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 2024-06-06 15:13:42
四川最東北,大巴山南麓腹地,峰巒疊翠,物華天寶。在這靈山秀水之間,萬源鑲嵌其中,孕育了無數珍寶,舊院黑雞就是其中的翹楚。
舊院黑雞1963年在萬源市舊院鎮被發現,2000年前后開始市場化產業探索。歷經 20多年探索實踐,產業成績單上實現年產值超過6.7億元。
萬源從未放棄過要把黑雞產業推向更高峰的決心和夢想。當前,萬源緊抓托底性幫扶機遇,依托“生態、富硒、有機”獨特優勢,聚焦“一雞二茶三藥”,打造“五彩產業”,黑雞產業再次被寄予厚望。
一路跌跌撞撞,再次振翅欲飛。當前,舊院黑雞產業需要直面堵點與難點,尋找破局之策。
為此,由四川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擦亮‘中國黑雞之鄉’名片,問計中國名雞產業之路”大型行走調研報道近日啟動,本報記者深入萬源的山山水水,開展了首站萬源“問診”調研,今日推出報道《渴望破局 萬源黑雞的迷茫與希望》。
接下來,調研報道組將帶著問題出發,奔赴全國各地,走訪國內“德化黑雞”“黃山黑雞”“荊門黑雞”等其他黑雞品種,了解全國黑雞產業發展現狀;還將走進“廣東清遠雞”“海南文昌雞”“廣西三黃雞”“崇仁麻雞”“汶上蘆花雞”等國內地方特色雞產業發展較好的代表區域,一線調研他們的好經驗好方法,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我們試圖通過行走調研將一個個問號拉直,圍繞推動萬源黑雞產業高質量發展,把脈產業發展之困、探尋品牌強化之策、問計市場突圍之路。
詳細報道>>>
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嗣華 裴玉松 楊勇
5月23日,在萬源市舊院鎮大倫坎村,“擦亮‘中國黑雞之鄉’名片,問計中國名雞產業之路”大型行走調研報道啟動。接下來的兩天里,報道組深入萬源的山山水水,開展首站“問診”調研。
調研中,我們深切感受到,每一位產業推動者與實踐者身上那種迷茫與希望交織的復雜情緒。這種情緒,轉化為迫切渴望:只有破局,萬源舊院黑雞產業才能真正做大做強!
①困局之問
銷路是不是最大瓶頸?
從包茂高速萬源境內石塘出口下,山路蜿蜒但路況良好,很快就抵達舊院鎮大倫坎村。村口的牌坊上寫著“歡迎進入舊院黑雞種源保護地”,兩只栩栩如生的黑雞雕塑在此傲立,仿佛在向外界宣告:這里是舊院黑雞的故鄉。舊院黑雞因最早在這里被發現而命名。萬源縣志記載,當地村民喂養舊院黑雞的歷史超過160年。舊院黑雞產業如今已成為萬源10多個鄉鎮、近2萬戶農戶的致富產業。
舊院黑雞核心主產區舊院鎮、石塘鎮等,分布在包茂高速出口周邊。從交通上看,養殖在大巴山崇山峻嶺里的舊院黑雞,通過發達的高速路網,要飛向大江南北不是難事。然而現實是,它們并沒有真正“飛出”大巴山。
去年12月,本報推出《起起落落60年,舊院黑雞如何才能“飛出”大巴山?》調研報道。此次,我們再度深入調研,希望揭開阻礙其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原因。
在大倫坎村,我們與產業關鍵人物、養殖戶、企業及主管部門代表深入交流,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觸摸產業的真切痛點。胡渠、王宇、劉曉崗等人,他們是舊院黑雞產業的堅守者和推動者,都曾經歷過“千萬黑雞下江南”的市場震蕩。面對困境,他們直言:銷路是舊院黑雞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百里坡”養殖基地內,工作人員正喂養舊院黑雞。資料圖片
“舊院黑雞必須走‘以銷定產’路徑,沒有穩定的市場需求,養殖戶便不敢輕易擴大規模。”胡渠是萬源市農業農村局總畜牧師,2006年,他開始接觸和參與推動舊院黑雞產業發展。
恒康農業負責人王宇2007年入局舊院黑雞產業,如今他擁有萬源市唯一的省級舊院黑雞核心育種場,也是首個走出萬源在達州開設舊院黑雞線下體驗店的實踐者。他認為,舊院黑雞產業目前面臨的難點堵點,可借助打開市場和銷售局面反向推動解決。
但隨著調研的深入,我們發現,問題遠比想象中復雜。除了銷路不暢,保種育種科研投入不足、產業鏈整合度低、有效監管缺失等問題也浮出水面。
“試想一下,如果對養殖品質、規模都沒有信心,誰敢貿然開拓市場?又如何能贏得市場?”面對這些深層次問題,有識之士開始反思:在追求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單純寄希望于依靠市場推動來解決問題,是否過于急功近利?是否應該回歸基礎,從提升品質、加強科研投入、整合產業鏈等方面著手?
