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向總書記報告·一線調研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一年四川如何作答?

川觀新聞 2024-07-26 20:45:20

調研點位

·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宜賓天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德智能網聯測試基地

·成都經開區

調研時間

2024年7月

調研人

四川日報全媒體調研組

記者 張萍 劉莉 李欣憶 吳憂 王若曄 肖瑩佩 祖明遠 王培哲 黃瀟


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準發力——這是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給四川部署的重點任務之一。

如何精準發力?總書記強調,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前瞻部署未來產業,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經濟大省挑大梁,銘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一年來,四川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有哪些變化和成果?

帶著問題,四川日報全媒體調研組近日前往成都市、綿陽市和宜賓市,深入企業,走進園區,探訪政府部門,探尋各地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澎湃浪潮。

數與智

智能化數字化浪潮奔涌,“不愿、不會、不能”逐漸破題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從哪里入手?答案在省委的謀劃里。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對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部署,今年四川“新春第一會”更透露出具體信號——以新型工業化和“智改數轉”為雙主題,吹響了大力實施工業興省、制造強省戰略的號角。

7月初,調研組走進始創于1958年的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這個四川最大的制造業企業之一,正在加快推進全球22個制造基地、65個制造工廠實施智能化升級改造。

“智慧”的工廠,讓60多歲的長虹有著驚人的“快動作”。

長虹新能源堿電智能制造生產線。 長虹公司供圖

每秒鐘下線超過12只高性能堿錳電池——在四川長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我們看到了一條高速智能生產線。“比最早的生產線快了一倍。”長虹新能源董事會秘書歐志春介紹,自主研制的這條生產線,利用5G+AI視覺檢測、數字孿生等技術,生產效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0%以上。

長虹新能源鋰電智能制造生產線。 長虹公司供圖

在長虹新能源對面,坐落著長虹智慧顯示工廠,行業首條“5G+工業互聯網”智能電視大規模定制生產線就誕生在這里。“每條生產線可同時生產6個種類、1100臺產品。”工廠制造執行系統主管馮楚賢說,實現以銷定產后,產品訂單交付周期從49天縮短至11天,商業庫存周轉率提升145%。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很多庫房都騰出來,改造成了生產車間。

長虹智慧顯示工廠,這是國內首批5G+工業互聯網智能生產線,從前端零部件加工到整機裝配、檢測包裝,再到成品入庫、物流配送,都實現智能化生產。

“做到極致,就是零庫存!”但,真的可以實現嗎?長虹控股集團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總經理畢可駿認為,在長虹打造的數據王國里,這一夢想正逐步走向現實。

“我們搭建了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畢可駿告訴調研組,這個平臺連接8.2萬臺工業傳感設備、8000個工業模型,超千家上下游企業在云端相連,目前平臺已注冊供應商7萬多家。

長虹智慧顯示工廠,這是國內首批5G+工業互聯網智能生產線,從前端零部件加工到整機裝配、檢測包裝,再到成品入庫、物流配送,都實現智能化生產。

換言之,長虹不僅是“智改數轉”的優等生,還通過搭建平臺,為更多的企業賦能,帶動“后進”變“先進”。長虹控股集團黨委委員、長虹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楊秀彪透露,長虹正在與綿陽市共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共享服務平臺”,計劃2026年前推進1000余家中小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

長虹堿性鋅錳電池產品

今年年初的調查顯示,全省仍有超五成傳統制造業企業、超七成制造業中小企業對“智改數轉”持觀望態度。 破解“不愿、不會、不能”難題的過程,將釋放出工業興省、制造強省的空間及紅利。以“智改數轉”推進新型工業化,一年來,四川“上云”企業不斷增加,目前已超40萬戶;工業互聯網平臺不斷搭建,已累計打造47個;全球“燈塔工廠”、國家5G工廠不斷涌現,已累計達5個。

舊與新

產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雙輪驅動”路徑明晰

 

長江首城,大江奔流,盛夏時節更顯生機盎然。調研組來到宜賓天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天原就80歲了!”天原集團副總裁徐慧遠開口第一句話,就讓我們非常驚訝。一個80年屹立不倒的企業,在全省范圍也是屈指可數。

“我們培育了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是做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徐慧遠的第二句話,更激發了大家的好奇心,傳統化工和鋰電材料這一舊一新的賽道并行,天原集團何以作出這樣的選擇?

作為我國最早的氯堿化工企業之一,創辦于1944年的天原集團,于2017年闖入新的賽道:聯合多家企業投資建設宜賓鋰寶新材料有限公司,挺進動力電池領域。

看似“突然”,卻是大勢所趨。徐慧遠說,選定動力電池賽道的正極材料細分領域,考量有二:一看趨勢,動力電池是朝陽產業,產值大,發展快;二看自身,生產正極材料需要大量燒堿,而這恰好是天原集團化工板塊的產品。

鋰離子電池新型正極材料。

要在一個新興產業站穩腳跟,宜賓鋰寶將“創新”放在首位,近3年累計投入研發費用3.5億元,已建成高性能三元鋰電、低成本鈉電正極兩條中試線,并進行固態電池材料、鈉電材料、無鈷材料等創新性研發。天原集團還加碼鋰電材料領域布局,成立了鋰電新材、天程鋰電等企業,成為宜賓鋰電材料產業鏈最全、配套協作能力最強的生產性企業。

