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28 17:09:12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程鵬 劉雪梅
店鋪的退貨訂單越來越多,王飛(化名)終于覺得有點不對勁兒了。
兩個月前,王飛和女朋友在電商平臺上開了一家新店,這家店鋪主要出售小眾首飾和發飾,因為首飾類商品需要消費者試了才知道合不合適,王飛主動開通運費險,“這也算是給消費者的福利,可以先下單試試,不喜歡退回來都沒關系。”王飛表示。
不過這個用來吸引消費者下單的福利卻給王飛帶來了困擾——店鋪退貨率越來越高,運費險也因此從一單幾毛錢漲到了2.8元。“我們是小本兒生意,一單也就能賺幾塊錢,遇到這種退貨情況就會賠錢,還要搭上人力和包裝成本,沒辦法只能關閉運費險了。”王飛嘆氣。
不同于正常退貨,王飛遇到的退貨情況很特殊:大部分為虛擬號碼注冊的用戶下單十幾單,到貨后甚至沒簽收,換張快遞單就直接退款寄回。
這并非王飛一個人的遭遇。
這兩年,在各大電商平臺的要求下,為用戶開通運費險已經成為不少電商平臺上商家的標配,甚至在618等大促期間,運費險也成為商家參與活動的必備條件。但是這個看上去讓消費者購物后可以輕松退貨的福利,給商家帶來了困擾,讓“羊毛黨”鉆了空子,形成了一條“薅運費險”黑產鏈條。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多位電商平臺商家、快遞驛站負責人和快遞員,調查運費險羊毛黨出現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電商分析師魯振旺向記者表示,在電商發展過程中,“羊毛黨”始終存在,自己批量發退貨掙運費險。有利潤的地方一定會有灰色空間,這種大批量退貨掙運費險的,屬于犯罪行為,需要挖掘典型案例,由國家出臺法律法規,比如達到一定金額的,由司法機關加以打擊。
店鋪1/3單量都是“騙運費險的”
多數商家被迫取消運費險
“心力交瘁。”電商平臺商家瀟瀟用這樣概括剛剛過去的618中自己的感受。
今年618,電商平臺要求參加618促銷的商家必須開通運費險。瀟瀟發現,運費險一開通,店鋪退貨率直線上升,騙取運費險差價的羊毛黨們涌了進來。瀟瀟說,最夸張的時候店鋪一天有十幾單,大約1/3都是收到貨直接退款的,這些人選最便宜的商品下單,商家搭了運費險、人力和運費,損失慘重。
另一家賣日用百貨的商家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映,每個月訂單量1萬-2萬單,但這一個多月中,薅運費險羊毛的至少300單。
記者從商家處了解薅運費險羊毛情況 圖片來源:微信截圖
為什么商家們堅稱大部分退貨訂單是“騙運費險”的訂單?什么是薅運費險羊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大部分消費者在下單后商品不滿意需要退換都會直接在平臺選擇退、換貨,平臺安排快遞員上門取貨,如果有運費險的保障,消費者在退換貨時無需支付運費。
而羊毛黨們看到了運費險賠付和快遞差價之間的漏洞,他們通常會選擇自己去快遞驛站選擇最便宜的快遞寄給商家,運費險賠付金額多為寄送地運費平均價格,賺取其中差價。王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從黑龍江向浙江義烏退貨,運費險會賠付退貨人13元,如果實際下單只用了8元,一單就可以“薅”5元。
但是這種操作并非普通消費者可以復制的,因為大部分電商平臺都對消費者的退貨行為有監測,如果短時間內退貨太多,不僅會被系統監測到后屏蔽,后續下單也會默認不帶運費險。
不過大多數羊毛黨會用軟件注冊大量虛擬電話號碼,在電商平臺上批量下單退貨,即便號碼被平臺屏蔽了,也會生成更多新的虛擬號碼繼續下單,電商平臺的屏蔽系統也很難發覺,經過多年的發展,薅運費險也形成了一條隱秘的產業鏈,網上甚至有各種教程。
某網站上有人分享薅運費險羊毛教程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被太多人薅羊毛了,我現在已經能從訂單中100%辨認出哪些人是薅運費險的了。”王飛表示,據他總結,如果下單后立刻退貨的賬戶是新號,即交易量不超過十單,電話是虛擬號碼或者打不通,線上也聯系不上消費者,且使用女性頭像實際為男性的,基本上都是薅運費險的。
王飛總結的薅運費險賬戶的明顯特點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有“薅運費險”倉庫? 驛站:很難辨別真退貨還是羊毛黨
相比于商家的措手不及和心力交瘁,羊毛黨們卻是訓練有素且動作隱蔽。
薅運費險的羊毛黨有一個明顯特征,就是大量訂單收貨地址是一樣的,但是手機號碼和收件人名字不同。
根據王飛給記者提供的他與快遞員的通話錄音可以得知,有一批羊毛黨直接用自己家的私人倉庫進行大規模的薅運費險羊毛動作,對外宣稱為直播電商選品倉庫。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加入一個名為“防詐騙運費險交流群”中,其中大部分商家都遭遇過被薅運費險羊毛的情況,其中一位商家向記者展示了一組訂單,和王飛遇到的情況類似,這些收到貨立刻退回的訂單有著共同的收貨地址(地址也為倉庫),收件人和聯系方式卻完全不一樣。
大量店鋪訂單聯系人、聯系方式不一樣,收貨地址為某快遞倉庫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根據另一位遭遇騙運費險的商家提供的線索,記者致電該用戶填寫的收件快遞驛站電話,驛站老板向記者表示,經常會遇到一天要退貨好幾十單的客戶,但是有些是真的每天買很多衣服試完了退回去的,很難從訂單辨別客戶是不是薅運費險的羊毛黨。
