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0 17:26:55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7月9日,A股迎來大反彈,絕大多數股票上漲,但中望軟件逆勢下跌3.47%。此前的6月29日,中望軟件公告,公司4個員工持股平臺(夢澤投資、森希投資、碩裕投資、雷駿投資)計劃合計減持不超過約322.68萬股,副總經理劉玉峰個人計劃減持不超過30萬股,公告時這部分股份總價值2.56億元。自減持公告披露以來,中望軟件股價便一路下行,迭創上市以來新低,截至7月10日累計跌幅已達到22.06%。
這將是公司員工持股平臺的第三輪減持。2021年3月11日,中望軟件在科創板上市,員工持股平臺所持原始股1年后解禁流通;2022年6月,即解禁后3個月,公司員工持股平臺就完成了詢價轉讓,減持金額5億元。2023年6月21日至11月11日為第二輪減持,合計減持410.95萬股,減持金額5.67億元。如果第三輪減持實施完畢,則員工持股平臺的累計減持額有望超過13億元(按頂格減持計算,下同)。
與員工批量造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除非新股中簽,在二級市場買入中望軟件的投資者鮮有獲利者。中望軟件IPO發行價為150元,目前已處于深度破發狀態。但低股價對員工持股平臺幾乎沒有影響,中望軟件公告顯示,早在2016年5月,公司4家持股平臺就已持有公司股份,且均來自實際控制人夫婦的轉讓。
員工持股平臺變現符合交易所規則,也符合員工的理性判斷。但對中望軟件來說,合規合理并不意味著合情。
一是,上述員工持股平臺背后的股東,包括劉玉峰、公司董秘字應坤、副總經理林慶忠、副總經理王長民、核心技術人員李會江等公司關鍵人員,公司上市后持股平臺即大舉減持,不免令人擔憂這些關鍵人員能否繼續保持穩定以及是否還有奮進的動力。
二是,上市前后中望軟件業績表現差異巨大。上市前兩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907萬元、1.2億元,上市當年(即2021年)為1.8億元,增長迅速,但2022年急劇萎縮至600余萬元,2023年也只有6141萬元;上市后中望軟件累計分紅金額2億元,但相對于23億元的IPO募資額、員工持股平臺十多億元的減持額,對股東的回報仍然非常不夠。
三是,持有原始股與否,在公司內部形成了財富上的分層,有原始股就意味著巨額財富到手,是否努力可能不再那么重要。對新進入的員工來說,雖然可以參與員工持股計劃,但由于公司整體業績疲軟而無法兌現激勵,導致新老員工之間的利益無法一致。
上市只是一個重要里程碑而非終點。雖然變現是資本市場功能的一部分,但從企業長遠經營的角度看,必要的情感要素仍有其重要價值,合規合理合情才是各方都能獲益的最佳狀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