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中國機電商會就美國《通脹削減法》發聲:正視汽車產業發展規律 立即糾正歧視性補貼政策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7 16:02:43

每經記者 苗詩雨    每經編輯 孫磊

“美國通過發布《通脹削減法案》新能源汽車補貼措施,特別制定了針對中國產品及產業鏈的歧視性政策,目的是在打壓特定國家的基礎上扶持其本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7月16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稱,堅定維護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正當權益。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還表示:“我們敦促美方,嚴格履行世貿組織規則義務,正視汽車產業發展規律,立即糾正歧視性補貼政策,停止單邊主義和貿易霸凌的做法。”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曉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通過排除中國新能源汽車及產業鏈,對中國及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布局和發展產生沖擊,不利于全球綠色脫碳轉型與發展,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與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

《通脹削減法案》或使80%美國在售電動車失去補貼

據新華網消息,2022年8月16日,《通脹削減法案》通過立法成為美國法律。央視新聞消息,《通脹削減法案》細則規定,只有最終在北美組裝的電動汽車才能以稅額扣除的方式獲得最高7500美元的補貼。

此前,孫曉紅向記者表示,“美國市場有103款在售車型,通脹削減法案實施后,滿足補貼標準的只有20款。美國《通脹削減法》生效后,約80%的美國地區在售新能源汽車車型都不符合補貼要求,不僅影響新車上市,也打擊消費者信心”。

而根據《通脹削減法案》電動汽車補貼細則,從今年(2024年)起,符合稅收減免條件的在美銷售的電動汽車不得包含任何“受關注外國實體”制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受關注外國實體”包括中國企業。新華社報道稱,鑒于當前電動汽車電池生產所需的大量采礦、提煉和零部件制造都在中國進行,這一新規被普遍視為針對中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資料圖)

7月15日,據新華社報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今年3月26日,為維護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權益,中方將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有關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措施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7月15日,中方向世貿組織提出設立專家組請求。

“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以使用美國等特定地區產品作為補貼前提,排斥中國等世貿組織成員產品,人為設置貿易壁壘……”7月15日,商務部發言人如此表示。

實際上,《通脹削減法案》并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首次遇到的難題。前不久,據央視新聞消息,7月4日,歐盟委員會在對中國電動汽車(BEV)進行為期九個月的反補貼調查后,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進口征收臨時反補貼稅。

按照規定,此次征收的臨時反補貼稅將適用于部分中國汽車生產商,分別為比亞迪17.4%,吉利19.9%,上汽37.6%。其他合作但未被抽樣的中國生產商將被征收20.8%的加權平均關稅,未合作的電動汽車制造商稅率為37.6%。

截至目前,歐盟征收臨時關稅的決定引起寶馬集團、上汽集團、蔚來汽車等多家車企強烈反對。

7月17日,環球網最新消息,據路透社報道,知情人士透露,在一次不具約束力但仍有影響力的投票中,歐盟各國政府就歐盟對從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利弊出現意見分歧。消息人士稱,12個歐盟成員國投票支持加征關稅,4個投反對票,11個投棄權票。路透社稱,大量棄權票反映許多歐盟成員國態度搖擺不定。

新能源汽車全球化發展是大勢所趨

實際上,國際層面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限制,還延伸到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此前,歐盟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提出碳足跡核算、電池法案等多項要求。

孫曉紅告訴記者:“中國新能源汽車及產業鏈面臨的國際環境,恰恰說明以電動化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理念得到了全球普遍認同,中國在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在孫曉紅看來,美、歐等國家對目前自身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情況與形勢感到焦慮,但是他們自身的焦慮不應歸咎于中國的快速發展,采取不理智的措施起到了互相傷害而不是雙贏的結果,不但無法阻擋中國新能源汽車及產業鏈走出去的步伐,反而會拖累他們的發展。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也發文表示,事實上,該法案(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發布后,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供應和消費者信心均遭受打擊,成為拖累其電動化轉型目標實現的最大障礙。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而站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全球發展趨勢下,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止一次被提及。

此前,在談及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時,恩智浦執行副總裁兼高級模擬業務部總經理Jens Hinrichsen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汽車市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它在快速增長,同時中國市場具有非常高的創新力,甚至可能是全球最具創新的市場。“所以,對于汽車行業生態系統中所有參與者來說,中國市場是至關重要的,需要繼續去推動中國汽車行業的正向勢頭。”Jens Hinrichsen告訴記者。

恩智浦全球副總裁、新能源及驅動系統產品線總經理李曉鶴也告訴記者:“我們經常講‘中國引領、全球支持’,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要把中國和海外團隊作為并列的兩個團隊共同運作,最終本土化的成功要倚仗于全球協作和優勢互補。”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也曾表示:“為實現歐盟交通領域的氣候中和(目標),電動汽車的興起意味著歐洲汽車工業依賴于來自第三國的原材料和(電池)技術,尤其是中國。”

VDA表示,開放的市場和建設性的貿易關系至關重要。反補貼關稅將使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上更加昂貴,甚至根本無法在市場上銷售。這將限制客戶獲得廉價電動汽車的機會,并使得已經停滯不前的電動汽車進一步復雜化。這既不符合歐洲消費者的利益,也不符合綠色協議的目標。

孫曉紅告訴記者,目前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出去所必須面對的,是發展中必須邁過的溝坎,關鍵是我們自身能力的建設,要跟得上全球市場需求的發展,不斷適應市場變化。

