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1 00:09:01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楊歡 盧祥勇
“東北好起來了”,這樣的聲音今年明顯多了不少。
從數據上看,今年一季度,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份經濟增速均跑贏全國,其中,吉林省GDP同比增長6.5%,高于全國1.2個百分點,增速排名全國第一。
吉林省喊出,推動全省“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總要有地方先支棱起來,省會長春經濟首位度多年居于全國首位,而在長春以外,吉林市成了省上的“第二選項”。
日前,吉林市作為主角出現在“推動吉林(省)全面振興率先突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場上。吉林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吉介紹,吉林市正以“一個中心,四個基地”為發展目標,其中“一個中心”是指“打造省域副中心”。
據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秦尊文觀察,在東北三省中,遼寧官方尚無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明確安排,黑龍江則提出打造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和大慶4個區域中心城市,同樣未提及省域副中心城市。換言之,吉林市也是東北三省中首個省內明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對于吉林市,外界的認知大多停留在“全國唯一省市同名城市”和“吉林省前省會城市”。去年,吉林市GDP為1583.7億元,雖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但在東北三省當中體量仍然偏小。
支撐起東北“首個”省域副中心,吉林市憑什么?而在它之后,東北是否會有更多的副中心出現?
突圍者
吉林全省一季度GDP增速,領跑全國。
相同的一幕曾出現在去年:2023年一季度,吉林省GDP同比增長8.2%,高于全國3.7個百分點,居全國各省區市第一位。
連續2年一季度增速拔得頭籌,在外界看來,也是從2022年疫情中修復后,在高基數水平下持續了高速增長態勢。
在實現“開門紅”之后,吉林省2023年全年GDP增速達到6.3%,在全國省份中居于第七位。更難得的是,去年吉林省常住人口凈流入4.3萬人,為近13年首次止跌回升。
根據現有規劃,吉林省還期望在東北全面振興中實現率先新突破。有了搶先一步的決心,如何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首先是做強省會長春。早在2016年,長春就曾喊出“加快向萬億俱樂部邁進”的口號,此后,“到2025年,力爭把長春建設成為常住人口超1000萬、經濟總量邁向萬億元的特大型現代化城市”更被寫進吉林省“十四五”規劃綱要當中。
去年,長春GDP為7002.1億元,增速為6.6%,更多是在2022年受疫情影響經濟負增長的“回正”。尚未回歸2021年GDP歷史最高值7013.12億元。同年,長春常住人口為910.19萬人,同比增長3.5萬人,要在明年完成“雙萬”目標存在一定難度。
吉林省有意尋找第二個增長點,視線被投向省域第二大城市吉林市身上。
2022年,吉林省召開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吉林省“有責任在東北全面振興中率先實現新突破”,并同期提出“支持吉林市打造全省副中心城市”。
隨后,吉林市進一步提到,將力爭經濟總量進入東北地級城市前兩位,形成一批在全國、全省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并就“依托‘長吉一體化’協同發展打造全省副中心”出臺“十大行動”。
此舉對于當時的吉林市具有“里程碑意義”。此前,吉林市GDP出現多年下滑,從2016年的2453.51億元逐步減少至2019年的1416.56億元,到2021年也僅恢復至1549.98億元。在吉林省社科院副院長丁曉燕看來,在省域副中心的新定位下,吉林市能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而從吉林全省來看,一個新的省域副中心也頗為重要。在東北三省中,遼寧有沈陽和大連“雙子星”,黑龍江則有大慶向GDP3000億元進發,在省會哈爾濱外支撐起另一個增長極。如丁曉燕所說,吉林省也需要通過打造省域副中心,進一步優化全省經濟發展格局。
眼下,吉林市已然出現突圍可能。去年,吉林市GDP成功實現6.7%的增速,30年以來首次在吉林省排名年度第一。
平衡手
在長春和吉林兩座城市之間,還存在關于“強省會戰略”與建設“副中心”的抉擇。
長春的省會首位度多年居于全國首位。去年,盡管已經有所下降,但長春GDP占全省的比值仍有51.7%,繼續蟬聯首位。
省會主導全省經濟發展不止體現在規模上。作為老工業基地的吉林省,汽車制造業在工業經濟中占據絕對優勢,2022年營業收入為5638.7億元,占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營收之比為41.6%,而長春工業也幾乎“同構”,2022年汽車制造業營業收入為4337.7億元,貢獻了全省汽車制造業的76.9%,占全市規上企業營收之比也達到60.6%。
