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2 00:19:07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何小桃 楊夏
“我一直以為是1.5元半小時,沒想到還是被共享單車給刺到了。”在得知每天都通勤路上都要騎一段的共享單車又偷偷漲價了,武漢的小韓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嘆道。
近日,一些共享單車品牌在成都、廣州、武漢等地調價行為引發熱議。
具體來說,部分品牌將工作日的起步價從“前15分鐘1.5元”調整為“前10分鐘1.5元”。超過10分鐘后,每15分鐘收費1元。這一調整使得騎行一小時的費用從4.5元漲到5.5元,漲幅高達22.2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采訪廣州、武漢兩地的消費者發現,目前青桔和哈啰在武漢均漲價為前10分鐘1.5元,廣州只有哈啰漲價為前10分鐘1.5元,美團沒有跟進這輪漲價,反而在廣州降價為前20分鐘1.5元。
共享單車經歷“彩虹大戰”到如今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之后,價格一直在上漲。2016年9月,摩拜和ofo相繼進入市場時,共享單車最初價格為0.5元/半小時,如今從市場平均水平看,一小時收費5元左右已成普遍現象。這也意味著8年時間,價格漲了4倍。
中交企協綠色智慧交通分會秘書長范卉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8年超過4倍的漲價實質就是共享單車平臺從流量需求到生存需求的轉變,另或許跟現如今盛行的騎行文化有關。未來共享單車或許還會微漲,也可能受自行車廠家各類折疊等新型自行車擠壓市場,也可能會降價。
北京5年未漲價、廣州美團降價、
武漢哈啰青桔齊漲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采訪本次漲價的主要城市武漢、廣州的消費者發現,在工作日的計費規則中,武漢哈啰單車和青桔單車均從此前的前15分鐘1.5元的價格漲為前10分鐘1.5元,后續價格為1元/15分鐘,美團單車沒有參與此輪漲價,收費標準依然為前15分鐘1.5元,后續收費價格為1元/15分鐘。
廣州市場的共享單車價格差異較大,哈啰在廣州領漲,共享單車價格從此前的前15分鐘1.5元漲至前10分鐘1.5元;青桔單車繼續維持前15分鐘1.5元的原價;美團單車則反向為之,在近日選擇了降價,將計費標準從原來的前15分鐘1.5元降為前20分鐘1.5元。
美團方面向記者表示,廣州道路情況復雜,共享單車在站點接駁、游客出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3公里以內是共享單車最高頻的使用距離,20分鐘以內的騎行訂單占比近九成。
美團單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希望通過延長起步服務時長,降低用戶的騎行費用,給用戶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美團單車廣州區域負責人表示。
而在節假日,哈啰在武漢和廣州的收費標準為前10分鐘1.8元,后續1元/15分鐘,青桔單車在武漢收費標準為前10分鐘1.8元,后續1元/15分鐘;廣州收費標準為前15分鐘1.8元,后續1元/15分鐘。美團未區分節假日與平日收費區別。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根據三地共享單車收費情況制圖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共享單車市場目前仍保持較為穩定的計價方式,三家共享單車品牌在北京起步價維持在1.5元/30分鐘的水平,這一價格自2019年起已經保持了近五年。
針對不同城市的計價規則,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各個城市的定價不是簡單依據城市級別設定的,而是更多受到運營投入的影響。每個城市的車輛周轉量不一樣,對應的運營成本和市場定位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會采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
不過也有不少消費者向記者表示,基本上騎行需求比較多的時候會購買更劃算的月卡。一位廣州消費者向記者表示,他就是長期購買美團17.8元的包月卡,對于價格變動感知并不明顯。另有消費者向記者表示,他一般騎車時間也都在15分鐘以內,所以即便是平臺漲幾毛錢也不容易察覺。
“大城市的運營成本,包括車輛的迭代、倉儲管理、運維的人工成本等,整體高于小城市很多。共享單車運營周期通常為三年,但在大城市,由于騎行需求更大,車輛損耗速度也明顯更快,有些車輛不到三年就需要提前更換。同時,隨著管理越來越精細化,城市監管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配備的人力和物力也隨之增加。”上述業內人士透露。
八年價格漲超4倍
共享單車為何成為價格刺客?
