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31 22:21:13
每經記者 陳 晨 每經編輯 肖芮冬
7月29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了2024年二季度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前二十榜單,中信資管穩居首位,月均規模為7587.48億元;其次為國泰君安資管和中銀證券,月均規模分別為3897.85億元、3826.22億元。
視覺中國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華福證券退出二十強榜單,取而代之的是中郵證券,月均規模為649.15億元。另外,平安證券、中信建投月均規模增幅超過20%。
規模升至4萬億元以上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2024年二季度,券商私募資管二十強合計規模攀升至4.24萬億元,較一季度增加了3722.43億元,增長率為9.63%,這也是前二十機構時隔三個季度再次將規模推高至4萬億元以上。另外,前二十私募資管合計規模占全部券商私募資管規模七成以上。
具體觀察發現,此次前二十中,中信資管繼續穩坐“頭把交椅”,其二季度私募資管月均規模為7587.48億元。緊隨其后的是國泰君安資管、中銀證券、中信建投和光證資管,這四家機構的月均規模都在3000億元以上。另外,中金公司和華泰證券資管的月均規模也都超過20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榜單中出現了一位新成員——中郵證券,以649.15億元的規模位居第二十,這也是中郵證券首次躋身券商私募資管月均規模前二十。與此同時,華福證券則遺憾地退出了這一行列,其在2024年一季度的月均規模為609億元。根據中基協數據,截至2024年6月底,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資管產品規模為603.93億元,管理規模中位數為237.31億元。
中郵證券2023年報顯示,2023年資管業務持續加大產品供應,產品矩陣不斷豐富,全年新發產品共52只;新發不同策略產品數量較2022年增長333%,創歷史新高。一方面持續發力純債業務,與郵儲銀行緊密協作,及時根據客戶需求新發攤余成本法產品、增加類現金管理產品供應;另一方面,加快固收+產品研發及落地,完成多只固收+期權、固收+TRS、固收+量化對沖等新策略產品的首發及續發。
記者注意到,中郵證券高管曾公開表示,中郵證券資管將機構業務作為未來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我們目標是到2024年底,機構業務規模占比提升至2/3的水平。”
8家增長超過300億元
剔除新加入的中郵證券后,其余19家券商私募資管規模在二季度有什么變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這19家券商中,除了國信證券,其余券商均實現了規模增長。
具體而言,中信建投和中信資管在二季度規模增長尤為顯著,較一季度分別增長了675.77億元、580.52億元;緊隨其后的是光證資管和中銀證券,兩者分別增長逾400億元;另外,平安證券、國泰君安資管和中金公司,分別增長逾300億元。相比之下,國信證券在二季度的私募資管規模下滑逾100億元。
從增長幅度來看,平安證券增幅居首,二季度增長了29.39%;其次是中信建投,二季度增長了24.30%。另外,華泰證券資管、光證資管、中金公司和中銀證券也都增長逾10%,而國信證券則在二季度下滑了近9%。
平安證券在2023年報中表示,資管展現韌性。資管對標公募轉型,規模保持前十。券商資管規模持續壓縮,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提速,一方面打開主動管理發展通道,另一方面加劇行業馬太效應。
同時,上述年報進一步稱,平安證券堅持差異化的發展路線,以“固收+”“服務+”為抓手,對標公募基金推動自身轉型,在投研能力、產品設計、渠道資源、服務運營等方面強化投入。2023年公司月均管理規模保持行業前十,其中“固收+”規模同比增長25%,體現顯著的增長韌性;純債及量化核心產品,業績跑贏同策略產品及對標指數;同步加強與研究、經紀、投行等條線的互動與協同,發揮核心業務的引領作用,完善從資產到資金的業務鏈條。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