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從“外向型”轉向“開放型”,成都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06 00:20:08

當前,國際循環挑戰機遇疊加共振,國內循環戰略機遇持續釋放,成都正需要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強合作,提升國內國際高端要素運籌能力。而這也將成為成都促進轉型發展、推動全球資源要素高效集聚、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在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的關鍵一招。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楊棄非    每經編輯 楊歡    

Pyqxrxlcbw1717639956490.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717046

一個趨勢是,外籍人員正在加速涌入成都。

不久前,四川公布一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入川外籍人士數量同比增長6倍,即便與2019年同期比較,到四川的外國人數量仍高出25.2%。而其中,從成都航空口岸入境的外國人達9.5萬余人次,更是實現了754%的高增速。

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斷走上開放前沿的成都,正以新的形象走進國際視野。對于成都而言,開放已經不單純是“把外資引進來、把產品賣出去”的傳統思路,產業、服務、標準、技術、人才等要素正在愈加進入開放的話語體系當中。

在今天召開的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成都審議通過了《中共成都市委關于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對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建設進行新一輪謀劃。其中,從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向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正是其錨定的一大方向,指向的則是讓樞紐的流量進一步轉化成發展的“留量”。

成都此舉正當其時。當前,國際循環挑戰機遇疊加共振,國內循環戰略機遇持續釋放,成都正需要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強合作,提升國內國際高端要素運籌能力。而這也將成為成都促進轉型發展、推動全球資源要素高效集聚、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在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的關鍵一招。

通達與輻射

向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意味著要素流動更自由高效。作為基礎,成都首先瞄準對國際門戶樞紐通達性和輻射力的再造。

回顧世界城市發展的歷程,無一不是依靠完備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成為通達四方鏈接全球的重要樞紐節點。所以,成都提出不斷提升國際門戶樞紐和對外交往中心能級,加快推進“五大樞紐能力”建設,其中就有增強內暢外聯的樞紐通達能力、增強東西互濟的樞紐輻射能力。

近年來,成都多層次開放通道體系逐步完善。就國內而言,成都高規格推進了出川大通道建設,加強成渝地區內部的暢通互聯,加快成都都市圈市域鐵路建設;從全球視野來看,成都的國際航空客貨運航線網絡已恢復至疫情前的八成,建設了國際鐵海聯運通道,形成“歐盟—成渝—日韓”和“成渝—東盟”開放通道。

通道建設的鋪墊,促進了各項要素在成都的交流與開放:

去年天府國際機場投用以后,客運量迅速攀升,到2023年年底,成都成為了內地第4個晉升“七千萬級航空城市俱樂部”的城市;

今年1至5月,成都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長近2倍;“五一”期間,外籍人士在成都的消費額達到3500萬元;

今年以來,成都陸續與墨爾本市、突尼斯市建立友好合作關系,至此,成都市國際友好城市和國際友好合作關系城市達112個;

疫情轉段后,成都企業代表團已多次出訪,赴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交流活動;

成都本地也舉辦了“國際友城市長交流會”“成都歐洲文化季”等多場線上、線下國際交流活動……

換言之,成都與國際接軌的表現,已經不僅僅存在于經濟與貿易、科技與文化,更是融入大街小巷。“成都成為‘中轉站’”,成為與會者比較一致的評價。

與過去相比,成都樞紐節點地位和戰略鏈接能力已有顯著提升。但對比國內先發城市,成都通道體系的效率還有待提高。比如航空貨郵量吞吐量,雖增幅較大,但總量較小,2023年吞吐量77.2萬噸,遠低于上海、廣州等城市;又如航空客貨比,貨運業務占比依然較低……如此種種,通道體系尚未形成對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

因此,成都決定聚焦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國際鐵路樞紐、國家物流樞紐和國際通信樞紐四個方面作出安排,充分整合通道資源,提升集散效率,加快形成通道帶物流帶產業的發展格局。

分組討論中,被反復提及的“他山之石”之一是中國—中亞西安峰會的重要合作成果——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這個碼頭由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和哈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自今年2月正式投用以來,已有超1.8萬噸貨物在此中轉。

這個碼頭背后中哈建立的緊密的利益和發展共同體,是成都看重的利益共享機制,“這樣的話,有利于推動我們和對外開放的目的地,形成雙向穩定的貨物集結分撥,降低運輸成本,也增強了國家物流樞紐的功能”。

要素與制度

當各類要素加速聚集,成都還謀求進一步因勢利導,讓資源流向新質生產力發展上來,以推動全市產業加快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這也是成都探索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的關鍵所在。

從數據上看,成都已然初步具備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基礎。以外貿為例,成都2023年進出口總額為7489.8億元、居中西部城市第1位,外貿結構也得到進一步優化,不僅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6.2%,并且在培育外貿新增長點上顯現出明顯效果,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等外貿“新三樣”出口增長43.8%,二手車出口額增長4.5倍。

在此基礎上,成都有意推動外貿、消費、產業進一步融合聯動,讓消費帶動貿易,貿易帶動產業。比如,成都去年舉辦首屆“進口嘉年華”,不僅引進進口首進商品、助推消費品進口規模擴大,也為更多進口商品與成都本地市場親密接觸搭建“橋梁”。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有望讓更多從沿海城市進口的商品能夠直接從成都“登陸”,讓消費轉化成貿易。

另一個例子是對跨境電商產業的布局。今年以來,跨境電商正在成為拉動我國外貿增長新動能,特別是以SHEIN為代表的平臺讓產業帶中的加工制造企業形成品牌、走向海外。成都跨境電商交易額連續多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如今亦謀劃推動跨境電商加快上量,而不斷發展的跨境電商出口企業,也有望帶動本地鞋靴服裝等特色產業提檔升級。

相比之下,外資企業的經濟帶動效應更為直接。

2011年,西門子在成都建立了全球范圍的第二家數字化工廠和第三個工業自動化產品研發中心,如今,成都工廠已經成長為年產值超過70億元、日均繳稅超過200萬元的“燈塔工廠”。去年,西門子再次追加投資11億元人民幣,啟動建設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中國智造基地建設,2025年建成后,將提升成都在自動化數字化領域研發制造能力。

站在新的發展階段,促進外資外貿穩中提質也成為成都轉型的重點——搶抓歐洲制造業外遷機遇,成都提出通過用好進博會、服貿會、世界顯示大會等展會資源,開展“千團萬企”出海招引行動,靶向招引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和技術含量高的中小外資項目。

當前,我國開放發展重心正在從商品要素為主的流動性開放轉向規則標準為主的制度性開放。借此機會,成都還期望能積極對接乃至主動參與制定修訂國際通行規則和行業標準,從而提升參與國際競爭的合作的話語權。

新的探索正在推進。一個例子是,在最近獲批的《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總體方案》中,“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制度從貨物向自然人拓展,不僅境外人員搭乘國際或地區航班自浦東國際機場進入商務合作區將無需中國簽證,從國際側入區的境外人員開展商務活動也可停留30天,大大提升了人員流動的便利性。

上海的腳步,也是成都的方向。值得期待的是,面對新一輪發展規劃,成都將拿出何種創新舉措,真正實現以高水平開放推進高質量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成都市 成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