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14 21:04:30
◎歌爾股份稱,2024年上半年,全球消費電子行業有所復蘇,部分新興智能硬件產品市場需求回暖。在上述背景下,這家行業龍頭上半年業績也迅速恢復。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陳俊杰
隨著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的景氣度提升,消費電子類企業業績也出現明顯好轉。
8月14日晚間,歌爾股份(SZ002241,股價20.60元,市值703.93億元)發布的2024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3.82億元,同比減少10.60%;實現歸母凈利潤12.25億元,同比增長190.44%。
對于上半年業績的變動,歌爾股份提到,報告期內,伴隨消費電子行業終端需求的緩慢復蘇,公司精密零組件業務、智能聲學整機業務以及智能硬件業務板塊中的 VR/MR/AR、智能可穿戴等細分產品線業務均進展順利。
2021年全球消費電子行業開始疲軟,但2024年上半年,在需求拉動下行業開始出現改善。
在2024年半年報中,歌爾股份稱,2024年上半年,全球消費電子行業有所復蘇,部分新興智能硬件產品市場需求回暖。在上述背景下,這家行業龍頭上半年業績也迅速恢復。
從業務范圍來看,歌爾股份的主營業務包括精密零組件業務、智能聲學整機業務和智能硬件業務,主營業務所屬的行業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財務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歌爾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03.82億元,同比減少10.60%;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25億元,同比增長190.44%。
對于業績增長原因,在此前的業績預告中,歌爾股份提到,報告期內,在公司強化精益運營、修復提升盈利能力的經營導向下,智能聲學整機和智能硬件業務的盈利能力得到改善。
在半年報中,歌爾股份對營收與歸母凈利潤的變化,給出了更詳細的解釋:報告期內,伴隨消費電子行業終端需求的緩慢復蘇,公司精密零組件業務、智能聲學整機業務以及智能硬件業務板塊中的 VR/MR/AR、智能可穿戴等細分產品線業務均進展順利,但受到個別智能硬件項目在產品生命周期后段的正常降量等因素的影響,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略有下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相比于一季度,歌爾股份在二季度的表現更為搶眼。
一季報顯示,2024年1至3月,歌爾股份實現歸母凈利潤為3.80億元,同比增幅達到257.47%。但結合上半年整體數據,歌爾股份2024年第二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約8.45億元,二季度業績較一季度顯著提升。
中泰證券在研報中稱,2024年第二季度,歌爾股份繼續強化精益運營、修復提升盈利能力,智能聲學整機和智能硬件業務的盈利能力得到進一步改善,業績實現大幅增長。
歌爾股份方面在7月份介紹說,二季度公司智能聲學整機、智能硬件業務中的部分重點產品項目出貨量增加,盈利能力提升;另外,公司業務的營收結構改善,部分毛利率相對低的組裝業務在營收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精密零組件等高毛利業務營收占比有所提升。
在盈利能力快速修復的同時, AI人工智能技術的帶動,讓歌爾股份有望找尋到新的業績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傳統業務增速放緩之際,元宇宙成為其押寶的方向。歌爾股份在2023年財報中曾提到,與元宇宙產業高度相關的VR虛擬現實、MR混合現實和AR增強現實產品,依然是2023年消費電子行業最受關注的新興智能硬件產品方向。
而在2024年半年報中,歌爾股份對這個方向有了進一步細化,并稱:近年來,消費電子行業醞釀著新的產業機遇,以大語言模型為代表的 AI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為消費電子行業帶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歌爾股份提到,一方面,AI 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有望為新興智能硬件產品創造更多的軟件應用內容和產品應用場景。另一方面,AI人工智能技術在消費電子硬件產品端側的落地,有望為聲學傳感器、精密光學器件等精密零組件產品帶來更廣闊的市場需求,同時為智能眼鏡、AR 增強現實等新興智能硬件產品帶來快速發展的新機遇。
中泰證券在研報中稱,GPT-4o等多模態AI大模型推出,大幅提升智能交互能力,眼鏡有望在語音對話、導航、翻譯、直播等場景更快落地,2023年10月上市的音頻眼鏡Ray-Ban Meta截至今年5月初累計已售100多萬臺,4月底Meta AI上線進一步抬升銷量預期。歌爾前瞻布局AR多年,與Meta、高通等緊密合作,覆蓋整機/衍射光波導/光機/聲學等環節,深度受益AI+AR帶來的新產品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AR領域的前瞻布局,除了加碼在元宇宙、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歌爾股份還盯上了汽車電子產業鏈。
在2024年半年報中,歌爾股份稱,公司繼續秉持“精密零組件+智能硬件整機”的產品戰略,聚焦于服務全球科技和消費電子行業領先客戶,積極推動聲學、光學、微電子、結構件等精密零組件和 VR 虛擬現實、MR 混合現實、AR 增強現實、智能無線耳機、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新興智能硬件業務的發展,同時持續加強在汽車電子等領域內的業務拓展并取得一定進展。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45517113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