實際上,這也并非共享單車第一次漲價,過去幾年,共享單車每一輪漲價都會引發消費者的熱議吐槽,“共享單車比公交還貴”等話題也屢屢登上熱搜。
2022年1月,哈啰單車宣布7天卡無折扣價由10元調整為15元,30天卡無折扣價由25元調整為35元,90天卡無折扣價由75元調整為90元。同年8月,美團單車7天卡、30天卡、90天卡無折扣價分別由10元、25元、60元漲至15元、35元、90元,與哈啰單車持平。
哈啰單車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當年共享單車漲價一定程度上受到上游原材料漲價的壓力。自行車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自行車上游原材料價格同比上漲超10%,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正面臨生產成本上升較快等困難。而原材料上漲的壓力正在從自行車制造企業向下游傳導。
從共享單車的漲價史來看,2016年9月,摩拜和ofo相繼進入市場時,共享單車最初價格為0.5元/半小時,如今,共享單車的市場最高價格已經到了10分鐘內1.8元,后續平均1元/15分鐘,由此計算,一小時的騎行價格從1元漲為最高5.8元。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各地車輛換新很多,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全量置換。這一方面是為了保障用戶騎行體驗,持續進行產品優化升級;另一方面新車也更符合城市監管要求和精細化運營需求。這些換新升級的車型,以及人員配備、輔助設施的升級都優于以往,勢必也會在成本上有相應體現。
長期以來,共享單車的盈利問題都受到外界關注。哈啰單車在2021年啟動美股上市的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公司整體凈虧損分別為22.08億元、15.05億元、11.34億元。滴滴將共享單車劃進其他業務板塊,2023年該板塊虧損51.48億元。
根據美團財報,2022年,美團(03690.HK,股價109.2港元,市值6667.39億港元)包括共享單車在內的新業務經營虧損283.79億元,2023年虧損收窄至201.66億元。提及收入增長、虧損收窄的原因,美團稱主要是商品零售業務的增長。
由此看來,漲價也是各個共享單車平臺減虧盈利的重要手段之一。
業內:從流量需求到生存需求的必然轉變
實際上,隨著用戶心智培育和“燒錢搶市場”階段的結束,“共享系品牌”漲價早已成為這兩年的熱門話題。不僅是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也被大家稱為“共享刺客”。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的共享單車價格對于消費者來說偏高,但是這個價格是能支撐共享單車整個平臺開支人員工資、運營的各種費用,甚至稍微還能有點盈利,因為現在已經不需要太多的資金砸錢打仗、做營銷和投放,對于共享單車平臺來說,在這樣的收費標準下,投入較少的資金也可能獲得能夠持續的盈利。
至于共享單車漲價未來是否會成為常態?丁道師表示,共享單車漲價也不會一直漲下去,因為這個行業還是要市場經濟來調控的。所以在共享單車漲價之前,一定經過了內部測算,在實現盈利的同時,也不至于讓用戶覺得太貴用不起。
范卉良表示,不太贊同所謂的“割韭菜”的說法,萬變不離其宗,一個新事物或者新平臺在前期入市時很多都會以超低價吸引并占領市場,但要長期生存下來,還是自然要恢復正常市場的生存價。
不過她也提到,各個共享單車平臺是否可以探索分階梯分時段收費,真正作為綠色出行代步通勤工具應該早晚高峰時段平價,其他時段市場價。此外,也可以考慮引入自行車廠家一同運營,或者考慮自行車品牌文化,即聯系愿意投廣告的產品或企業定制自行車宣傳收益雙贏等方式獲得更大的收益。
記者|趙雯琪
編輯|何小桃 楊夏 蓋源源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