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28 22:40:37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趙云
近日,有消息傳出,監管部門就高頻量化交易差異化收費安排向量化機構征求了意見。
其中最受關注的內容包括,如果被認定為高頻交易,則流量費每筆委托(不含撤單)費用從0.1元升至1元,每筆撤單費為5元。
視覺中國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該事項還處于征求意見階段,并未最終落定。接受采訪的量化私募人士表示,高頻量化交易手續費提升早有預期,交易成本增加會對部分依靠高換手創造超額的策略產生沖擊,會對量化私募行業產生不小影響。
行業格局或會改變
近期,監管部門就高頻量化交易差異化收費安排向量化機構征求了意見。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如果被認定為高頻交易,則流量費每筆委托(不含撤單)費用從0.1元升至1元,每筆撤單費為5元。收費方式為:由交易所統計,月度下發券商,每個季度再由券商向客戶收取。”
“高頻交易流量費或迎9倍提升至1元”的說法,也得到多家量化私募人士確認。
事實上,早在今年7月12日,已有高頻量化相關收費標準在市場流傳,包括“雙邊換手率
所謂高頻交易費是支付給交易所的費用,用于彌補交易所為高頻交易提供的高速交易服務所產生的成本。
“該版本只是征詢意見,并不是最終結果。不過,高頻量化交易手續費提升是大趨勢。”某中型量化私募人士表示。
今年6月7日,交易所發布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中就明確表示,交易所可以對高頻交易實施差異化收費,根據申報撤單的筆數和頻率等指標設置收費標準,加收流量費和撤單費等費用。
上海某量化私募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那些主打高頻交易的量化私募而言,這會是個不小的挑戰。高頻交易的盈利模式就是靠微小的價格差異積少成多,交易手續費提升就是成本增加。”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交易成本增加會讓量化私募人士重新評估現有的交易策略。高頻量化交易背后依賴的算法和模型可能都要進行相應的優化,甚至找出新模式替代高頻交易。比如,現在已有部分量化私募已提前調整風控參數應對此變化。
將進入精細化發展
某資深量化人士則指出,對整個量化行業而言,交易手續費提升會對高頻策略的超額水平及策略容量帶來一定沖擊。交易成本有一定增加后,部分依靠高換手創造超額的策略可能會適當降低換手。同時,基本面因子比重有望提升。從公司的角度來看,對規模較大的主流量化私募的影響預期較為溫和,目前國內主流量化私募資管產品中,中周期策略(年換手率約30~50倍)占比較高,短周期策略占比已逐步下降。
“費用提升可能會改變行業的競爭格局。一些小型高頻量化私募可能會因為賺不到錢進而轉到中低頻賽道上,甚至退出市場。對于有一定積累的量化私募,可能會投入更多資源,加大技術創新和研發力度,從而保持高頻交易領域的競爭力。”北京某量化私募人士坦言。
“相比之下,我更為關注的是高頻量化的認定標準。”某大型量化私募人士表示。
今年6月7日,交易所發布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中對高頻交易給出兩條明確的認定標準,具體分別是,單個賬戶每秒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300筆以上,單個賬戶單日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20000筆以上。
該大型量化私募人士認為,目前還沒有給出“高頻交易的明確界定”,此前高頻量化相關收費標準在市場流傳,包括“雙邊換手率
近期,關于程序化交易的政策不斷出臺。
7月10日,中國證監會稱,針對程序化交易監管將再出“組合拳”,包括劃定程序化交易監控“紅線”,明確高頻量化交易差異化收費安排等,降低程序化交易的消極影響,切實維護市場交易公平。同日,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也表示,今年以來,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總體穩中有降,交易行為出現一些積極變化。截至6月末,全市場高頻交易賬戶為1600余個,年內下降超過20%,觸及異常交易監控標準的行為在過去3個月下降近六成。
接受采訪的多位量化私募人士也達成了共識,今年以來,程序化交易監管持續完善,相關監管政策也逐步落實,量化行業將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