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31 22:21:12
每經評論員 范文清
日前,在終端市場,寶馬、奔馳、奧迪的銷售人員均透露,將逐步收縮車型的優惠力度,這被不少媒體解讀為“BBA”將退出中國市場的價格戰。隨后,包括大眾、豐田、本田、沃爾沃等在內的多個品牌均決定,從7月起調整終端政策,降低優惠力度,或不再進一步降價。
這些信息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持續近一年半的車市價格戰,終于看到了“休戰”信號。
確實,這場持續了近18個月的價格戰,并沒有促進國內汽車市場銷量的明顯提升,除了個別車企實現了以價換量和市場份額的擴大外,絕大多數企業量價齊跌,整個汽車產業的利潤率都受到了影響。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國汽車行業的利潤率為5%,相對于下游工業企業6.4%的利潤率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處于歷史低位。
也正是因為多數車企并沒有在價格戰中嘗到甜頭,所以從今年年中開始,不少車企高管就在不同的公開場合呼吁停止價格戰。而外資品牌特別是豪華品牌,需要在中國市場盈利,追求品牌、市場份額和利潤的合理平衡,所以在看不到價格戰紅利后,選擇及時止損,維護品牌價值和經銷商的利益,也無可厚非。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車市價格戰快結束了。
首先,自主品牌車企還未大規模表態。雖然這場持續近18個月的價格戰是由特斯拉打響的“第一槍”,但今年初比亞迪打出的“電比油低”口號,無疑加劇了車市價格戰的激烈程度。而以比亞迪為代表的頭部自主車企,目前并沒有表露退出價格戰的意愿,反而仍以低價策略推動新車入市,搶占市場份額。
這說明,當前國內車市的競爭格局還未最終定型,頭部自主車企利用價格利器“跑馬圈地”的意愿仍十分強烈,這使得合資品牌的市場壓力并未減輕。對于合資品牌來說,如果退出價格戰,其市場份額將會進一步下降,生存空間會被進一步擠壓,所以當前某些合資品牌雖調整了終端價格,卻加大了售后置換領域的優惠力度,這實際上是開啟了車輛全生命周期的價值競爭。
其次,在每一個產業周期,價格戰都是重構市場格局的重要變量。而當下的汽車產業正面臨能源轉型與技術變革的雙重浪潮,隨著電車對油車的替代逐步加速,自主品牌的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國內原有的汽車市場格局已經被打破,而新的市場競爭格局尚未完全確立,價格戰仍是市場洗牌過程中的重要推動力。
事實上,當前我國汽車產業的集中度并不高,市場上仍有上百個汽車品牌,價格戰是市場進行優勝劣汰的重要手段。在公平競爭的條件下,企業只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能力,憑借價格優勢,爭取市場份額,才能成為周期變換中的幸存者,甚至成為行業領頭羊。
所以,價格戰不是誰喊停就能停。當所有的參與者都不能在價格戰中獲益,這場激烈的“戰事”自然會停止。而那一天,中國汽車市場的新格局便已然成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