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北方第二城,“拐點”來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8 07:38:42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王月龍    

“北方第二城”,正在迎來重大機遇。

近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審議,進一步支持天津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印發實施,其中強調——

要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濱海新區加快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提升航運服務功能,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動力,加強天津濱海新區與河北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錯位聯動發展。

再往前,國家出臺首個支持天津發展的綜合性金融政策——《關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在協同合作方面,首次提出鼓勵全國性銀行機構探索建立京津冀聯合授信機制;在資本市場領域,提出要支持建立私募基金“募投轉退”全周期體系,支持深化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在這一戰略中,天津被賦予了“一基地三區”的功能定位,濱海新區則是天津打造“一基地三區”的核心區。

東臨渤海,背靠京津,濱海新區作為國務院批準的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區域內有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等5個國家級開發區,一度貢獻全市近五成的GDP,堪稱“最強發動機”。不過,隨著2017年以來,濱海新區經濟增速放緩,天津的GDP排位也逐漸下滑。

再次站在聚光燈下,濱海新區如何加速跑?種種政策利好,又能否為天津迎來新的“拐點”?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為何是濱海新區

在濱海新區泰達大街的墾荒犁紀念廣場上,一座名為“墾荒犁”的紀念碑十分醒目。上面鐫刻著“開發區大有希望”,見證著天津濱海新區蝶變的歷史——

從1984年,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第一批國家級經開區建立,再到2009年濱海新區成為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都將天津推向改革開放的前沿。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中,天津被賦予“一基地三區”的定位,即——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在這一過程中,濱海新區是毫無疑問的核心區、排頭兵。其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窗口期,持續提升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重要載體功能。截至去年底,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注冊企業超過5000家,累計為1000余家北京科技企業提供科技創新和應用場景支持。

wzRMnLyrf35kxsJ2luNW0rFYhfvMiao5lU0ePbGic4G71AenRAwTzGOBwXDpF6VJjZATmcPibNvO9OFUuqnvHzZYA.jpg

圖片來源:濱海新區政府官網

過去的2023年,作為區域經濟發展重要增長點,全國19個國家級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萬億元,占全國總量的5%。其中,天津濱海新區在全市經濟版圖就占據近半壁江山。正值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之際,《若干措施》印發實施,更顯示出國家層面對濱海新區的期待。

這也使得近些年稍顯沉寂的濱海新區,有望再次迎來高光時刻。

在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看來,“濱海新區有別于其它市轄區,它是作為一個國家級新區存在的,承載著天津乃至京津冀大區域內新經濟的發展,所以它只能通過不斷地改革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走上一條真正的快速發展、良性循環的路子”。

今年上半年,天津市GDP8191.12億元,同比增長4.9%。這也使得天津被身后的寧波以微弱優勢反超,失去全國第12的經濟排位。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天津除了投資外,消費、進出口增速均未跑贏全國大盤。

宋向清認為,在此背景下,濱海新區在強化城市功能、民生服務,尤其是強化區域協調、產業轉型、金融創新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需要加快打造一批標志性工程。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聚集”到“輸送”

“濱海新區確實需要強化政策激勵、產業強化、金融支持,包括一些新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需要強化。”宋向清認為。

從《若干舉措》來看,主要聚焦五個方面問題提出針對性舉措:聚焦進一步增強科技研發轉化能力、聚焦進一步強化海空兩港樞紐作用、聚焦進一步提升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發展質效、聚焦進一步加快改革創新步伐、聚焦進一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

比如,在增強科技研發轉化能力方面,強調與京冀協同提升先進制造研發轉化能力,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培育壯大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京津冀協同創新過程中,濱海新區要更好承擔示范與傳導的作用。

北京的科技創新優勢,與天津的制造研發優勢,是兩地協同合作的重要基礎。過去一年中,京津冀三地聯合推動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天津中心實體化運作,聯合布局11個創新平臺,其中天津市4218臺(套)大型儀器與京冀共享,京冀兩地2.21萬臺(套)大型儀器向天津市開放服務。

wzRMnLyrf35kxsJ2luNW0rFYhfvMiao5liaw9zonTvhPP1lclaJmicwxQUfu9S9gRaVKgCV7xfIFZRus1Y7v4J6cw.jpg

