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04 17:50:38
◎物美將借鑒德國阿爾迪和Costco的成功經驗,通過極致性價比和簡化優化的流程來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薄利多銷。物美集團宣布回歸“天天低價”的經營方針,并表示將嚴格貫徹EDLP(Every Day Low Price,天天低價)戰略。
每經記者 王紫薇 每經編輯 劉雪梅
線下零售,風云轉換,幾乎一年一變,令人應接不暇,很少人會去想如果把時間拉長到30年,參與這場馬拉松式零售變革的那些企業,如今過得如何?
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一身西裝白襯衫,帶著一個無框眼鏡,文質彬彬地走進群訪間坐定。作為與國美創始人同時代的零售領域的中國企業家,在多年江湖風雨中摸爬滾打之后,仍然活躍在一線,殊為少見。在剛剛結束物美30周年的演講和圓桌環節后,對記者的這個問題,他一時感慨萬分。
張文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成立30年來,物美第一家超市的開業,自己記憶猶新。1994年物美開出第一家門店。張文中說,當時的物美帶來了開架式售貨,這在當時的柜臺式售貨中開了先河。
零售行業這些年如同升級打怪,走過一個又一個轉折點,沒能升級成功的,幾乎都陷入沉默的螺旋。“那個時代是‘大哥大’的時代,裝一部電話要花5000塊錢,所以(這30年)變化太大了,這種情況下,就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持之以恒地創新。”張文中說。
5月30日,物美集團在京舉辦了30周年慶。張文中攜集團高管亮相,首農食品集團董事總經理袁浩宗、正大集團資深副董事長謝毅及步步高創始人王填等知名品牌商、零售商也趕來為其站臺。
會上,物美集團宣布回歸“天天低價”的經營方針,并表示將嚴格貫徹EDLP(Every Day Low Price,天天低價)戰略。
張文中解釋,當前的年輕消費者更注重極致性價比,不愿為品牌溢價買單。物美將全力回歸天天價廉、永遠物美的商業本質,全面推進EDLP戰略,并將在熟食加工、烘焙、水果、包裝蔬菜、自有品牌等核心品類上加大力度。為此,物美成立了3R部門,專門負責這些品類的EDLP實施。
“本質上來說,折扣化就是物美的每一支單品都要經得起考驗。當然折扣化、低價化是一個漸進過程。現在這樣一個進程已經開始了,而且會全面深入地展開。”張文中說。
30歲的物美,重新喊出了低價口號,但它還能重上零售風口嗎?
物美是中國第一批現代零售品牌。1994年12月,物美開設了第一家超市。當時國內還沒有“超市”的概念,當物美超市一排排貨架陳列在消費者眼前時,也開啟了國內零售業從柜臺式購買向開架式售貨模式的轉變。
“物美超市為什么當年(1994年)就能銷售過億并實現盈利呢?因為從一開始就是應用數字化系統管到每一支商品,做到了‘單品管理’。什么東西賣得好,什么東西賣得差都知道。別看這么簡單一句話,即使放到現在一些零售企業來做,也不是那么容易。”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張文中如此表示。
開放式貨架、POS機系統和MIS管理信息系統,當年吸引了大量消費者,也引發了現代商超的開業潮。經過30年的發展與擴張,物美集團目前旗下運營物美、麥德龍、百安居、新華百貨、重慶百貨、多點便利店等多個業態品牌,全國門店超1800多家。
這30年,消費者的需求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線下零售經歷了一輪一輪洗牌。不同形態的零售玩家來了又走,走了又來,折扣店、新零售、社區團購在前幾年如火如荼,伴隨著傳統商超一波波閉店潮;如今,隨著阿里巴巴對旗下資產與股權的清退,新零售幾乎退出歷史舞臺,會員倉儲店又受到國內外玩家的追捧。
這30年,物美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
2003年,物美集團旗下物美商業在港交所創業板上市,2016年私有化退市。2019年,物美“鯨吸”麥德龍中國,引發輿論嘩然。在當時這筆交易中,麥德龍中國的企業總價值為1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48.95億元),堪比兩個家樂福中國的體量。收購了麥德龍中國以后,2021年上半年,張文中打包物美和麥德龍中國為“物美科技”,重新沖刺港交所。但最終因招股書失效而擱淺,至今沒有下文。
據當時的招股書披露,在收購麥德龍中國后,公司營收和利潤規模明顯提升。物美科技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213.78億元、227.5億元、390.6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為2.26億元、3.94億元、7.26億元;毛利分別為57.66億元、64.22億元、88.58億元。不過,公司負債也在收購完成后大幅飆升。數據顯示,2020年,物美科技總資產422.61億元,總負債407.84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96.5%。
