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8 21:21:01
◎ 曾經的“藍色巨人”英特爾在AI時代挑戰重重,這背后是一系列的錯誤決策,包括錯過了OpenAI的投資機會。
每經記者 文巧 每經實習記者 岳楚鵬 每經編輯 蘭素英
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近日可謂麻煩不斷。
在2024財年第二季度業績和第三季度指引“爆雷”后,英特爾又被股東告上了法庭,被指控“欺詐性地隱瞞了公司存在的問題”。
事實上,英特爾原本有機會在人工智能(AI)時代占據先發優勢,但卻錯失了良機。據路透社報道,英特爾曾在2017年和2018年探討過對OpenAI的投資,但最終決定放棄這筆交易。
實際上,過去幾十年,英特爾一直主宰著全球芯片制造業,隨著AI時代的開啟,這個曾經的“藍色巨人”并沒有想象中的一帆風順。與競爭對手英偉達和AMD相比,除了一些帶有NPU(神經網絡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芯片外,英特爾在AI產品方面并未取得大的突破。
決策的失誤以及產品的研發遲滯也傳導至英特爾的股價。今年以來,英特爾股價已累計下跌60.27%,市值也跌破1000億美元,至810億美元,和曾經自己看不上眼的OpenAI(目前估值約800億美元)估值相當。接下來,英特爾還有機會扭轉局勢嗎?
當地時間8月7日,路透社援引四位知情人士的話稱,2017年和2018年,英特爾有機會以10億美元收購OpenAI 15%的股份。當時的OpenAI還只是一個剛起步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致力于生成式AI這個鮮為人知的領域。
知情人士還透露,如果英特爾以成本價向OpenAI提供硬件,它還可以再收購15%的股份。消息人士表示,彼時OpenAI對英特爾的投資很感興趣,因為這可以減少其對英偉達芯片的依賴,并允許這家初創公司建立自己的基礎設施。
然而,英特爾最終決定不達成這筆交易,部分原因是時任首席執行官鮑勃·斯旺認為生成式AI模型不會很快進入市場,英特爾難以快速獲得回報。另外,英特爾的數據中心部門也不想以成本價生產產品。
隨著ChatGPT在全球的大獲成功,OpenAI成為AI領域的“寵兒”,估值也達到約800億美元。而英特爾這家曾經引領計算機芯片領域的巨頭此后在AI霸權爭奪戰中逐漸落敗。據路透社報道,接受采訪的前高管和行業專家表示,事后來看,(投資OpenAI)這筆交易對英特爾來說是一次錯失的機會。而這只是英特爾遭遇的一系列戰略失誤之一。
拒絕OpenAI之前,英特爾還曾拒絕過蘋果。英特爾前CEO保羅·歐德寧在2013年卸任時接受的一篇采訪中表示,他親自否決了將英特爾處理器應用于第一代蘋果iPhone的機會。
“最終,我們沒能贏得這場競爭,或者說放棄了。如果我們當時這么做了,世界就會大不相同,”歐德寧在訪談中表示,“當時是iPhone推出之前,沒有人知道iPhone的走向……他們只對一款芯片感興趣,他們愿意支付一定價格,而且這個價格低于我們預測的成本。這不是那種可以用數量來彌補的事情。”
歐德寧補充稱,“事后看來,預測的成本是錯誤的,而實際數量是任何人想象的100倍。”
最后,蘋果選擇了搭載Arm芯片,并協助Arm占領了絕大多數的智能手機芯片市場。2021年,英特爾推出了Atom系列試圖搶占智能手機芯片市場,但是并未成功,并于2016年宣布取消了該系列芯片的研發。
此外,英特爾在GPU領域的反應遲緩也屢受詬病。
市場分析機構Futurum集團CEO丹尼爾·紐曼表示:“從歷史上看,英特爾一直是一家推動前沿技術發展的公司。”但在基辛格(現任英特爾CEO)上任之前,該公司“錯過了AI轉型”,“而英偉達、AMD和臺積電等制造可用于加速AI技術的半導體芯片的公司填補了市場空白”。
據外媒,四位了解公司計劃的前英特爾高管表示,二十多年來,英特爾一直認為,像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所使用的CPU,可以更有效地處理構建和運行人工智能模型所需的處理任務。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英特爾工程師認為競爭對手英偉達和AMD所采用的圖形處理單元 (GPU) 視頻游戲芯片架構相對“丑陋”。
