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陜西高校集體“出海”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5 20:26:33

隨著中亞市場愈發受到國內企業重視,投資快速流入,本土化高端人才需求拔高,高校“出海”似乎也變得水到渠成起來......

每經記者 夏子博    每經編輯 張靜    

陜西高校開始“出海”,目的地選擇在中亞。

7月6日,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峰會召開之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西農)塔什干分校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國立農業大學揭牌成立。

無獨有偶,同日,西北工業大學(以下簡稱:西工大)宣布與“阿里·法拉比”哈薩克國立大學簽署協議,雙方將圍繞空間科學探測等開展聯合研究和人才培養。

以往高校“出海”邏輯中,中亞鮮少在考慮范圍內。國內高校更偏愛東南亞這種具有地緣文緣“同質吸引力”的地區,意味著更好融入當地社會、畢業生就業更有保障,成功案例也相對更多。

但隨著中亞市場愈發受到國內企業重視,投資快速流入,本土化高端人才需求拔高,高校“出海”似乎也變得水到渠成起來......

國內“首家”

陜西高校,站在了“出海”中亞國家的排頭。

根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消息,西農塔什干分校將開展聯合雙學位碩士培養,擬于今年9月面向烏茲別克斯坦和其他中亞國家招生。雙方將共同建設數字農業課程,努力縮小農業教育資源差距,促進兩國農業教育質量提升。

圖片來源:西農官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教育部部長懷進鵬、烏茲別克斯坦農業部部長阿卜杜拉赫莫諾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塔什干國立農業大學執行校長伊斯拉莫夫共同為分校揭牌。

懷進鵬在致辭中指出,塔什干分校是中國在烏茲別克斯坦設立的首家大學分校,是中烏兩國教育界落實元首共識的重要舉措,必將帶動中烏高水平院校間的深度合作。一是要以人才培養為基石,打造中烏高水平合作辦學品牌;二是以產教融合為重點,豐富中烏產學研用合作新內涵;三是以服務大局為使命,做好分校建設,切實為中烏友好關系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陜西高校成為中亞“首家”的不止西農,去年10月正式啟用的西工大哈薩克斯坦分校,同樣是中國在哈薩克斯坦成立的第一所分校。

從簽署合作協議到迎來首批新生入學,西工大哈國分校僅用了5個月時間,據介紹,西工大哈國分校將以在哈中資企業理工科本土人才迫切需求為牽引,開展聯合招生、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和聯合培養,辦學層次覆蓋本科和研究生,首批將招收60名碩士研究生,為中亞地區培養材料學、計算機等領域的專業人才。

根據招生簡章,西工大哈國分校碩士學制2年,采用“1+1”聯合培養模式,在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完成第一年課程學習,在西北工業大學完成第二年研究學習,達到兩校畢業要求后,授予兩校碩士學位。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此前,中國高校海外辦學的并不在少數,例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都已紛紛出海,目的地普遍選擇在東南亞、歐洲等地。

而陜西高校選擇“牽手”中亞五國背后,不僅在于學術交流、對外開放等,也與地方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出海背后

教育與產業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

自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成功舉行以來,均地處內陸的陜西與中亞五國間也頻頻用上了“出海”這個詞:

一條“鋼鐵駝隊”讓陜西這個內陸省份通達全球,這就是有著貿易“黃金通道”之稱的中歐班列。目前,陜西面向中亞、西亞和歐洲的中歐班列常態化開行線路達到18條,覆蓋亞歐大陸全境,運輸時間約為海運的三分之一,平均費用約為空運的九分之一。

圖片來源:西安浐灞國際港官微

隨著商路通達,不少陜企將“出海”站點選擇在了中亞,例如,陜煤集團中大石油吉爾吉斯斯坦項目,是吉爾吉斯斯坦建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和最大稅源項目之一;隆基綠能集團60列3000個集裝箱光伏組件出口烏茲別克斯坦……

