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6 21:41:37
每經評論員 李蕾
近期,創投市場掀起一波波熱議,從國內創投巨頭密集采購訴訟服務,到各地裁撤招商團隊,這些動態引發了業界對“一級市場將走向何方”的熱烈討論,標志著市場正處于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筆者看來,在中國創投市場的棋盤上,耐心資本是至關重要的棋子。它不僅代表著資金的長期穩定性,更是對創新和發展潛力的信任投票。要釋放創投基金的新活力,關鍵在于構建并推動耐心資本落地。
今年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耐心資本,近期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強調“培育壯大耐心資本”,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與短期投機資本相比,耐心資本是指能夠穩定投入、承受短期波動的長期資本,更適合投入國家戰略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然而,從當前的狀況來看,盡管人民幣LP(有限合伙人)已成為一級市場出資的主力軍,其中的引導基金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比如,母基金的存續周期和考核周期不夠長、考核指標與要求過于嚴格、容錯能力不足等。這些問題導致部分機構陷入LP向GP(普通合伙人)施加壓力—GP批量起訴被投企業—企業生存困難導致資金流失—基金難以退出的惡性循環,顯然不利于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推動耐心資本落地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從政策引導、國資角色調整、市場機制完善等多個維度入手,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使創投基金成為支持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引擎,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其中,政策引導是培育耐心資本不可或缺的一環。政府可以通過長期投資激勵、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資本向長期、穩定的投資傾斜,同時加強對資本流向的監管,確保資金真正流入創新驅動的領域。
當前,不少國資背景的母基金在運作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決策流程復雜、角色錯位等。國資機構需要進行角色調整,不僅僅是投資者,還要轉變為引導者和協調者,通過與市場化資本的合作,共同推動創投市場的發展。值得慶幸的是,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優化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錯免責機制,健全績效評價制度。系統研究解決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集中到期退出問題。
在構建耐心資本的過程中,還需要警惕一些誤區。耐心資本并不意味著對所有項目無差別地長期投入,而是要有選擇性地支持那些真正具有創新潛力和長期成長價值的項目。同時,耐心資本不應成為回避風險的借口,而應當在充分評估風險的基礎上,作出合理的投資決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釋放創投基金的新活力,為中國創投市場注入持久的動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