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融媒體中心 2024-06-20 09:58:09
促進農村勞動力高質量充分就業,實現人盡其用、才盡其能
——破解“進城之困”
一座城市,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既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前提。
近年來,攀枝花全力推動城鄉融合,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力,推動城鄉就業、創業空間活躍流動,催生了每年約9萬農村戶籍人口進城務工創業。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演進,如何更加精準地促進人崗供需對接,讓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城市人盡其用、才盡其能,關乎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成效。
王東/攝影
進城
生活更有“顏色”
39歲的鹽邊縣永興鎮新勝村村民何成美、45歲的米易縣丙谷鎮牛棚村村民蘇禮祝,因為家里土地不多,在6年前分別成為鹽邊縣中絲天成公司繅絲車間、米易縣一枝山工業園區東方鈦業公司化驗車間的工人,她們各自的丈夫都在家里操持農田和照顧父母。
何成美在工位上繅絲
蘇禮祝(左一)在崗位上和同事記錄化驗參數
近年來,全市每年數以百計的投資建設項目、投運生產項目,給“何成美、蘇禮祝”們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何成美的兒子在市里一所技校就讀,蘇禮祝的小兒子則在米易縣城讀中學,孩子長大了用錢的地方多,每月按時發放的工資,讓家里用錢松活了不少。更讓她們安心的,是每月按時繳納的社保、醫保,以后可以和城里人一樣拿到退休工資。
擁有同樣感受的還有何成美的同事肖永芳。幾年前,肖永芳的丈夫得了重病,為了治病幾乎掏空了家底,好在她每月有一筆固定的工資收入,能夠承擔3個女兒在縣城讀書的生活學雜費。
15歲初中畢業后就開始外出打工的胡進偉,這些年跑遍了全國各地。13年前,他在炳草崗一家鹽邊菜餐廳里專心當起了廚師,2015年,他在臨亞小區按揭購買了一套130平米的二手房,孩子就近在市第四小學讀書,父母也隨時能來城里住上一段時間。胡進偉說,這是他這一輩子做得最驕傲的事情。目前,餐廳效益好,胡進偉還有2年就能還清按揭款,他把這歸結為攀枝花城市發展帶來的好日子。
現實
人才供需脫節
城市日益繁榮發展,為攀枝花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帶來了致富機遇,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勞動力結構失衡的趨勢也必須得到重視。
據農村勞動力資源動態調查數據顯示,攀枝花市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比7成以上,導致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偏低,就業選擇范圍局限性較大。記者從市就業創業促進中心了解到,截至到2024年4月,全市轉移就業勞動力8.44萬人,崗位穩定、工資相對較高的工業企業轉移就業人員,僅占總數的26.06%,而住宿、餐飲、家政服務等三產服務業,則占總數的59.47%。
在市場調節下,農村富余勞動力的“人找崗”,與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的大企業“崗選人”之間,出現了不可避免的脫節。
米易縣安寧鐵鈦、鹽邊龍佰集團等上市公司,是攀枝花釩鈦產業的龍頭企業,在采礦、選礦、釩鈦制品等領域的版圖逐年擴大,用工需求量也相應增加,一些企業甚至將用工下限放寬至“年齡43歲以下、初中文化”。一家大企業的人力資源部專員向記者表示,每年多次參加市縣舉辦的招聘會,因為公司待遇好,圍桌咨詢的務工人員上百人,合適的人卻寥寥。去年其所在公司招聘電氣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礦物加工工程等專業的技工類人員57人,僅5人到崗。
努力
多措并舉解題
2023年,全市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開局起步,市級相關部門與縣區將促就業、穩就業、保就業擺在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突出位置。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確定了持續“以勞務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促進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以多層次技能培訓為抓手,促進農民工綜合素質提升”的工作目標,當年約3000人次農村勞動力參加了勞務品牌培訓。
在現行政策基礎上,多家在攀枝花各區縣落地、建成、投運的工業項目得到了來自政府職能部門包括社保及崗位補貼、就業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促進了企業對員工全流程全覆蓋培訓。
高中畢業、在鹽邊龍佰集團已工作10年以上的農民工羅興龍,如今是公司一線崗位上出色的焊工技師。他告訴記者,自己的本領都是在企業里邊學習邊實踐獲得的,公司這幾年一個季度就組織三次以上的技術培訓,還建起了專門的培訓學校,從攀枝花學院及云南昆明等高校邀請老師開課講授采礦、選礦等方面的最新工藝及專業技術,并推行以老帶新技術傳承,他本人已經帶出了14個徒弟。
鹽邊、米易、仁和等縣區結合企業用工實際,在保障普通技術崗位人才供給存量的同時,優化調整培訓科目,開展“專精特新”式技能培訓,實施裝載機、挖掘機等企業及建設項目需求較大的技能人才培訓。
23歲的米易青年張浩曾經在市區的餐廳當服務生,去年他參加了所在縣舉辦的18天專項挖機培訓并取得了操作證,很快從縣內到市區、再到臨近區縣工地成功應聘,如今工資已突破6000元。
挖機培訓班開課
市內不少教育機構也啟動了以“發展技能、服務社會”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服務,位于攀枝花大道南段的一家商貿電子職業技術學校就是其中之一,校方負責人告訴記者,突出“教中學、練中學、做中學、學中創”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今年該校的招生名額擴大到了1950人。
就在6月份,來自鹽邊縣格薩拉彝族鄉的33歲村民楊志強在炳三區金海世紀城的修腳店開業了,這是他和伙伴們在攀枝花市區開的第10家門店,幾年前參加縣里開展的培訓班,讓他和20多個小伙伴謀生了創業想法,專門去武漢系統學習了修腳,如今回頭客越來越多。
讓有質量的農村勞動力興村、富余勞動力進城,為廣袤的城鄉騰挪出更加舒展的空間,攀枝花一直都在努力!
記者:梁波 李媛 程禮攀 張建玲
來源:攀枝花市融媒體中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