數據顯示,2023年陜西對中亞進出口增長178%,今年1-5月增長136.2%,去年以來,陜西先后組織106批次經貿團組赴中亞各國,圍繞能源化工、工程承包、輕工紡織等領域開展合作。

投資方面,2023年5月—2024年4月,陜西同中亞五國新增對外直接投資額5116萬美元,貨物貿易進出口額79.39億元。今年1—4月,新增對外直接投資額1721萬美元、同比增長123%,進出口額4.43億美元、同比增長205.6%。

有進出口,就代表有商機和市場,有投資,就代表一批陜企正在中亞“開疆拓土”,在這種背景下,高校、人才資源等配套有了必要。

根據此前一些研究、報道,我國跨國企業出海過程中,本土化技能型人才緊缺通常是一個較大障礙。既了解沿線國情又充分了解“一帶一路”戰略的高端人才,重要性甚至超過了技術和資金。

因此,能否精準對接本土和中國跨國企業用工需求,成為高校出海的“生命線”。在西工大哈國分校,表示“將以在哈中資企業理工科本土人才迫切需求為牽引”;在西農塔什干分校,“將以產教融合為重點,豐富中烏產學研用合作新內涵”;在《高等學校境外辦學指南》中,同樣提及——注重為中國“走出去”的企業培養合格人才。

從陜西與中亞合作領域推導,吸納主力企業預計集中在能源化工、通信領域。在西工大哈國分校啟用大會上,除兩國政府、教育界人士外,還有中石油、中國有色、華為等中資企業代表出席。

對此,記者聯系西農及西工大相關部門,但截至發稿未獲明確回復。

是機遇,也是挑戰

高校境外辦學也并非都是一帆風順,根據《我國高等學校境外辦學運行機制研究》論文顯示,截至2018年1月,國內共有境外辦學機構(項目)128個。一項對我國高校境外辦學情況的摸底調查結果表明,35.71%的境外辦學機構(項目)因故中斷。

政策環境、資金、人才、招生……都可能成為“分校”遇困的原因,此間不過多贅述,如今,部分高校建立海外分校時,會選擇與國外大學合作創辦學院或基地這種“輕資產”模式,且會選擇開辦自身辦學水平高、就業機會又多的專業。

從西工大哈國分校官網圖片來看,該分校更像是一個學院,規模并不算大,設置專業選擇新材料、計算機、通信等具備優勢、就業面廣的專業,每個專業20人左右,首批共60名研究生,整體偏向“小而精”

圖片來源:西工大哈國分校官網

另一端的變化來自產業,不同于以前的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及其產業鏈出海過程中,涉及產業鏈環節較多,關鍵的人力資源需求類型和數量水漲船高,特別是涉及大型工廠在海外落地,還需要從前期籌備、選址到實際建廠,再到后期采購、生產、運營和銷售全鏈條的人力資源配套,完全通過國內外派并不現實;

當地政府也希望中國的投資為本地創造就業,企業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本地化以獲得當地社區的支持,所需的人員大部分可能需要本地化招募并逐步培訓以滿足工作需求,培養過程要求較高、周期也更長。

選擇地緣文緣相近的東南亞作為突破口,是相對“省力”的選擇。當下,高校境外辦學形式輸出學校多為中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重點大學,學校聲譽和辦學實力突出。輸入國以亞洲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為主;到歐洲和美國開設分校的均為中國頂尖大學。

而對于地處西北的陜西高校而言,在地理、文化、貿易等方面對中亞市場也有自身的獨特優勢,市場帶來人才需求,高校出海水到渠成。

記者注意到,除了西農、西工大外,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與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工業大學聯合舉辦的“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中吉聯合教學工作營開營啟動;西安交通大學與撒馬爾罕國立大學共建“中國中心”正式揭牌。

接下來,如何平衡好當地政策與辦學資金來源、企業用工需求與學科師資建設,對“出海”中亞的陜西高校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

封面圖片來源:西工大哈國分校官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高校 陜西省 出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