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當銀幕與書頁共舞,影壇大咖和文學名家攜手探討雙向奔赴之道丨蓉城百花開——第3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特別報道

川觀新聞? 2024-08-05 11:34:20

川觀新聞記者 鄭志浩 盧春陽 攝影報道

8月3日下午,第3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系列活動中的電影與文學論壇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劇院舉行。

電影從文學中汲取思維的養分,文學也從電影語言里收獲方法和路徑。本場論壇以“文學的啟發”為主題,以對話為手段,探索更為多元的電影表達可能,為電影的未來找到新的視野,反哺文學創作,尋找文學和電影的共通之處。知名導演、作家、編劇、學者等業內人士齊聚,共同就電影與文學的雙向奔赴開展探討。

電影與文學論壇現場

共享的創作理念:

超越平庸、瑣碎、日常的生活

把現實提煉成傳奇

電影,以鏡頭為單位,連接成動人的故事;小說,以語言為推進器,帶領讀者步入新的世界。雖是不同的媒介形式,兩者創作手法上的相通之處頻頻被在場分享的嘉賓提及。

自述曾經當過11年的專職編劇,目前主攻小說創作的知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麥家認為,文學和電影,在方法論上都是要“把現實生活提煉成傳奇”,在投放到市場那一刻的目的都是吸引人持續看下去。“判斷的標準就是看作品投放到書店和電影院,離開了創作者之后 ,它們的生命力能維持多久。”

麥家(右)

“無論是影視編劇還是小說家,如果不能用藝術的手段把平庸、瑣碎、日常的生活轉化為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那就是食之無味了。”麥家進一步解釋現實生活和藝術創作的不同之處。“當然,生活中可以發生很多沒有來由的事情,人們無權要求生活給予解釋。但文學和電影都要遵循常規常情,我們要給觀眾和讀者一個交代,要讓讀者一定意義上掌握生活中某種本質的東西。”

文學和電影不僅有共同的目的,也有相通的創作手法。“我在寫小說的時候,感覺到自己受到了電影鏡頭很大的影響。比如即將寫到一個很大氣的場景,就會在腦海中利用電影拍攝的長鏡頭,不斷向這個場景推近,形成非?;趾氲挠^感,有時候更是在腦海中直接想象一個航拍的機位,從空中俯瞰小說里的世界。”知名作家、《人民文學》雜志副主編徐則臣向在場觀眾分享了自己創作過程中與電影拍攝手法的邂逅。

集導演、編劇、監制、教授等身份于一體的曹保平,近年來涉足過多部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創作,包括《烈日灼心》《涉過憤怒的海》等影片。曹保平在改編電影和原著之間的取舍上介紹了自己的心得。“個人更傾向于在原著的基礎上,只選取電影需要的部分,在小說世界的基礎上,再造一個電影的世界,滋養生長出另一種藝術生命。”曹保平表示,文學在某種程度上像是手術刀一樣剖解人性,電影在文學底層的基礎上,還可以去探討更適合大銀幕觀眾的表達方式,不只是原汁原味地復制故事。

變化的時代環境:

碎片化趨勢影響受眾偏好

創作水平要求水漲船高

2023年,改編自作家余華同名先鋒代表作的電影《河邊的錯誤》,因其懸疑特質,一度引起了觀眾熱議,不少劇情中的懸念問題有待解讀。回到電影與文學論壇的現場,該電影編劇兼演員康春雷向觀眾分享了自己長期思考的一個問題。

“電影這種藝術形式誕生后,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深受打擊,一度認為文學要讓位給電影。現在,我們同樣面臨變化的時代,劇本殺、密室逃脫、電子游戲等新型的、更加沉浸的文娛形態層出不窮,文學這類已經很成熟的敘事載體,還有未來嗎?”緊接著,康春雷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文學想要保持生命力,離不開敘事結構的創新和對現實生活的關照。

“傳統的被奉為金科玉律的敘事結構,和復雜的現代生活相比,某種程度上已經不兼容了。”康春雷認為,隨著人們生存狀態的變動和情感關系的微妙變化,文學的敘事更要找到自己獨特的一面,發展新的語言和新的敘事結構,回應現代人的生活問題。

“電影人已經明顯感受到了受眾的變化,特別是年輕一代受眾的變化。”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張冀表示,在目前互聯網深入發展和短視頻流行的趨勢下,不少年輕觀眾的審美已經有了變化,觀影的節奏、信息量乃至主題偏好也發生了轉變,這也是電影人必須適應的變化。

“現在要解決的本質問題,是在越來越挑剔的市場里,如何和觀眾產生共情、共振。”張冀認為,相比以往,電影出爆款的難度更大了,此前借鑒好萊塢套路化的電影創作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復雜市場環境,對電影人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在年輕一代同樣進入了電影業內,我覺得要進一步鼓勵年輕創作者去探索,在變化這么深刻的背景下適應新的觀影趨勢。”

“三分鐘解讀一部電影等內容在社交媒體上很流行,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對簡單娛樂的需求,但還是有短視頻到達不了的地方。”青年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張怡微認為,在短視頻流行的當下,文學和電影所承載的長故事仍有其魅力,這種魅力在于創作出一個難以壓縮的好故事。“對于年輕人來說,成長本身就意味著變得復雜,他們會有擔憂、焦慮和脆弱的一面,恰恰是長故事本身蘊含的復雜情感難以被壓縮,能夠與年輕人產生共鳴。”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