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17 19:35:01
史劍表示,“對標國際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對總體收入的貢獻,以及結合發展中間業務是我國銀行實現多元化經營、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未來中間業務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張益銘
近期,畢馬威發布《2024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面對經濟新常態與金融市場的深度變化,銀行業傳統盈利模式受到挑戰,凈息差收窄促使銀行從規模導向轉向價值創造。
《報告》顯示,宏觀經濟發展進入新周期,過高的GDP增長速度將不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取而代之的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周期中,凈息差處于低位的狀態下,中間業務能否成為銀行利潤增長的第二曲線?銀行該如何推動業務高質量發展?帶著這樣的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到畢馬威中國銀行業主管合伙人史劍,其結合報告數據及觀察到的銀行業變化,就上述問題一一給出解答。
畢馬威中國銀行業主管合伙人 史劍 受訪者供圖
《報告》顯示,在居民儲蓄意愿持續攀升的背景下,商業銀行負債保持較高增速,2023年商業銀行總負債為327.1萬億元,較2022年增加32.9萬億元,同比增長11.2%,增幅與上年持平。
與此同時,隨著居民風險偏好變化、資本市場波動,以及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居民傾向于選擇更安全的投資方式,對銀行定期存款的需求增加。數據顯示,2023年58家上市銀行定期存款余額為115.8萬億元,占比59%,較上年增加4.2個百分點。“疫情疤痕效應仍然存在,居民收入和就業預期下降,消費意愿低迷,被動和應急性儲蓄增加。”《報告》指出,展望未來,經濟基本面的持續改善有望帶動預防性儲蓄的釋放,我們預計部分儲蓄會流向消費和投資領域。
圖片來源:《2024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
“基于居民超額儲蓄和存款定期化趨勢,我們估算當前居民預防性儲蓄占比在15%左右。”史劍對記者表示,今年一季度新增住戶存款約8.6萬億元,同比少增約1.3萬億,但處于歷史次高水平。相較去年同期,今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定期化趨勢有所放緩,同時居民消費傾向有所修復,但距離疫情前常態化水平均有較大差距。
但史劍也指出,由于當前居民就業和收入預期繼續承壓,購房和大額商品消費偏謹慎,加上金融市場波動和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投資預期,導致居民增加預防性儲蓄意愿仍強。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新增住戶消費貸款僅420億元,為歷史同期最低,顯示居民加杠杠意愿不足。
一季度央行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亦顯示,傾向“更多儲蓄”的居民占比再次上行,而傾向“更多投資”的居民占比繼續走低。不過,傾向“更多消費”的居民占比相對平穩,與一季度消費保持溫和修復態勢相印證;且未來三個月居民購房和大額商品消費意愿邊際提升。“我們認為,下階段預防性儲蓄能否有效釋放并且流向消費和投資領域,仍取決于需求端政策的進一步發力顯效。”史劍表示。
負債端高增的同時,銀行的資產端的規模也在同步增長。《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末,商業銀行資產總額達到354.8萬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較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
但是負債端和資產端的高增并未給銀行帶來相應的利潤高增。《報告》顯示,2023年58家上市銀行營業收入為5.86萬億元,較上年下降3.7%。除了城商行營業收入小幅上升0.4%外,其他類型銀行營業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圖片來源:《2024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
據悉,銀行營業收入主要包括利息凈收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和其他非息收入三大部分。一直以來,利息收入都是銀行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由于凈息差處于歷史低位,所以2023年58家上市銀行利息凈收入同比下降3%;由于經濟復蘇基礎不穩固、金融監管趨嚴、資本市場波動,疊加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等,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持續下降,2023年58家上市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7734億元,同比下降7.7%。
對比近五年的數據,記者發現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從2019年開始,占比就在持續下降。“2019年之后監管部門對銀行部分中間業務會計口徑進行了調整,對中間業務的計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按照財政部《關于嚴格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切實加強企業2020年年報工作的通知》規定,銀行業從業用卡分期還款業務形成的金融資產,企業不得將其按實際利率法計算的利息收入計入‘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科目或在利潤表中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項目。”史劍介紹道,因此,2020年及之后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數據不含卡分期,2020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比從2019年的17.7%下降至14.5%。
此外,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下降還受到投資者風險偏好變化、公募基金費率改革,以及資本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銀行理財、代理及托管業務收入等大財富管理業務承壓。
不過,由于凈息差處于低位,所以銀行在加大中間業務拓展力度,主動推動業務轉型,打造利潤增長的“第二曲線”,中間業務收入出現積極的變化。“對標國際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對總體收入的貢獻,以及結合發展中間業務是我國銀行實現多元化經營、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未來中間業務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史劍表示。
當前,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主旋律。作為金融市場的主要參與者,銀行又該如何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呢?
“在談高質量發展之前,我們需要分析和關注當前市場需求的變化。”史劍表示,宏觀經濟環境方面,在GDP從高速增長向中低速增長轉變的階段,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是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用科技創新來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加速新舊動能的轉換,提升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占比等。銀行業扎根于實體經濟,會隨之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提升。
產業環境方面,銀行業傳統存貸業務的盈利空間受到擠壓,2024年一季度凈息差觸及歷史低點,資本市場的波動性也給銀行資產負債表帶來沖擊,增加了管理層投資決策的難度。越來越多銀行機構認識到適應市場變化的重要性,開始主動放棄以量補價的發展模式,力求平衡整體資產的“量、價、險”,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因此,史劍認為,為實現高質量發展,銀行可在戰略原則、經營策略、管理方法等方面做出調整。
具體來看,在戰略原則方面,核心把握六大原則。一是明確基準,科學規劃未來的資產負債結構,構建業務轉型戰略的底線。二是聚焦客戶,制定聚焦的、長期的核心客戶發展戰略。三是沖出紅海,打造專業化、精細化和體系化的業務和風險經營能力。四是降本增效,圍繞價值創造進行戰略性成本優化。五是以人為本,打造學習型、專業化的高效能團隊。六是擁抱創新,積極布局數字化和AI等新技術領域。
在經營策略方面,主動、結構性地開展資產負債管理是同業銀行未來高質量發展和經營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具體表現在五大方面:一是優化資產結構。二是降低負債成本。三是防范金融風險。四是探索司庫轉型。五是加快數字化賦能。
在管理方法方面,既包括管理理念的轉變,也包括內生能力的提升。
管理理念轉變方面,可以用全面預算管理代替傳統預算管理,實現業務架構優化和資源精準配置,還可以推動管理會計參與銀行規劃、控制、決策和評價的經營活動,推動銀行經營管理向精益化、長期價值轉變等等。
內生能力提升方面,為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中,各家銀行紛紛向內審視自身的業務布局和管理能力,期望尋求“確定的路徑”實現突圍。部分銀行通過專業化建設,在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主要涉及客戶經營的專業化、風險經營的專業化、管理模式的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專業化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7836779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