宜賓鋰寶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發實驗室里,技術人員正在做三元正極材料相關實驗。

企業的發展與地方經濟同頻共振。2023年,宜賓市42戶動力電池產業規上企業實現產值1013億元,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從藍圖走向了現實。而宜賓鋰寶也搭上“快車”:2023年產值接近50億元,成為高成長性創新公司的代名詞。

在傳統氯堿化工板塊,“新”意也撲面而來。在天原集團氯堿化工主要基地宜賓海豐和銳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大樓內,調研組看到了布下天羅地網的“千里眼”——點位巡檢系統,這是天原集團對傳統優勢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果。

廠區2000個巡檢點位全部“上云”,巡檢人員手持檢測儀就可以完成設備檢測,并實時判斷設備狀態。系統上線后,廠區計劃性檢修率提升50%,生產數據分析效率提升83%。這一原本為了提升管理效能研發的數字化系統,開啟了新的布局——2023年,天原集團組建四川天原長行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冷川透露,未來幾年,他們將重點進行典型應用場景標桿打造,并逐步將應用場景推廣到宜賓市其他行業和企業。

宜賓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楊炯介紹,近年來宜賓深入實施“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堅持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和加快發展新興產業。這無疑也正是四川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主攻方向的縮影。一年來,四川錨定主攻方向,謀篇布局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紡、先進材料、能源化工和醫藥健康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2023年,六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人工智能、生物技術、衛星網絡、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新領域保持20%以上高速成長。

融與合

推動三次產業高質量融合,“融合之路”更深更實

 

成都經開區,是國家首批、省內唯一“兩業融合”(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園區。

作為知名的“汽車城”,成都經開區汽車工業占比分別達到成都市98%和四川省90%。然而,與其制造業的重要程度不相匹配,區內總部企業、科技創新等現代服務企業數量較少。將“兩業融合”作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成都經開區以汽車主導產業為重點,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汽車制造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方向升級,逐步構建“制造+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

以智能網聯新賽道為例,成都經開區在測試環節進展迅速。

中德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綜合看板,上面展示著測試服務次數、設備健康指數等統計數據。

調研組來到中德智能網聯測試基地,1300余畝測試面積,布局著橋梁、隧道等多種道路場景,這里是自動駕駛汽車的“考場”。基地運營單位、成都智能網聯汽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呂欣告訴記者,基地可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智慧交通、網聯通信、車聯網仿真等全項測試服務,運營以來年產值達3000萬元。

十幾公里外,曾在基地測試過的自動駕駛小汽車投入運營,這也是首批“成都造”具備L4自動駕駛能力的智能網聯汽車。乘客在小程序下單預約,幾分鐘后,一輛掛著“自動駕駛測試”招牌、裝有感應裝置的出租車如約駛來。

自動駕駛小汽車。駕駛位配有一名安全員,除遇到安全風險外,車輛全程無需人為操作。

“聰明的車”馳騁在“智慧的路”,背后是“兩業融合”探索的成果。不久前,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首批試點城市名單公布,成都名列其中。目前成都經開區已累計開放測試道路596.38公里,是四川首個城市區域全域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的區縣。“汽車+工業設計”“汽車+金融服務”“汽車+文化旅游”等業態也在成都經開區全面發展。

成都經開區是國家首批、省內唯一“兩業融合”發展試點園區,正持續探索培育汽車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圖為西門子全球仿真及測試技術(成都)研發中心自動駕駛半實物仿真測試實驗室。

從全省層面看,深化三次產業融合,也是一篇大文章。四川正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同時以工業和信息化支撐鄉村振興,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攻堅行動,帶動農業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三鏈融合”。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規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843.65億元、同比增長14.1%,已累計培育32個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

四川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截至2023年底)

制造強省建設

2023年,六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增長6.6%

3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3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壯大

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23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啟動實施

4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成都、德陽、綿陽、宜賓4座城市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

推動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10個場景入選國家人工智能“智賦百景”

東方電氣、四川長虹入選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

成都超算中心獲批建設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

新增5G基站4.6萬個,千兆光網覆蓋家庭能力達到5500萬戶

新增上云企業5萬余戶

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7戶

農業強省建設

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在90個糧食生產重點縣每縣建成1個萬畝高產示范片

新建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1000座

啟動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新增農機裝備30萬臺(套)

啟動“天府糧倉·千園建設”行動,新創建國省級農業園區95個、產業集群21個、產業強鎮66個

服務業強省建設

2023年,全省規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843.65億元、同比增長14.1%,已累計培育32個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

培育“蜀里安逸”消費品牌,打造40個“商文旅體康”融合消費新場景

開展促消費活動近2萬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全國第六位升至第五位

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材料、太陽能電池等外貿“新三樣”進出口分別增長77.6%、44.5%、22.2%

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年旅客吞吐量近7500萬人次,居全國第三位

中歐班列(成渝)開行量保持全國第一位

舉辦縣級以上賽事活動7500多項次,參與群眾超4000萬人次

來源:川觀新聞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