圖片來源:濱海新區政府官網

2023年,天津吸納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52億元,同比增長84.7%。協同創新,也被天津視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不久前,天津市科技局印發《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天津中心建設方案》,擬于5年內逐步顯現天津中心在京津冀科技協同創新中的示范引領作用,讓更多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其中,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被重點提及。“濱海新區具有與中關村合作的區域優勢,可以合力來打造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務業等天津有歷史傳承,又具備新產業賦能的產業體系,從而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類中關村的創新創業新生態。”宋向清說。

天津財經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陸建明分析認為,濱海新區要實現從“資源聚集”到“資源輸送”的角色轉變,積極尋找與其他地區的合作機會。要發揮制造業和科技研發優勢,與北京服務業和河北重工業形成互補,促進產業鏈深度融合和協同,推動區域內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不久前,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就《若干措施》答記者問時也明確表示,將支持濱海新區發揮更大作用。

支持建立完善濱海新區與北京懷柔科學城的協同創新機制,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算力基礎設施共用。加強人才聯合培養,支持濱海新區與京津冀高校面向生物制造、新能源等領域共建未來技術學院、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

這一定程度上也將使得濱海新區進一步匯聚高端創新資源,以及產業資源,更好地輻射帶動全市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迎來“拐點”?

“天津經濟增速放緩,很顯然不是缺少基礎支撐,不是缺少地理優勢。”在宋向清看來,天津以前和上海、青島并稱“上青天”,但是現在發展也面臨著多種困局,特別是跟寧波等城市的競爭中逐漸落入下風。

這也與濱海新區的發展軌跡息息相關。曾經濱海新區一路狂飆將天津送上“北方第二城”的寶座,而近年來其趨于“沉寂”,天津GDP排名亦一度下滑。拐點出現在2018年,濱海新區宣布“擠水”,更改統計口徑(注冊地改為在地),導致2017年GDP縮水近1/3。

從這一年開始,天津和濱海新區的經濟增速整體放緩。近年來“北方第三城”青島、單項冠軍之城寧波追趕的勢頭都非常迅猛,跟天津的差距趨于縮小。今年上半年,寧波更是罕見地超越天津,暫居全國第12位,天津需要更大的突破來“反擊”。

wzRMnLyrf35kxsJ2luNW0rFYhfvMiao5l4vLm1EOcXAaul91IG4cl2GPvxiaSFEDkvzXgAb3bnOfBoWSDaMaIpKQ.jpg

圖片來源:濱海新區政府官網

而眼下重磅政策的支持,能否讓天津與濱海新區迎來新的“拐點”?

宋向清認為,天津要想擺脫困境,未來需要倚重的一個方面就是依托濱海新區的政策紅利,把政策紅利變成天津發展的實實在在的利好,強化濱海新區的支撐,尤其是對濱海新區在創新創造、航運物流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帶動全市的發展。

作為因港而興的港口城市,近年來天津正舉全市之力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大飛機、造船、石化、冷鏈等一大批適港產業,也成為天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比如,今年上半年濱海新區進出口總額達到2951.5億元,特別是船舶、飛機等出口形成比較優勢,增速分別達到232.9%和69.2%。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和天津市政府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支持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經濟綠色轉型發展等方面,用真金白銀支持天津的創新發展。

比如,首次提出鼓勵全國性銀行機構探索建立京津冀聯合授信機制,推動信貸資源流動;首次提出在金融與產業協同發展、金融與數字化融合發展上形成示范的新發展要求,支持金融機構圍繞天津港建設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綠色港口需要,加大對基礎設施、集疏運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等。

這將對天津更好地在京津冀協同創新體系中發揮示范作用,以港產城深度融合為切口,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注入“金融活水”的強勁動力。從《若干措施》到《意見》的出臺,天津正迎來重磅政策紅利,能否借此契機重振“北方第二城”成為重要考驗。

在宋向清看來,天津以前重工業元素較多,未來還要更加注重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引導傳統產業向智能制造、現代服務等新興領域轉型,同時也要向寧波、蘇州、青島等地學習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外資和優質企業入駐。

“只有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包括營商環境的打造來提升濱海新區對天津市的支撐力,強化與雄安新區等周邊區域的合作,才能夠實現聯動發展,提升整個區域的競爭力、實現真正的高質量良性循環。”他說。

記者|淡忠奎

編輯|王月龍?蓋源源

校對|段煉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