秦尊文曾指出,過去,一些省份經濟發展主要依賴省會城市,在短期可以迅速做大省會。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需要采取措施來解決失衡狀態。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22年,長春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項目一度基本全部停工,導致其成為當年經濟下滑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而由于長春占全省經濟比重較高,連帶吉林省成為當年全國僅有的兩個經濟負增長的省份之一。
事實上,吉林省很早就在推動長春從虹吸向輻射轉變。2019年,吉林省制定“一主六雙”戰略規劃,其中,作為“一主”的長春經濟圈包括長春、吉林、四平、遼源、松原、公主嶺、梅河口共35個縣(市、區),經濟總量占全省84%,將率先打造2萬億區域經濟體;而“六雙”也均與長春相關,以省會帶動全省各領域各層面的發展。
圖片來源:微博“吉林市行”視頻截圖
吉林市也一直是被輻射帶動的對象。
同樣在2019年,《長春吉林一體化協同發展規劃(2019-2025年)》規劃綱要出爐,將“長吉一體化”作為長春經濟圈核心陣地納入“一主六雙”規劃,提出“在發揮長春核心城市地位的同時,提升吉林核心城市能級,按照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定位,加快與長春市‘對進’發展”。
當時,在外界看來,做大做強省會長春仍是主要考量。而對于眼下的吉林省來說,通過吉林市打造一個新的增長極顯得更為重要。
丁曉燕認為,在長吉一體化協同發展之外,吉林市更需要發揮比較優勢,與長春錯位發展,基于自身石化產業和冰雪經濟培育生產力新動能。
而據秦尊文分析,雖然過去的一種構想是,省域副中心與省會城市相隔一定距離,在全省范圍內各自發揮對一個片區的帶動作用,典型例子是廣東的三個省域副中心湛江、珠海和汕頭,分別帶動粵西、粵東和珠西。
對于吉林省來說,省域副中心也可以在協助省會的同時,帶動全省的發展,比如吉林市就可以偏重于帶動全省南側、東側的發展。
增長極
不可忽視的是,與全國其他省域副中心相比,吉林市經濟體量仍然較小,輻射帶動力不強。基于有限的城市能級,吉林市能做些什么?
在丁曉燕看來,吉林市近年來培育引進了一系列新興產業項目,有助于擴大經濟體量和規模、加快經濟增速。
比如,作為吉林市主導產業的石化產業,2022年落地了總投資339億元的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轉型升級項目,即將于明年6月投產。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吉林省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亦將推動當地石化產業綠色數字化轉型。
更有想象空間的是碳纖維領域。碳纖維是多個新興產業的重要材料,在風電、光伏、無人機和汽車輕量化等領域應用廣泛。
據吉林市市長王吉介紹,吉林市碳纖維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近三年產值增長6倍以上,實現碳纖維原絲產能全球第一、碳絲產能全國第一的兩個“1”發展態勢,并將推動全產業鏈產值在“十五五”末達到千億級規模。
由此,通過發揮吉林市制造業所長、培育新興增長點,有望推動全省制造業多元化發展;而在秦尊文看來,通過與省內城市的聯動協同,整合優勢、延長鏈條,還能進一步重塑全省經濟產業地理。
圖片來源:吉林市旅游局官微
近期,圖們江出海口再次受到關注。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李枏此前發文分析稱,以圖們江出海口為契機,可以為琿春開辟一條通往日本海的通道,縮短東北三省與俄、朝、韓、日等國的貨物運輸距離,提升貿易水平,帶動東北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將促進相關國家的對外貿易進程。
緊鄰沿邊的吉林市,有望先一步獲得合作機遇。2009年,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構建了以琿春為開放窗口,延吉、龍井、圖們為開放前沿,長春、吉林為主要依托的開放機制。在秦尊文看來,去年,在對俄貿易帶動下,東北三省外貿就已出現高速增長,伴隨圖們江出海口的推進,吉林市的裝備制造貨物有望進一步向東北亞地區出口。
服務業同樣也能形成一條帶狀增長極。
據秦尊文分析,長春市和吉林市的旅游資源存在差異,與長春更具歷史人文氣息的偽滿皇宮博物院、長春國際影都等景點相比,吉林市則更具自然韻味,特別是冰雪旅游特色突出。
比如,吉林霧凇被稱為“中國四大氣象奇觀”,當地世界頂級粉雪也與冰雪運動格外適配。而與坐擁長白山的延邊串聯起自然景觀旅游帶,能夠共同推動全省萬億旅游業目標的實現。
而吉林市對于省域副中心的探索,也將可能是東北實現新突破的有益嘗試。
“東北振興的問題,和區域內部協調發展不夠有一定關系。發展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一條出路,吉林市實現了零的突破,未來東北一定還會出現更多副中心。”秦尊文如是說道。
記者|楊棄非?編輯|楊歡?盧祥勇?蓋源源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