舊院黑雞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項目(一期)核心育種場內,工人檢查、調試設備。
這個分歧,實際上反映了個體現實利益與產業長遠發展之間的博弈。找到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或許正是舊院黑雞產業破局的關鍵所在。
舊院黑雞研究專家、四川農業大學副教授舒剛認為,舊院黑雞產業必須在品種選育、配套生產上下功夫,如果不從外觀一致性、黑雞前期生長速度、產蛋數量提升、蛋重維持等方面進行優化,即使花費精力打下市場,也會因缺乏產業生命力,失去市場競爭力。
②破局之基
種業是個天大的事
“良種是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就在我們調研開展的同時,舒剛也趕到萬源給養殖企業進行技術指導,他特別強調品種保護的重要性。他指出,當前舊院黑雞在疾病凈化方面尚未達標,會給整個行業帶來不小的潛在養殖風險。
實際上,萬源自1993年起便啟動了舊院黑雞的保種選育工作,并于2003年與四川農業大學(以下簡稱“川農大”)、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等科研機構開展合作。這也帶動了部分養殖企業不斷增強種業意識。但長期以來,重養殖輕研發的傾向,一直是舊院黑雞產業發展的突出短板。
孫弟芬(右一)正和助手查看新安裝的生產線。
問題出在哪?舊院黑雞品種的提純復壯、疾病控制等至少需要10年時間,且每年科研投入巨大。選育周期長、科研投入大,舊院黑雞的現有養殖戶和企業因此望而卻步。
許多養殖戶第一年從育種場購買雞苗,隨后便開始自繁自養。“引一次種就是幾大千,養殖戶便選擇第二年自家留種選育。”合力家庭農場負責人夏澤波說。二郎坪舊院黑雞養殖專合社負責人李靜也說,自家選育成本更低、更方便,即使是實力稍強的養殖企業,對于自建孵化廠上也投入不足,與技術人員的合作僅是在搞不懂時請來指導。
棉麻集團推出的舊院黑雞蛋包裝。
“品種保護是天大的事,但我們有心無力。”石柱坪舊院黑雞養殖專合社理事長胡明忠和巴山食品董事長吳華感慨。種業不重視起來,再怎么熱鬧,產業也不會有好的未來。破局,必須從產業根基開始,本土企業“力不從心”,引進龍頭企業勢在必行。此時,四川省棉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棉麻集團”)的加入帶來了新的希望。他們在萬源成立四川供銷舊院黑雞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計劃投資3.8億元,啟動舊院黑雞全產業鏈項目。項目一期將建成容量達1萬套的核心育種場、冷鏈屠宰加工產業園。
舊院黑雞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項目(一期)核心育種場,孫弟芬(左一)和助手們交談。馬發海 攝
在位于石塘鎮杉林灣村、雙合村的育種場建設現場,從高處俯瞰,“托底幫扶引領,黑雞產業飛翔”醒目標語下,育雛雞舍、育成雞舍、種蛋雞舍、有機肥加工廠等一棟棟設施建設已進入尾聲,自動化生產線正抓緊安裝調試,園區道路硬化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
為確保舊院黑雞品種的純正性,棉麻集團與川農大趙小玲教授團隊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并由川農大引進的人才孫弟芬,全力負責育種場生產前端的把控。去年底,雙方精選了3000套純種舊院黑雞進行育種試驗,今年4月中旬已轉運至核心育種場內剛剛竣工的雞舍里。“每只黑雞,腿的長度、雞冠的類型都要進行量化統計。”孫弟芬透露,僅純科研經費投入,企業每年就需花費約200萬元。
舊院黑雞。
“自動投食、自動喂水、自動消毒、自動升降溫,所有設備都將實現自動化。”孫弟芬介紹,一棟智能雞舍的投入超過400萬元,每月可孵化1.5萬只雞苗。未來,育種場每年將出欄300萬只雞苗,可顯著降低雞苗成本。
龍頭牽引,全局破題。當然不只在一個點上突破,這從項目名稱就一目了然——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項目。據了解,項目計劃打造集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冷鏈配送于一體的產業鏈。項目二期還將建設容量3萬套的父母代擴繁場,三期將擴至4萬套。棉麻集團董事長鄧華介紹,一旦布局形成,將統一提供種苗、飼料、防疫服務及產品回收,統一進行品牌營銷和市場開拓,形成“公司+專合社+村集體+農戶”的產業利益鏈,解決產業鏈上的一系列問題。”
大倫坎村黑雞產業發展帶頭人周照軒忙著養舊院黑雞。馬發海 攝
③新局之翅
講好品牌故事是個新課題
在石塘鎮賀家灣村與舊院鎮高峰冠村之間,矗立著一道被當地人稱為“百里坡”的狹長山體。2007年,劉曉崗在這片山坡上開啟了他的黑雞養殖事業。時至今日,“百里坡”生態放養的舊院黑雞養殖基地已擴展至1.2萬畝,年出欄量超10萬只。
從獨自闖蕩到集結7名大學生聯合創業,在舊院黑雞產業中,劉曉崗被譽為最懂營銷、最會講故事的人。劉曉崗和“百里坡”也成為目前舊院黑雞產業中的代表性人物和品牌。
