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視界 2024-07-08 11:25:59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6月24日,中國決定對波蘭公民實施15日單方面免簽政策,“免簽朋友圈”再擴大。政策利好加持下,越來越多老外變身“旅游特種兵”,親身感受中國的“City”。 敞開開放之門,有著豐富文化遺產和歷史記憶的四川成了不少外國人游中國的新選擇。一對有著15.8萬粉絲的愛爾蘭旅行博主夫婦來到中國的第一站就是成都,他們在“蒼蠅館子”吃土豆牛肉蓋飯,逛超市買火鍋味的薯片,用視頻分享成都的風土人情,直言“已經愛上了中國”。 “成都范兒”圈粉外國人,今年上半年,成都航空口岸共有269萬余人次、2萬余架次航班出入境,其中,外國人入出境45.8萬余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572%。持續“火爆”的背后,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外國人涌入四川?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入境游有多熱,那絕對是“熱辣滾燙”。 前不久,正在進行環球旅行的英國夫婦塔茲和利比來到成都,騎著自行車活躍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逛春熙路太古里,到人民公園體驗蓋碗茶,還去火鍋店感受了麻辣鮮香,滿滿都是“安逸四川”的幸福感。 人流涌動的旅游市場,是免簽政策帶來的“蝴蝶效應”。 “144小時過境免簽”“互免簽證”“單方面免簽”……隨著國際旅游市場的復蘇,中國不斷調整免簽政策,截至目前,中國已和150多個國家締結了涵蓋不同護照種類的互免簽證協定,經成都航空口岸來華經商、旅游、探親訪友和過境的外國人數量穩步上升。 以開放攪活一江春水,為不同文明交流帶來新的機遇。 四川街頭、景區的外國面孔越來越多,有攜家帶口的外國游客,有隨手拍攝vlog的海外博主,也有來自日本、法國、西班牙等地的旅行團。他們說,“這里的歷史非常有趣”“我喜歡吃辣椒”“我非常享受這里的文化和美食”……一場跨越山海的相會,持續不斷刷新著外國游客的認知。 政策利好帶來旅游熱度持續攀升,新的打卡潮流出現了。 在國內外視頻平臺上,熱門標簽“China Travel”已成了流量密碼,一大批博主的“中國行”“四川行”視頻大火,他們在聊天時,總會問一句“City不City啊”。這句代表著“城市化、洋氣”的熱梗來自他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和體驗,就如同在四川看大熊貓、吃特色美食、打卡熊貓基地,甚至加入當地的廣場舞大軍,他們鏡頭里的四川立體豐富、多姿多彩,更充滿國際范、中國風、巴蜀韻。 “風口”之下,一場“說走就走”的中國游成了可能,也讓更多外國游客出現在四川街頭,不同文明之間的交往愈加頻繁,就像許多外國游客所說:“氣氛友好,還會再來。” 在四川感受中國文化,定是不錯的選擇。 “不至巴蜀,不識中國”,四川,這方水土的跨文化吸引力在哪?或許就體現在它的獨特性上。 “古老的文明遺址——三星堆”“武侯祠里的三國故事”“‘國寶’大熊貓的故鄉”“‘九寨歸來不看水’的九寨溝”“麻麻辣辣的川菜”……這些獨屬于四川的城市文化標簽,向世人呈現出一個積淀千年的“錦繡四川”,也成為越來越多外國人愛上“四川行”的理由。 因為熊貓,更多人認識成都,感受四川,愛上巴蜀文化。 神秘的三星堆、金沙遺址、樂山大佛名揚海內外,川劇、蜀錦蜀繡等非遺極具地方特色,武侯祠、杜甫草堂早已成為人們的旅游目的地,這些遺跡遺物、蜀工蜀藝、名人名篇、川劇川曲、民族民俗、美景美食成為四川獨具魅力和特色的寶貴資源,也是吸引外國人“游四川”的重要因素。
