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8 14:01:24
每經編輯 杜宇
據央視新聞8月8日消息,當地時間8月7日晚,總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爾的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發表聲明,就當天早些時候的一篇報道做出回應,這篇報道揭露了美國反興奮劑機構(USADA)多年來允許服用興奮劑的運動員參賽,至少有一起案例從未公布或沒有制裁反興奮劑規則違規行為,這直接違反了《世界反興奮劑規則》和美國反興奮劑機構自己的規則。
圖片來源: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官網發表聲明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聲明表示,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允許服用興奮劑的運動員參賽的做法明顯違反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旨在保護體育競賽完整性的規則。國際反興奮劑機構沒有批準過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多年來允許服用興奮劑的運動員參賽的做法。
美國九枚奧運金牌得主卡爾·劉易斯曾承認,盡管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前三次檢測均呈陽性,但最終還是被“網開一面”。雅典奧運會百米冠軍賈斯汀·加特林兩度被查出陽性,按規定應當受到終身禁賽的處罰,但USADA卻為其“極力開脫”,最終把禁賽期縮短為4年。
除公開的案例外,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現在知道至少有三起嚴重違反反興奮劑規則的運動員多年來被允許繼續比賽的案例,這些運動員同時被美國反興奮劑機構用作線人。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并沒有通知世界反興奮劑機構這些做法,無論是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規則》,還是美國自己的規則,都沒有任何條款允許這種做法。
作為美國奧運田徑代表隊的選手,埃里揚·奈頓在今年3月26日的興奮劑賽外檢查中被查出呈類固醇(群勃龍)陽性。但美國反興奮劑機構(USADA)在巴黎奧運會國內預選賽開始前突然作出決定,宣稱奈頓的陽性結果是由運動員食用了受污染的肉類引起的,決定不對其實施禁賽處罰,并允許他最終代表美國參加巴黎奧運會。
今年4月,美國田徑選手阿爾德里奇·拜利賽外檢查呈雄激素受體調節劑奧司他林陽性,USADA認定是由于運動員使用的氯丁橡膠大腿壓縮袖受到了污染。相關事實表明,奧司他林并不是一種常見的污染物質。
美國運動員吉爾·羅伯茨曾獲里約奧運會4x400米接力金牌,2017年他以和女友接吻所致興奮劑陽性為由,得到了USADA的“赦免”。然而,羅伯茨在2022年再次被查出服用違禁藥物,被處以禁賽16個月的處罰。2023年復出僅僅8個月,羅伯茨又因興奮劑陽性被處以8年禁賽。多次違規的運動員屢次重返賽場,與其他運動員同場競技,體育比賽的公平性遭到嚴重破壞。
7月25日,國際興奮劑檢測機構(ITA)在法國巴黎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巴黎奧運會反興奮劑相關工作情況。(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鄔惠我 攝)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聲明稱,如果其他運動員知道他們是在與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允許用藥作弊的人比賽,他們會有什么感覺?諷刺的是,美國反興奮劑機構虛偽地懷疑其他反興奮劑機構沒有嚴格遵守規定,它自己卻多年來從未公布興奮劑案件,并允許作弊者繼續比賽,同時指望這些作弊者能幫助美國方面抓到可能違規的其他運動員。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懷疑,管理美國反興奮劑機構的董事會或為其提供資金的美國國會是否知道這種不合規的做法。這種做法不僅破壞了體育比賽的公平性,也危及了相關運動員的安全。
8月6日,中國反興奮劑中心發布《關于美國奧運選手埃里揚·奈頓類固醇陽性的聲明》。
近日,有媒體發布了關于美國奧運田徑新星埃里揚·奈頓(Erriyon Knighton)興奮劑陽性疑點的報道。作為美國奧運田徑代表隊的選手,奈頓在今年3月26日的興奮劑賽外檢查中被查出呈類固醇(群勃龍)陽性。但美國反興奮劑機構(USADA)在巴黎奧運會國內預選賽開始前突然作出決定,宣稱奈頓的陽性結果是由運動員食用了受污染的肉類引起的,決定不對其實施禁賽處罰,并允許他最終代表美國參加巴黎奧運會。而USADA在面對中國游泳運動員興奮劑污染事件時,卻表現出典型的“雙重標準”:一方面極力為本國運動員開脫,但另一方面卻漠視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多次解釋與瑞士獨立檢察官報告,指責中國反興奮劑中心和WADA一起“掩蓋真相”,要求對中國運動員實施制裁。
聲明指出,從奈頓案件中可以發現,USADA嘴上倡導著維護公平純潔,實際行為卻背道而馳。其表態與實際行動自相矛盾更體現在美國的職業體育聯盟和大學體育聯盟(NCAA)自行制定反興奮劑標準,與《世界反興奮劑條例》存在明顯沖突,USADA也不對他們進行檢查,形成了巨大的體育暗箱。
聲明強調,USADA對自身長久以來的反興奮劑“陋習”視而不見,反而執迷于“越界管轄”,要求對其他國家實施制裁,妄圖通過指責、打擊中國及其他國家以轉移其國內反興奮劑工作中存在的嚴重缺陷,這是赤裸裸的政治操弄和虛偽雙標。
8月8日,中國反興奮劑中心再次發文稱,我們注意到國內外相關媒體報道了有關美國奧運田徑新星埃里揚·奈頓興奮劑陽性案件的具體情況,同時美國反興奮劑機構(USADA)也針對該案件公開進行了回應。但我們發現目前該案件仍存在諸多疑點,例如USADA負責人公然宣稱,群勃龍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都是一種眾所周知的牲畜生長促進劑。
為什么近年來全球發生了數以百計的群勃龍陽性,只有極少數美國運動員基于USADA的調查結果和肉食品污染的主張逃脫了禁賽處罰?為什么USADA沒有向美國運動員予以任何關于肉食品中群勃龍污染的風險警示?
如果群勃龍在美國是一個常見的污染物質,中國反興奮劑中心提醒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運動員,在美國訓練比賽時密切關注該國的肉類食品污染問題,在美期間加強興奮劑風險防范,慎重食用肉類制品。否則也許會像得到USADA庇護的美國游泳運動員菲爾普斯在近期采訪中所建議的:如果興奮劑檢測結果呈陽性,就永遠不能再參加比賽,一切都結束了。
此外,奈頓被USADA單方面“寬恕”也體現出另一種擔憂:即美國田徑項目頻頻出現使用興奮劑的丑聞,且USADA在處理興奮劑案件的方式上存在前后矛盾和解釋可疑的問題。
鑒于美國田徑領域根深蒂固的種種“污點”,以及USADA屢次置程序和標準于不顧,我們有理由懷疑美國田徑領域存在系統性使用興奮劑的問題,美國田徑領域的興奮劑陽性事件值得持續徹查和關注。正如WADA主席班卡所強調的:“世界各地執法機構都已告訴WADA,美國是一個銷售和分銷提高成績藥物的巨大市場。”又正如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在近期發表的聲明中提到,在東京奧運會賽前的一年中,31%的美國運動員沒有得到充分的興奮劑檢測。
基于以上情況,我們強烈呼吁國際檢測機構(ITA)在巴黎奧運會期間加大對于美國田徑運動員的興奮劑檢查頻率,同時強烈建議田徑誠信委員會(AIU)加強對于美國田徑運動項目的反興奮劑監管,嚴防嚴查其運動員興奮劑問題隱患,切實維護各國干凈運動員的合法權益,重樹全球運動員對公平競賽的信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中國反興奮劑中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