“有時候會遇到一次性拎一大口袋東西要退好幾十單甚至好幾百單的客戶,客戶說在我這里寄得多讓我多給點優惠,我也不知道他有沒有運費險。”該驛站老板向記者表示。
不過據他透露,他是一個小地方的驛站,每天單量約200件,其中有30-50件是退貨業務,“偶爾有時候有100多單退貨”。
“運費險”背后的大生意
退貨運費險,是指網絡購物中買家或賣家向保險人交付保險費用,保險人根據合同約定對發生退貨時的單程退貨運費承擔賠付責任的保險。伴隨著雙11等電商購物的興起,能夠彌補退貨運費損失的“退貨運費險”漸漸被大眾所熟知。
2010年7月,為了減少買賣雙方就退貨運費產生的糾紛,淘寶網與華泰保險合作,在當時的淘寶商城交易中運營“退貨運費險”,運費險就此誕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2013年前,承保“退貨運費險”的主要是華泰保險。2012年雙11,華泰保險承保的“退貨運費險”當日保費收入超過1000萬元;2013年雙11,這一數據為單日成交1.5億筆,保費收入近9000萬元。隨后有越來越多保險公司推出運費險項目。
路億市場策略研究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退貨運費險市場規模大約為21.21億美元,預計2029年達到64.9億美元,2023-2029期間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17.3%。
保險公司獲利之外,這兩年來,隨著電商平臺退貨率的增加,逆向物流也成為快遞公司的新增量空間。
根據順豐發布的2023年報,順豐2023年時效快遞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1154.6億元,同比增長9.2%,在總收入中占比提升至44.68%,而這部分的增長很大程度來自于“逆向物流”。據財報介紹,2023年電商退貨業務量同比增長迅猛,助力該公司提高消費者網購退換貨場景的市場份額。
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曾在電話會上透露,當前幾大平臺逆向物流的件量包裹較多,大概有千萬件起步。中通快遞看到了逆向物流的市場,也正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強調兩小時上門攬收。賴梅松同時提到,中通在逆向物流市場的單量以及占比在持續增加,與此同時也在加快末端建設的推進,標準化的末端驛站服務附加商業和社區功能。
保險公司受益,快遞公司也從增量訂單中受益,但在很多商家看來,運費險的濫用對于商家和消費者來說都不是好事。一位商家向記者表示,他周圍已經有很多商家都因為退貨率太高主動關閉運費險這一項服務,這對消費者來說也是一種服務上的損失。
“以前覺得開通運費險可以方便消費者退換貨,也能提高我們的業務量,現在我們覺得那些因為關了運費險就不下單的客戶可能也不是我們的目標客戶。”有商家向記者直言。
有商家表示,關閉運費險實在是無奈之舉,“本著來了都是客的心態做生意,但是一個月有十幾次這種單,對我們做小本買賣的實在遭受不住”。
律師:違法行為!
數額五萬元以上構成保險詐騙罪
實際上,利用運費險規則薅羊毛并非新鮮事。早在2021年,長寧區檢察院公示一起虛構交易并頻繁退貨騙取巨額運費險的保險詐騙案。
在這起案件中,騙保人小胡使用多個手機號注冊多個平臺賬號,2017年5月至2020年2月期間,小胡的4800多個訂單均申請了保險理賠,騙取運費險賠付款高達7.3萬余元。法院以保險詐騙罪判處小胡有期徒刑4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
雖然已經有了處罰的案例,但是這兩年來,隨著電商平臺對服務和用戶體驗重視程度逐漸提高,運費險也成為很多商家參與618、雙11等大促的必備條件,商家遇到的薅運費險羊毛的情況越來越多。
在電商分析師魯振旺看來,運費險成為電商平臺“卷服務”的標配,對于商家來說,增加了很高的成本,而且退貨率暴增,今年618期間,服裝退貨率非常高,賠本賺吆喝。在他看來,強制運費險對于某些類目來說可能成本更高,比如服裝鞋帽領域,可能會引起行業的洗牌,退貨率不可控的商家可能會退出競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618全周期,也有平臺對優質商家進行了運費險補貼。淘寶在618期間共投入近4.5億元為商家降本,特別對服飾、運動戶外、新商家、家居等運費險成本較高的行業,進行了更大力度的補貼。拼多多、抖音等平臺也對商家進行了相應的補貼,不過和規模龐大的羊毛黨比起來,這些補貼或許顯得杯水車薪。
北京云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通過虛構交易并頻繁退貨騙取運費險理賠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針對單位進行保險詐騙,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構成保險詐騙罪。
他同時表示,運費險一般并非電商平臺強制商家購買,消費者購買商品時會根據自身意愿主動選擇購買。當然商家也可以自己主動購買,作為提供給消費者的一種交易條件。至于電商平臺,通常不應直接強制商家或者消費者選擇購買運費險。
“如果電商平臺強制消費者或者商家購買運費險,消費者或者商家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趙占領表示。
記者|趙雯琪
編輯|程鵬?劉雪梅?杜恒峰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