張文中認為,企業必須通過創新和高效率的流程優化來適應新時代的需求。他說,物美將借鑒德國阿爾迪和Costco的成功經驗,通過極致性價比和簡化優化的流程來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薄利多銷。
物美的折扣化、低價戰略因此而來。
物美集團首席運營官于劍波在會后的采訪中表示,物美的戰略模式是“看十年 想三年 干一年”。未來幾年,物美將全面數字化和回歸商業本質作為基礎戰略,強調高品質下的EDLP(天天低價)戰略,即在同樣商品品質下提供最低價格,在同樣價格下提供最高品質。
同時,物美聯合多點DMALL發布“AI智能導購”服務,根據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商品推薦和購物建議。
在品類上,物美也在深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其他場景。會上,物美宣布,3月成立了3R(即烹+即熱+即食)部門,強化加工熟食、烘焙及自有品牌食品等關鍵品類,并將加大投入。同時,在IP上,物美開始打造自有IP“大小孩小賣部”,并與恭王府、同仁堂等知名IP進行合作,希望推進品牌年輕化,產生破圈效應。
全面數字化、徹底回歸商業本質,是張文中常常強調的一點。
6月2日,張文中在抖音直播間與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對話。當被問到“實體店會不會存在下去”,張文中再次表示:“實體店一定會存在,但必須徹底經過數智化改造,徹底回歸商業本質。”
什么是商業本質?怎么才能回歸商業本質?在物美30周年的會后采訪中,張文中對此給出了解釋。
“光講數字化可能單薄,一定是全面的數字化和回歸商業本質結合起來。商業本質是什么?就是極致的性價比、特色的商品、好陳列、好服務、精準的消費者觸達,這都要靠數字化有機地來實現。這是一個整體。”張文中說。
他說,全面數字化是物美未來的關鍵。數字化不僅要提升線上銷售占比,還要實現盈利。
物美正是通過對麥德龍的數字化改造,實現了全面的數字化覆蓋,并在兩年內達成了顯著成果:麥德龍APP的線上銷售占比已達30%,線上銷售實現了盈利。
物美旗下的數字化平臺多點Dmall今年5月三闖港股IPO。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3年,按商品交易總額計算,多點Dmall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零售云解決方案服務商,并占據10.9%的市場份額。
多點的最新招股書顯示,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多點公司收入分別為10.45億元、15.01億元、17.5億元。其中,收入占比超過七成的“零售核心服務云”的客戶數,從2021年的234家增加至2023年的544家。
饒是如此,多點Dmall仍未擺脫持續虧損局面。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這三年,多點Dmall分別虧損18.25億元、8.4億元、6.55億元。
在會上,張文中透露了多點Dmall的服務新進度:目前,多點Dmall已經服務了700多個企業。
今年4月中旬,線下零售的“網紅”胖東來宣布與多點Dmall正式簽約,多點Dmall將為胖東來提供數智化系統和智能物聯服務,涵蓋商品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門店數字化等多個模塊。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和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物美的“天天低價”能否奏效?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折扣化策略是線下零售業的常態,目的是通過價格變動來吸引消費者,而天天低價策略則是利用穩定的、持續的低價來吸引消費者。兩者是戰略補充關系。
早在2012年,沃爾瑪就在中國推行“天天低價”策略。莊帥認為,“天天低價”的沃爾瑪也一直遇到挑戰:對于價格高的商品怎么解釋?當年沃爾瑪給出的解釋之一是:一籃子購買的整體價格是低價的,而且沃爾瑪的天天低價指的是價格不過分波動,保持一個穩定的相對低價。
然而,近兩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全品類都在推行“低價”戰略。盒馬在線下的硬折扣店品牌盒馬NB(盒馬奧萊)同樣主打“天天低價、件件爆款”。不少傳統零售商超或被迫或主動地“卷”進來。“天天低價”的背后,承載著真金白銀的價格補貼和供應鏈的建設與投入。
一手數字化,一手回歸商業本質,物美在這場零售革命中,能否保持競爭優勢,還需要市場給出答案。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