品遭遇微盤股流動性危機,管理層加強對量化私募基金的監管力度,尤其加強了高頻量化交易的監管。量化私募降頻成為大趨勢,中低頻策略受到量化私募的青睞。隨著ETF市場不斷擴容,量化私募購買ETF的熱情超過主觀策略私募。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一共有20家量化私募旗下31只產品合計持有今年上市ETF份額4.50億份,超過主觀策略的4.18億份。
比如,百億量化私募思勰投資旗下私募產品扎堆持有ETF現象明顯,思勰投資安欣八號一期等3只產品扎堆持有嘉實上證科創板生物醫藥ETF1000萬份。
思勰投資旗下安欣九號一期等2只量化私募產品,合計持有鵬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基金(QDII)642萬份;思勰投資旗下思勰投資安欣六號一期等3只產品,合計持有匯添富中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ETF600萬份。
此外,百億量化私募梅山保稅港區凌頂投資旗下的2只量化私募產品,也持有鵬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基金(QDII)的份額超過1200萬份。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量化私募積極購買ETF?
中安鼎盛投資合伙人陳伯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量化私募買ETF基于量化ETF策略的持倉需求。有部分量化策略是需要圍繞寬基指數進行交易,在股指期貨升貼水不穩定的情況下,量化產品就會交易寬基指數的ETF,比如量化ETF期權策略、量化ETF套利策略、ETF的T0策略等。此外,量化指數增強策略為了穩定當前超額,就會買入對應的寬基ETF,在超額收益難以實現的階段,這種交易可以避免超額發生較大的波動。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