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2024-06-13 12:06:44
封面新聞記者 茍春
端午節前夕,成都市金牛區營康西路的趙粽子門店排起長隊,熱鬧非凡。因供不應求,這里甚至還開啟了“限購”模式——每人限購20個。
包粽子的不少,但是把它做出特色的不多,做成“非遺”的更是鳳毛麟角。“老成都·趙粽子”成功申報為金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前不久,還申報了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端午節前夕,封面新聞記者前往探訪了這家藏在成都老小區里的粽子店。
趙粽子社區店外排起了長隊
粽子也“限購”
“前店后廠”模式運行
6月6日下午,營康西路65號院內熱鬧非凡,這里幾家粽子鋪,都有工人在鋪子外熟練地包著粽子,來往的居民貨比三家認真選購,為這個老小區平添了不少煙火氣。
往里走就能看到趙粽子的門店了,切、配、包、煮、晾、裝、賣……操作棚內員工“各司其職”,棚外市民排起了長隊。
在顯眼處,還貼上了提示告訴來者,不是想買多少就能買多少,為了讓更多人買到粽子,這家店“驕傲”地開啟了限購——每人限購20個。
店鋪內,記者見到了“趙粽子”第四代傳承人趙萌,她說,目前店鋪是滿負荷運行的狀態,每天粽子供不應求。
趙萌接受采訪
不同于趙粽子工廠的季節性,趙粽子社區店是全年營業,日常每天銷量是以“千”為單位,而最近端午前得用“萬”為單位了。“我們門店的產量一天就有一兩萬個,平峰期每天差不多能賣千把個。”趙萌介紹,工廠目前每天的產量也是兩三萬個。
盡管如此,粽子還是供不應求,他們只能通過增加人手、延長營業時間、限購等方式來運營。“日常門店會只有幾個人,但是每到端午的時候,我們整個店鋪員工有40個人左右。”趙萌說,端午節前后店鋪也是24小時營業。
包粽子
自稱四代傳承
粽子成功申報了“非遺”
小時候的端午節,母親總會早早地起床煮粽子,等到趙萌一睜眼,滿屋子粽葉飄香,格外清甜。這便是她對端午佳節最深刻的記憶。
她介紹,她家粽子傳承至今四代,自己是第四代傳承人。“我們家做粽子多年,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目前四川唯一的粽子品類非遺。”
最初,母親的粽子只是做給家人吃,并沒有打算開店做生意,但是陸續有親戚朋友找上門來購買。慢慢的,這家粽子店就開起來了。趙萌說,“當時他們幾毛一塊一個找我們買,然后家里才越做越多,做到后來這個樣子。”
2006年,從市場管理專業畢業的趙萌在外企已經工作了近10年的時間,為了更方便照顧父母和未出生的孩子,她辭職回家,來到了自家的粽子作坊工作。
回到作坊后,趙萌一邊向母親學習包粽子技藝和手法,一邊思考小作坊的未來。
翻粽子
2013年,趙萌帶著粽子走出營康西路,選擇了一處近千平方米的廠房作為生產基地,但因為后續的發展與探索,基地逐漸無法滿足生產需求。
2016年,趙萌又將工廠開到了成都金堂縣,規模擴大的同時,隨著現代科技水平和機械的發展,她選擇將古法技藝與現代科技結合,大批現代化設備進入了她的工廠。
2018年6月,在當地政府推薦下,“老成都·趙粽子”成功申報為金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前不久,還申報了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煮粽子
第四代人更“與時俱進”
辣條粽、火鍋粽、回鍋肉粽不斷突破
趙萌眼中,做粽子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產業,但它必須與時俱進,而不能抱殘守缺。
“我覺得需要改變的是,別人知道它的方式或者說購買的方式。”趙萌說,最初大家都是人傳人,但現在年輕人獲取信息的渠道不一樣,她認為應該通過“線上”的傳播方式,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粽子,最終認識粽子。
今年,他們第一次開始進行線上銷售,但不久就出現了爆單的情況。這也是導致目前粽子供不應求的原因之一。因此,他們不得不關閉線上銷售渠道,以滿足現有訂單的需求。
除了銷售方式的迭代更新,在口味上,趙粽子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記者在門店的立牌上注意到,粽子主要分為甜咸兩個類型。包括招牌大肉粽、蛋黃鮮肉粽、豌豆臘肉粽、麻辣火鍋粽、蜜棗粽、豆沙粽、桂花粽……價格以葷素為主要區別,每個粽子價格從4.5元到13元不等。
粽子價格
“粽子是可以包羅萬物的,很多食品都可以和粽子融合。”趙萌說,因此,近年來他們和多個食品、餐飲企業合作,推出了具有品牌特色的粽子,例如辣條粽、火鍋粽、回鍋肉粽等。
然而,趙萌還有一個想法,她希望可以再打造一個以包粽子為載體、傳播端午傳統文化的基地。從30多年前小區里的家庭作坊,到建廠擴產,再到擬打造粽子文化生態基地,這家從小區“生長”起來的企業正在蛻變為一個“粽子夢工廠”。
來源:封面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