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31 18:45:48
◎TCL越南分公司的任務有兩個:一是供應越南和東盟市場;二是作為全球供應鏈一部分,覆蓋北美市場的銷售。
◎李東生向記者坦言,中國市場增長相對較慢了,公司就得在全球其他市場尋找機會。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編輯 梁梟
不出海,就出局。近兩年來,隨著國內市場逐漸飽和,中國企業加快了出海的腳步。
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最近一個月都在全球各地出差。他先后去了美國、巴西、阿根廷、法國、德國等國家,深入與當地合作伙伴、客戶、用戶、員工交流互動。7月的最后幾天,他來到了越南。越南是TCL 1999年正式開啟全球化征程的“起點”。7月30日,TCL在這里舉行了TCL全球化25周年盛典。
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TCL在越南擁有3家工廠,越南是TCL第二大海外制造基地。7月30日上午,李東生在越南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海內外媒體群訪。他告訴記者,越南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TCL越南分公司主要承擔兩大職能:經營越南在內的東盟市場;作為TCL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生產出口北美的產品。
自美國對中國產品單邊加稅后,TCL把輸美產品逐步轉移到了墨西哥和越南。對于中企出海,李東生表示:“無論在越南還是其他國家,要把當地的業務經營好,首先企業的經營戰略和觀念一定要扎根當地。”據李東生透露,未來TCL在海外的產業布局會有變化,加大To B產品的出海。
作為中國在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越南正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重要目的地。越南統計總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外商對越南直接投資合同總額約366.1億美元,同比增長32.1%;實際利用外資約231.8億美元,比2022年增長3.5%。
另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內地對越南的投資流量在2021年突破20億美元,是2014年的6.6倍。2023年,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資366億美元,同比大漲30%以上,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其中來自中國的投資增長迅速。
TCL是越南當地較為知名的中國品牌。1999年,TCL在越南收購陸氏工廠并設立越南分公司,從這里開啟全球化征程。至今,TCL在越南市場已深耕25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獲悉,TCL智能電器越南工廠位于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據TCL實業泛智屏BU制造中心越南基地總經理徐林軍告訴記者,2024年,TCL智能電器越南工廠有望實現總產值達10億美元。除南部TV工廠外,TCL在越南北部還布局了通力科技越南工廠、茂佳科技越南工廠2家工廠。
李東生7月30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在內媒體采訪時表示,TCL越南分公司的任務有兩個:一是供應越南和東盟市場;二是作為全球供應鏈一部分,覆蓋北美市場的銷售。李東生提到,越南進出口貿易十分活躍,進出口主要對象是美國和歐盟。“明年歐盟和東南亞自貿協定開始生效,如果是符合產地來源的標準產品,進入歐盟也是可以免稅的。”
據悉,2024年上半年,TCL在越南實現營收36.8億元,同比增長14.4%;實現工業產值37.8億元。同時,今年上半年,TCL整體營收1538億元,同比增長8%。
談及中國企業出海,李東生認為,無論是在越南還是其他國家,要把當地的業務經營好,首先企業的經營戰略和觀念要扎根當地。“我們到一個地方如果只是想著把我們的產品賣在當地市場賺錢,是很難持續的。在發展自身的同時要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要有貢獻,這樣才能得到當地的認同。另外,供應鏈要逐步做深,不能在當地做一個‘打螺絲’的工廠,這是沒有意義的。”
李東生在接受每經在內媒體采訪時還表示,TCL在過去25年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全球供應鏈體系。目前,TCL在全球擁有46個研發中心、33個制造基地。
海外市場正成為TCL收入規模增長的重要支撐。過去5年,TCL海外營收從590億元增長到1253億元,年均增長17.6%。2023年,TCL海外產品營收占總營收近一半。
記者獲悉,今年上半年,TCL終端產品增長了28%,其中海外市場貢獻了30%增長,國內市場增長了8%,累計終端業務增長28%。“現在TCL終端產品在海外的營收占總營收比例已經超過2/3。”李東生稱。
最近一兩個月,李東生的海外行程滿滿當當,先后把TCL主要海外市場都跑了一遍。他向記者坦言,中國市場增長相對較慢了,公司就得在全球其他市場尋找機會。“今年有歐洲杯,有奧運會,我們在歐洲的彩電(銷量)增長了59%。這在中國市場你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們)要去海外‘卷’,為中國企業、為中國制造業多拿一點份額。”
今年7月中旬,TCL旗下TCL中環(SZ002129,股價8.73元,市值353億元)剛宣布與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旗下子公司,在沙特合作建設晶體晶片廠,擬投2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0億元,李東生出席了簽約儀式。對于上述海外投資,李東生7月30日告訴記者:“未來我們的海外產業布局確實在結構上有變化??以后我們出海的不只是消費產品、終端產品,To B的工業產品也會增加。”
“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會在海外實現,可能未來我們還會繼續在海外的主要國家市場布局相關高科技的基礎性的產業和產品。”李東生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