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售價近200元,有店鋪銷量超萬件!卻被吐槽“壓根沒一點用”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7 21:30:42

每經編輯 孫志成    

炎炎夏日,蚊蟲開始活躍。家里要是忘記關好門窗,大概率身上要出現幾個瘙癢難耐的紅包。

為防止蚊蟲叮咬,這場夏日大作戰怎能少得了各類防蚊產品?

最近在社交媒體上,許多網友曬出了關于“驅蚊神器”的攻略。

“真的要崩潰了!不知道從哪里進了蚊子,白天蟄伏,一到晚上開始嗡嗡嗡,這就是傳說中的特種‘蚊’?”一位寶媽曬出了自己購買的熱門驅蚊產品:滅蚊噴霧、電蚊香液、驅蚊膏、滅蚊燈……分享自己的使用感受。

G8vkERUJibktwK9Gehse2RibfMcLe3DTDJCwlg2CPpcJNbNQdwv0w1XBL5FDaQ93LIvW5GJmbhQiavH42mjG8xGrQ.png

網友分享的驅蚊攻略 社交媒體截圖

“招蚊體質福音來啦!”有人分享了自己購買驅蚊手環的情況,從外觀、成分、效果等方面,寫出使用感受。

在一眾驅蚊產品中,驅蚊手環、驅蚊貼等新型防蚊產品成了商家主推商品,被網友稱作驅蚊“黑科技”。

在電商平臺上,某品牌的防蚊手環價格高達198元。主要成分包括檸檬草精油、艾葉精油等。在植物精油、負離子凈化、遠離蚊蟲騷擾等營銷口號下,該產品已賣出超過2萬件

不過,產品的評論區里,有不少購買者反映佩戴手環后驅蚊效果不佳,“沒效果,放床頭,蚊子在我耳邊嗡嗡響”“又貴又難用”“起不了多大作用,蚊子還是叮”,也有購買者表示,“比驅蚊水好用”“出門帶著好看,也沒有蚊子咬”。

別看這類精油手環、精油貼宣傳主打驅蚊防蚊,許多網友發現,實際到手的產品標簽并無防蚊相關字樣。

G8vkERUJibktwK9Gehse2RibfMcLe3DTDJcURHWBQHV8ibqJaFzApyticb2eQJSj8LnX8DLvNuicJCQ5eV8emZE26DA.png

網友吐槽驅蚊手環效果不佳 社交媒體截圖

事實上,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驅蚊”的投訴超過1700條,不少人吐槽此類產品。

“老爸評測”日化技術工程師麥扣曾做過一項測試。

他購買了一百多只蚊子,放置在40cm×30cm×40cm紗布構成的盒子里。測評員依次涂抹幾款熱銷驅蚊、防蚊產品,測試被叮咬的情況,看看產品效果是否像商家宣傳中所言那般。

經過測評,他認為所有產品里,沒有一點效果的就是驅蚊貼、驅蚊手環和驅蚊膏。測試過程中,甚至有蚊子直接“肆無忌憚”扒在產品上。“驅蚊貼我們貼了七八個,沒啥用。”

相反,驅蚊花露水和驅蚊水的效果顯而易見。花露水、驅蚊濕巾的效果介于二者之間,使用之后,有些蚊子停留一下,立刻飛走,能有效減少蚊子叮咬,但并不能完全制止。

“目前,權威機構推薦的安全有效驅蚊成分主要是4種,避蚊胺、派卡瑞丁、驅蚊酯和檸檬桉樹油。”當前,在電商平臺售賣的驅蚊手環和驅蚊貼成分里多含有檸檬桉樹油,麥扣表示,像檸檬醛、薄荷醇、麝香、硫磺等成分,也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是并沒有權威測驗數據供參考。

麥扣還提到,從安全性來看,真正主打“防蚊驅蚊”功效的產品,屬于農藥產品范疇,需要通過農業農村部的備案,經過安全性評估后才能上市。

據中新經緯,中國毒理學會毒理學家、上海驥路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旭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農業農村部2021年發布的《關于防蚊驅蚊類產品認定的意見》予以明確,即“如果產品的標簽、說明書標明該產品具有防蚊驅蚊功能,無論其有效成分是化學成分還是植物源性成分,該產品都屬于農藥范疇,依法應當按農藥進行管理”。

G8vkERUJibktwK9Gehse2RibfMcLe3DTDJt1z0QAiaHEkXWoCafZ01Q65zpVjibGT1NYIRQke8icTC4TADebGJZ7MFA.png

相關規定

根據《農藥管理條例》,農藥產品包裝必須貼有標簽或者附具說明書。標簽或者說明書上應當注明農藥名稱、企業名稱、產品批號和農藥登記證號或者農藥臨時登記證號、農藥生產許可證號或者農藥生產批準文件號等。

“產品沒有經過農藥制劑登記或者有效成分沒有原藥登記而宣傳驅蚊,涉嫌虛假宣傳。”張旭晟表示。

江蘇省農藥總站在期刊《農藥科學與管理》2024年第2期上發表的《新型防蚊驅蚊產品的現狀分析及管理建議》中提到,當前新型防蚊驅蚊產品中持證產品微乎其微。

江蘇省農藥管理部門調研發現,市面上近八成新型防蚊驅蚊產品無農藥登記證或農藥生產許可證,一些進口產品沒有中文標簽,產品信息是廠家自行編寫的,質量無法保證。嚴格來說,未持證或標簽不合格的新型防蚊驅蚊產品均屬假農藥,不應在市場銷售。

此外,上述文章提到,因衛生用農藥登記資料涉及產品化學、毒理學、藥效和環境影響等試驗,試驗對象并未評價對嬰幼兒和孕婦的影響,母嬰領域尚無測試指標和產品分級。某些產品特意標注“不含避蚊胺”作為銷售噱頭,造成宣傳誤導,實際是在收割“智商稅”。

編輯|孫志成 蓋源源

校對|何小桃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錢江晚報、中新經緯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