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7 21:56:21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彭水萍
8月7日晚間,華林證券發布公告稱,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西藏監管局《行政監管措施事先告知書》。
從公告來看,華林證券具體存在四大問題:一是月度風險控制指標監管報表填報不準確,風控指標超標;二是業務數據報送不準確;三是多份情況說明前后不一致;四是人員任免及執業資格管理存在明顯漏洞。
西藏證監局指出,上述情形違反了《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等多項規定,反映出公司內部控制不完善,因此決定對華林證券采取責令限期改正、責令增加內部合規檢查的次數并提交合規檢查報告的監督管理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根據要求,華林證券需要在該監督管理措施下發之日起6個月內,每3個月開展一次內部合規檢查,并在每次檢查后10個工作日內向西藏證監局報送合規檢查報告。
此外,西藏證監局還表示,關于月度風險控制指標監管報表填報不準確、風控指標超標等問題,華林證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對上述違規行為負有責任,決定對其予以公開譴責,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華林證券表示,公司高度重視上述事項,并已積極進行整改,后續公司將持續提升合規管理和內部控制水平,杜絕類似問題再度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華林證券今年首次收到罰單。5月10日,華林證券同樣收到了西藏證監局罰單。
該罰單顯示,由于華林證券業績預告中未考慮紅博會展仲裁案存在的風險跡象、未準確計提業務及管理費,導致2023年年報業績預告歸母凈利潤1.72億元~2.18億元與2023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歸母凈利潤0.25億元~0.37億元存在較大差異。此外,公司在2024年2月18日收到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裁決書》后,遲至2024年2月27日才進行披露,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因此,西藏證監局對華林證券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從財務報表來看,內部控制不完善對華林證券產生了負面影響。2023年,公司凈利潤僅有3169萬元,同比下滑93.18%。今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為5483萬元,同比下滑12.83%。
而本次西藏證監局提及的風控指標,主要包括風險覆蓋率、資本杠桿率、流動性覆蓋率、凈穩定資金率四項。華林證券2023年年報顯示,2023年年底,風險覆蓋率顯著上升,流動性覆蓋率、凈穩定資金率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在行業監管趨嚴的當下,越來越多證券公司的“陳年傷疤”正在被揭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證券行業收到各類罰單數量已超過100張,涉及的業務領域包括資管、投行、財富管理等多項核心業務,更有一些罰單直指內部控制不健全、合規不完善等業內痛點難點。
如7月26日,江西證監局官網對國盛證券開出9張罰單。根據公告,國盛證券存在證監會接管前未按規定如實報告股東實際持股比例,董事會、經理層人員超出授權履職,股票質押業務內控不完善和為股東的關聯方提供融資,核心業務人員違反廉潔從業規定,授權未取得高管任職資格人員實際履行高管職務等情況。因此,江西證監局對國盛證券采取了監管談話的措施,并對國盛證券時任高管等8名相關負責人分別采取了監管談話或不適當人選措施。江西證監局同時要求國盛證券對其9名員工在公司內部作出處分。
還有券商被立案調查。4月12日,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同時公告,公司收到了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因兩家券商在相關主體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中核鈦白2023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過程中涉嫌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一周之后,調查結果出爐。調查結果披露了中核鈦白案實控人定增套利案件的諸多細節,相關方利用轉融通實現限售股出借的細節被坐實。最終,對于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股票的共同違法行為,證監會開出超2.35億元罰單。其中,沒收中信證券違法所得191.1萬元,罰款2325萬元,合計2516萬元;沒收海通證券違法所得78.94萬元,罰款697.5萬元,合計776.44萬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近期一系列監管措施雖然短期內可能會給資本市場帶來一定的挑戰和困難,但從長遠來看,加強監管、推動證券行業合規發展是建設金融強國的必由之路。這是因為嚴格的監管措施要求證券公司必須正視并糾正過去可能存在的違規行為,這一過程不可避免地會伴隨著一定的成本和挑戰。然而,正是這種陣痛,促使證券公司加強內部管理,提升合規意識,從而建立起更加穩健、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41191176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