外國朋友在四川游玩 攝影/C視覺 鄭松 多元文化的交織形成了川人安逸樂觀的精神,這些精神特質延續到今天,成為四川最具魅力的文化特質和核心文化吸引力。不少外國人在打卡四川時,“巴適”“安逸”等地道方言脫口而出,足以看出四川文化的感染力。 “巴適”里煙火爛漫,“安逸”中活力奔放。自然與文化、傳統與現代奇妙融合,四川的多彩人文之韻正在驚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文化影響力與旅游吸引力的雙向加持下,“來到成都、愛上成都”也由一句愿景變為美好現實。 免簽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是新老朋友紛至沓來,“洋網紅”狂推四川,這波“流量”“文旅熱”怎么接? 去年,借著成都大運會,四川推出剪紙、蜀繡、皮影戲、年畫、竹編等非遺技藝、傳統文化活動,籌辦首屆金熊貓獎、西博會、海科會等一系列重大開放活動,逐步打開走向世界的窗口。今年,成都世園會、羽毛球湯尤杯等國際展會、賽事的舉行,對外籍人士來川的吸引更加直接。 如何將海內外游客的“流量”變為“留量”?便捷的服務、文化旅游的業態豐富和產品升級是核心。 精準解鎖“服務”。從便利化入手,四川持續“加碼”:出臺6條措施提升外籍人士在川消費支付便利度;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實施24小時直接過境旅客免辦邊檢手續便利措施;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提供中、英、日、韓、法、德、西、意八種語言導覽服務;只需一本境外護照,不出機場就能“一站式”完成中國國內電話卡辦理、人民幣兌換……打通層層“關卡”,讓“老外”不“見外”,外國游客在四川的旅游體驗變得更順暢。
今年以來成都航空口岸入境外國人激增 圖據成都出入境邊防檢查站 量身定制“拉滿”旅游體驗值。不同國家、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旅客需求迥異,定制路線正是貼近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來自首爾和釜山的多家韓國旅行商計劃將大熊貓基地與九寨溝、都江堰等景點串聯,推出特色旅游路線。一些成都旅行社還針對外國人感興趣的川西線路,推出房車游、摩托車騎行游等,隨走隨停,感受四川秀美的自然風光和多彩的人文景觀。 有意識地挖掘新消費場景和新業態新產品。入境游的“熱”,讓越來越多外籍游客選擇將成都作為他們的旅游目的地,要想把人氣“流量”轉化為“留量”,關鍵就在消費。前不久,為吸引國外游客發掘四川的安逸之美,成都持續“上新”城市“賣點”,攜手6家平臺發放3000萬元“暑來成都 樂游天府”文旅消費券,還陸續發放入境機票和旅游商品消費券,傳遞出“安逸四川”的歡迎信號。 外國人扎堆來,打卡“老字號”、解鎖“新體驗”,其背后折射的是價值認同和文化自信。 這些年,在互聯網短視頻平臺上,“洋網紅”通過vlog、直播等方式記錄在中國的經歷,講述中國故事的不在少數。來自美國的洋女婿“馬大哈”,已在中國生活17年,他時常用四川話分享生活趣事;來自非洲的網紅媳婦Rose,說著一口地道的中國話,在社交平臺上圈粉無數……如今,“China Travel”爆紅,展現出的是文旅市場的巨大吸引力,也推動中華文明向外輸出的力量呈幾何級數放大。 這是文明的交流與傳播。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外國游客到來,為中外文化交流和國際友誼搭建了重要的橋梁。交流與開放是四川的文化基因,在“引進來”“走出去”中,四川向世界呈現出一個美美與共的天府之國。 這是文化自信的體現。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底蘊深厚且力量持久。外國游客爭相來打卡,這是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體現,為世界讀懂四川、讀懂中國打開了一扇窗。近年來,四川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不斷將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與現代時尚內涵有機結合起來,延續出數不盡的新時代“新”故事。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熱情好客的中國人正敞開懷抱擁抱世界,就如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所說“中國就在這里,歡迎大家來”。遠方的客人,四川有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