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22 21:51:11
7月18日,招商銀行在滬舉辦“共建能力·共創價值·共贏未來——2024財富合作伙伴論壇”。會上,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康樂指出,獲得感是投前、投中、投后一系列的體驗,如何提升客戶獲得感是一道綜合題,不是某一個環節,某一個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就可以勝任。
每經記者 趙景致 每經編輯 馬子卿
7月18日,招商銀行在滬舉辦“共建能力·共創價值·共贏未來——2024財富合作伙伴論壇”,超80家基金、理財、保險、私募機構參會,共話大財富管理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會上,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康樂聚焦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論題,除了回顧了公募基金的發展以及現狀,還就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策略,以及如何提升客戶獲得感進行了探討。
康樂指出,過去幾年資管新規落地,理財打破剛兌,資管產品開始凈值化的轉型。公募基金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存續規模從2019年的14.8萬億元,到去年底突破27萬億元,增長了近一倍;此外,公募基金在整體資管規模占比也從15%上升到23%,產品逐漸多元。
但在快速發展同時,公募基金行業也面臨著業績波動比較大,產品同質化、客戶多元化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以及客戶獲得感不足等諸多挑戰,尤其是最近三年,在市場調整的過程中,基金產品特別是權益產品的持有體驗是比較差。
康樂表示,應對行業挑戰的方向就是踐行高質量發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路徑是“四性”平衡。
“我們結合自身業務實際情況,實踐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路徑其實就是人民性、功能性、員工的積極性、企業的營利性這‘四性’的平衡。”康樂指出,人民性為出發點,功能性為基礎,在做好人民性和功能性的基礎之上,員工的積極性與企業的營利性是前兩者自然的演化,保證前兩性的基礎之上合理兼顧后兩性,這“四性”的良性循環和平衡是至關重要。
“四性”原則首先是人民性。公募基金首先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資產保值增值的需要,要提升客戶投資體驗和獲得感。
康樂表示,“通過我們的研究,在業內提出了基民投資收益等式,即‘基民投基收益=市場貝塔+基金管理人阿爾法+基民行為損益’,也就是說客戶的獲得感至少受到三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市場貝塔,二是基金管理人提供超額收益的能力,三是客戶自己的投資行為。”
康樂指出,獲得感是投前、投中、投后一系列的體驗,如何提升客戶獲得感是一道綜合題,不是某一個環節,某一個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就可以勝任。“真正破局需要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客戶投資中涉及的前端、中端、后端,每一個環節中的各類機構都要努力。”康樂表示,期待未來跟合作伙伴用解決方案的思維構建好更好的生態,共同提升客戶的獲得感。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7871479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