除此之外,當地政府也在積極努力塑造舊院黑雞品牌。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舊院黑雞已囊括中國地方優良品種、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國家“有機產品”質量認證等一系列重量級榮譽,這些榮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舊院黑雞的知名度。然而,如何將品牌優勢真正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在互聯網時代,產品的品牌就是獨特的身份證。因此,講好舊院黑雞的品牌故事,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散養的舊院黑雞。
不難發現,劉曉崗及“百里坡”品牌的努力,雖然對舊院黑雞的發展具有一定貢獻,但在構建產業宏大的品牌故事中仍具有局限。從整個產業全局來看,舊院黑雞尚未把品牌故事講好,市場辨識度不盡如人意,品牌影響力有待提升。“我們的宣傳力度還不夠。”這不僅是業內人士的共識,更是舊院黑雞產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多年來,當地政府和企業都曾做過不少嘗試。然而,無論是線下推介還是線上銷售,消費者最常問的問題還是:舊院黑雞到底產自哪里?它有哪些獨特優勢?“我們的品牌管理、運營和宣傳都是弱項。”胡渠坦言,企業長期分散經營削弱了品牌優勢,萬源本地又缺乏品牌營銷的專業人才。
即便如此,每個人都沒有放棄努力。
這幾天,劉曉崗忙于推廣他的新產品——即食型雞湯,他巧妙地在抖音上稱其為“心靈雞湯”。早在他之前,另一位舊院黑雞加工企業負責人李尚成早已研發推出了舊院黑雞湯。除了雞湯,多家企業也在嘗試推出新的休閑食品,如麻辣雞塊等。但遺憾的是,這些新產品多為外地代加工,萬源本地尚未崛起有實力的深加工廠。
合力家庭農場開展線上直播,拓寬銷路。
繼王宇在達州開起“宇多黑雞小館”后,劉曉崗的“百里坡”也走出萬源,去年底在達州開設了舊院黑雞線下體驗店。線下體驗店不僅銷售產品,還致力于傳播舊院黑雞文化。邁出這一步,對當地政府、企業都具有重大意義。
一個行業的良性發展,離不開 一個強有力的行業協會。調研時我們獲悉,萬源舊院黑雞協會正抓緊進行改組,大家希望劉曉崗團隊中學歷最高的侯中杰博士擔任秘書長。侯中杰這批年輕人被定義為第五代、第六代舊院黑雞從業者,大家對他們寄予厚望。
從去年底開始,不少人感受到萬源舊院黑雞產業正逐漸“升溫”。舊院黑雞是否又將迎來新的春天?每個人對此都充滿期待,他們深知,只有共同推動整個產業的振興,才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大倫坎村黑雞產業發展帶頭人周照軒喂養黑雞。馬發海 攝
記者手記:有信心,更須有擔當
王宇正積極籌建全新的育種場;夏澤波準備擴建廠房以推進舊院黑雞加工業;劉曉崗則四處奔波,意圖將“百里坡”打造成一個“森林糧倉”……這樣的故事,在萬源這片熱土上還有很多很多。
在深入萬源調研的過程中,我們會聽到一些從業者的抱怨和疑慮,觀察到他們之間的分歧和抱有的審慎態度。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每個人都在用實際行動堅守著自己的產業初心,不斷思考并付諸努力。這種堅守與努力,流露出了他們對產業未來的堅定信心。
這一輪信心的大背景,是四川省去年啟動的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該項工作要求制定出臺幫扶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統籌動員各方力量,推動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
萬源,作為四川的欠發達地區之一,多年來各方面基礎條件都不太好。能夠發展到今天的規模,舊院黑雞產業已實屬不易。這一成果的取得,既離不開內部的持續努力,也離不開外部的積極幫扶。在調研中,我們親眼目睹許多雞舍、加工車間和冷庫等設施,都是依托東西部協作和對口幫扶資金建立起來的。
托底性幫扶工作的實施,無疑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多年的產業基礎和積淀之上,萬源舊院黑雞產業理應擁有更加宏偉的產業夢想。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每一個從業者不僅要對個人事業的成就充滿信心,更要肩負起推動整個區域產業發展的重任。
一個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涉及品種優化、技術創新、產業鏈整合、市場拓展、質量安全保障、人才培養、品牌建設與文化傳承,以及金融和各項政策的扶持等諸多方面。這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絕非三言兩語能夠道盡。
萬源舊院黑雞產業的推動者和實踐者們,正面臨更為復雜的局面和更大的挑戰,他們有著更為豐富和深層次的思考與探索。我們一路調研、一路思考,更是一路學習。雖不能得出什么結論,但我們深入萬源,也計劃走出去,繼續探尋國內其他地區的名雞產業發展之路,汲取經驗、審視得失,只為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