事實是,研究人員隨后發現游戲芯片在處理構建和訓練大型AI模型所需的大量數據處理方面比CPU效率高得多。GPU是為游戲圖形設計的,因此它們可以并行執行大量計算。而英偉達也因此迅速占領了AI芯片市場。
日本投資銀行大和的分析師 Lou Miscioscia 表示:“當AI出現時……英特爾沒有在正確的時間推出正確的處理器。”
2023年9月,英特爾首次在硅谷提出了AI PC概念,然而,相關產品卻未及時跟上,其AI PC芯片Lunar Lake定于今年九月份正式推出。由于不夠及時的市場反應,來自微軟的訂單也丟了,微軟在其最新的筆記本電腦(包括Surface Laptop和Surface Pro)中放棄了英特爾芯片,并與高通獨家合作推出了Copilot+PC 計劃,而無需等待英特爾的新旗艦筆記本電腦芯片加入其中。
一再失誤的決策和產品設計方向也影響了英特爾的業績表現。8月1日公布的財報顯示,在截至6月30日的2024財年第二財季,英特爾營收和利潤表現均遠遜于市場預期,這也導致公司股價在業績公布的次日大跌26%,創下1982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年初至今,英特爾已經累計下跌60.27%,市值也跌破1000億美元,至810億美元左右。反觀其曾經的“小弟”,截至發稿,英偉達市值已超過2.43萬億美元,臺積電市值也達到8040億美元,高通市值為1739億美元,就連只設計芯片的AMD市值也達到了2082.5億美元。
圖片來源:谷歌財經
來自股東層面的壓力也是英特爾近期不得不面對的麻煩。
當地時間8月7日,據外媒報道,英特爾股東在舊金山聯邦法院對英特爾提起集體訴訟。股東稱英特爾“欺詐性地隱瞞了公司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其業績疲軟、裁員并暫停分紅,公司市值在發布最新財報后的一天內蒸發超過320億美元。除了英特爾公司外,英特爾CEO帕特里克·基辛格、CFO大衛·津斯納也被列為被告。
股東們指出,英特爾的最新財報顯示出其代工業務進展不順,在營收下降的情況下運營成本還在上升,這讓公司股東感到措手不及。他們認為,英特爾在今年1月25日至8月1日期間,對其業務和制造能力的重大虛假或誤導性陳述推高了其股價。英特爾尚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實際上,對于公司的代工業務,基辛格也有自己的安排。在他的領導下,英特爾正試圖在兩個方面迎頭趕上:一方面,作為一家無廠半導體設計公司與英偉達和AMD競爭,另一方面作為一家代工廠與臺積電競爭。
代工廠方面,英特爾正在進行大規模投資。該公司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在美國建造新工廠并擴建現有工廠。基辛格希望,到2030年,英特爾能成為全球第二大代工廠,僅次于臺積電。英特爾相信,到2030年每年實現150億美元的外部代工收入的目標仍然可以實現。
不過,在設計AI芯片方面,該公司已經遠遠落后。今年,該公司預計其AI芯片Gaudi的銷售額為5億美元。相比之下,英偉達每季度的AI芯片銷售額為200億美元。在標準數據中心芯片和AI產品領域,AMD也是個強勁的對手。財報顯示,英特爾第二季度數據中心業務收入下降3%。與之對比,AMD同期數據中心業務收入增長115%。
原英特爾圖形部門戰略高級總監Ryan Shrout對Gaudi芯片有著很強的信心。他表示,“它(Gaudi)具有價格優勢和多種架構特性,有助于它在標準GPU加速器中脫穎而出。”不過,他也強調,如果英特爾領導層不能為Gaudi制定一個有凝聚力的銷售和營銷策略,不知道他們還能得到多少機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AI芯片市場取得成功不僅僅取決于芯片本身。英特爾還擁有一個軟件平臺CUDA,允許客戶對芯片進行微調。這也將成為英特爾接下來的競爭優勢。
基辛格預測,到2026年,隨著AI PC在PC市場占據一半以上的份額,英特爾的這些投資都將獲得回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