近年來,全球新能源一體化發展的趨勢愈發顯著。大眾汽車集團、奔馳等越來越多跨國車企加大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也制定相關政策,吸引中國等新能源汽車企業進駐。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2%,均創歷史新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美國通過發布《通脹削減法案》新能源汽車補貼措施,特別制定了針對中國產品及產業鏈的歧視性政策,目的是在打壓特定國家的基礎上扶持其本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7月16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稱,堅定維護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正當權益。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還表示:“我們敦促美方,嚴格履行世貿組織規則義務,正視汽車產業發展規律,立即糾正歧視性補貼政策,停止單邊主義和貿易霸凌的做法?!?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曉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通過排除中國新能源汽車及產業鏈,對中國及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布局和發展產生沖擊,不利于全球綠色脫碳轉型與發展,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與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 《通脹削減法案》或使80%美國在售電動車失去補貼 據新華網消息,2022年8月16日,《通脹削減法案》通過立法成為美國法律。央視新聞消息,《通脹削減法案》細則規定,只有最終在北美組裝的電動汽車才能以稅額扣除的方式獲得最高7500美元的補貼。 此前,孫曉紅向記者表示,“美國市場有103款在售車型,通脹削減法案實施后,滿足補貼標準的只有20款。美國《通脹削減法》生效后,約80%的美國地區在售新能源汽車車型都不符合補貼要求,不僅影響新車上市,也打擊消費者信心”。 而根據《通脹削減法案》電動汽車補貼細則,從今年(2024年)起,符合稅收減免條件的在美銷售的電動汽車不得包含任何“受關注外國實體”制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受關注外國實體”包括中國企業。新華社報道稱,鑒于當前電動汽車電池生產所需的大量采礦、提煉和零部件制造都在中國進行,這一新規被普遍視為針對中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資料圖) 7月15日,據新華社報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今年3月26日,為維護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權益,中方將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有關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措施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7月15日,中方向世貿組織提出設立專家組請求。 “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以使用美國等特定地區產品作為補貼前提,排斥中國等世貿組織成員產品,人為設置貿易壁壘……”7月15日,商務部發言人如此表示。 實際上,《通脹削減法案》并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首次遇到的難題。前不久,據央視新聞消息,7月4日,歐盟委員會在對中國電動汽車(BEV)進行為期九個月的反補貼調查后,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進口征收臨時反補貼稅。 按照規定,此次征收的臨時反補貼稅將適用于部分中國汽車生產商,分別為比亞迪17.4%,吉利19.9%,上汽37.6%。其他合作但未被抽樣的中國生產商將被征收20.8%的加權平均關稅,未合作的電動汽車制造商稅率為37.6%。 截至目前,歐盟征收臨時關稅的決定引起寶馬集團、上汽集團、蔚來汽車等多家車企強烈反對。 7月17日,環球網最新消息,據路透社報道,知情人士透露,在一次不具約束力但仍有影響力的投票中,歐盟各國政府就歐盟對從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利弊出現意見分歧。消息人士稱,12個歐盟成員國投票支持加征關稅,4個投反對票,11個投棄權票。路透社稱,大量棄權票反映許多歐盟成員國態度搖擺不定。 新能源汽車全球化發展是大勢所趨 實際上,國際層面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限制,還延伸到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此前,歐盟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提出碳足跡核算、電池法案等多項要求。 孫曉紅告訴記者:“中國新能源汽車及產業鏈面臨的國際環境,恰恰說明以電動化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理念得到了全球普遍認同,中國在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在孫曉紅看來,美、歐等國家對目前自身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情況與形勢感到焦慮,但是他們自身的焦慮不應歸咎于中國的快速發展,采取不理智的措施起到了互相傷害而不是雙贏的結果,不但無法阻擋中國新能源汽車及產業鏈走出去的步伐,反而會拖累他們的發展。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也發文表示,事實上,該法案(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發布后,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供應和消費者信心均遭受打擊,成為拖累其電動化轉型目標實現的最大障礙。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而站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全球發展趨勢下,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止一次被提及。 此前,在談及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時,恩智浦執行副總裁兼高級模擬業務部總經理Jens Hinrichsen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汽車市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它在快速增長,同時中國市場具有非常高的創新力,甚至可能是全球最具創新的市場?!八?,對于汽車行業生態系統中所有參與者來說,中國市場是至關重要的,需要繼續去推動中國汽車行業的正向勢頭。”Jens Hinrichsen告訴記者。 恩智浦全球副總裁、新能源及驅動系統產品線總經理李曉鶴也告訴記者:“我們經常講‘中國引領、全球支持’,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要把中國和海外團隊作為并列的兩個團隊共同運作,最終本土化的成功要倚仗于全球協作和優勢互補?!?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也曾表示:“為實現歐盟交通領域的氣候中和(目標),電動汽車的興起意味著歐洲汽車工業依賴于來自第三國的原材料和(電池)技術,尤其是中國?!? VDA表示,開放的市場和建設性的貿易關系至關重要。反補貼關稅將使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上更加昂貴,甚至根本無法在市場上銷售。這將限制客戶獲得廉價電動汽車的機會,并使得已經停滯不前的電動汽車進一步復雜化。這既不符合歐洲消費者的利益,也不符合綠色協議的目標。 孫曉紅告訴記者,目前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出去所必須面對的,是發展中必須邁過的溝坎,關鍵是我們自身能力的建設,要跟得上全球市場需求的發展,不斷適應市場變化。 近年來,全球新能源一體化發展的趨勢愈發顯著。大眾汽車集團、奔馳等越來越多跨國車企加大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也制定相關政策,吸引中國等新能源汽車企業進駐。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2%,均創歷史新高。
汽車 通脹 電商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