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觀察 2024-06-25 10:00:27
要說今年的熱詞,“低空經濟”位列其中。它不僅首次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也專門提出,要大力發展低空經濟。面對新賽道,四川如何在低空經濟的風口乘勢起飛,發展新質生產力?今天起,川臺推出系列報道《發展低空經濟·一線觀察》,多路記者深入全省各地通航企業、高校院所,走訪專家學者,看四川低空經濟何以飛起來,怎么飛,飛向哪兒?今天我們先來看看四川發展低空經濟的“家底”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記者 畢圓:我們報道的第一站來到了綿陽科技城(北川)通航產業園。在長鷹科技的生產車間里,我們看到,企業正在生產一款大載重直升機,可以用于農林植保、消防、物資運輸等領域。
四川長鷹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鄧紅:這款直升機最大載重為150公斤,續航里程可以達到400公里,如果用在農林植保方面,每天它工作8小時,農藥噴灑面積可以達到3000畝地到5000畝地。而且,你看,它下面還有4個掛鉤,可以掛滅火彈,用于森林防火。
我們走訪發現,入駐園區的企業有生產無人機的,有做無人機測試的,還有搞運營服務的,涵蓋了通航產業鏈上的關鍵環節。我們把時間撥回到一年前,綿陽科技城管委會與北川簽約,共建綿陽科技城(北川)通航產業園,在雙方強強聯合的機制下,一年來,北川永昌機場建成投運,航天科技無人機產業園等項目也在加快建設。
四川北川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 楊虹君:未來,我們園區將重點向產業鏈中下游的整機組裝、測試檢飛、教育培訓、審定認證、航飛服務等領域發力,依托北川永昌機場和獨一無二的空域優勢,打造綿陽市無人機產業集群和西部通航產業創新高地。
建好產業園,把上下游企業拉到一塊兒,形成配套,才能把通航產業的“蛋糕”做大。有這樣想法的不只是綿陽,在距離綿陽300公里外的自貢航空產業園里,我們發現,不少代表四川無人機研發的“最強大腦”們都把制造基地搬到了這兒。開放的空域、便利的機場,讓他們的無人機可以一邊生產一邊試飛。翼龍-2無人機就在不久前完成了跨區域支線運輸測試。在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內,翼龍-2從自貢飛到了樂山,近兩小時車程縮短為15分鐘。
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楊翰如:執飛支線物流運輸任務的這架翼龍-2無人機,可以有效地提升偏遠地區和災害情況下的運輸能力,這也是大型無人機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放眼整個四川,與低空經濟產業相關的企業就有200多家,其中,整機制造企業有20多家。全省有41所高校開設了航空航天工程、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等29個相關專業,每年輸送航空人才約2萬人。而中國航空領域的“最高學府”,也選擇在四川建立科研機構。
記者 畢圓:這里是位于四川天府新區的北航成都創新研究院,我身旁的就是通航飛機模擬器和無人機地面站模擬器,它們可以共同驗證有人機和無人機在低空融合飛行的關鍵技術,讓低空飛行更安全、更高效。
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張學軍教授認為,四川發展低空經濟有產業基礎也有研發優勢,特別是成都在工業無人機領域,綜合競爭力排在全國第一梯隊,但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比,還需要加快推進低空物流配送和載人低空飛行等應用場景落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張學軍:(比如)關于eVTOL的載人運輸,開通了大興機場到天津的航線,而在深圳跨海灣的運行也都飛起來了。eVTOL這個新型的載具的話,它的成本很低,一定會成為替代直升機的大城市空中出行的這樣一個手段。咱們成都市很快也會開辟這種eVTOL的飛行航線。
在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成都校區,一架多旋翼無人機掛載著包裹正在投送快遞。您可能想象不到,快遞“從天而降”的科幻場景正在變為現實。
北斗伏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都研發中心技術經理 晏坤:我們現有的物流點位之間的距離是6.3公里左右,在手機上顯示開車時間大約是15分鐘,而我們的直線距離是1.6公里,空中飛行時間只需要3分鐘,這極大地提升了一個運輸效率。
這是成都市成華區重點打造的低空+物流示范場景。而就在前不久,《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2024年工作要點》出爐,讓他們發展低空經濟有了明確的“路線圖”。今年,他們將加大起降和中轉平臺、飛行通信等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探索打造醫療急送、巡檢、應急管理等低空應用場景。
發展低空經濟,場景是根本、空域是關鍵。而咱們四川的低空改革試點空域有7800多平方公里。在這片藍天下,報備就能起飛。您可以看到有人機、無人機、滑翔傘、熱氣球,把天空裝扮得多姿多彩。我省近期出臺的《關于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也強調,要“促進低空空域高效使用”,張學軍教授對此表示十分認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張學軍:近期,中央空管委在低空的管理方面要進行一些新的改革試點,將會最大限度地去釋放低空空域。在飛行計劃的申報層面,也會由原來的提前一天、兩個小時這種申報轉化為一種基本上是即報即飛的這樣一個狀態,會提升它的空域的靈活和精細化的使用,把低空的資源把它盤活了。
記者 畢圓:這里是川臺30層的頂樓平臺,隨著低空空域分類劃設和協同管理的進一步完善,記者可以從這里乘坐直升機,奔赴一個個突發事件現場。或許未來,我們也可以乘坐飛行汽車“打飛的”去上班、去逛街。科技發展,未來可期。
四川低空經濟發展有實力也有潛力,而低空空域資源要盤活,要提高利用率,首先就是要真正飛得起來、飛得出去,飛得順暢,而這離不開高效的低空空域協同管理。下一集,我們的記者就將前往通航機場、無人機試飛基地,看他們在試點空域內是怎么飛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