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在家門口看世界,總共分幾步?

天府新視界 2024-08-19 17:34:20

圖片
“這個雨神看起來好emo”“‘美洲豹’太可愛了!”進入8月,為期兩個月的“尋蹤美洲豹:墨西哥古代文明展”已接近尾聲。不少觀眾也抓住這最后的尾巴,到成都博物館打卡遙遠、神秘的美洲古代文明。
從3000多年前奧爾梅克文明時期的獸形豹人石雕,到1000多年前瑪雅文明時期的美洲豹戰士彩繪陶盤,再到500多年前阿茲特克文明時期的雨神形象石雕……行走在展廳中,雨神、玉米與美洲豹,交織出一個與現實生活截然不同的文明世界,令觀眾暫時忘卻了今夕何夕。
當“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日益成為現代人普遍的精神追求時,在四川的各大博物館里,一場場精心策劃的世界文明特展,正以歷史和文物為經緯,攤開一張精彩紛呈的世界地圖。一年當中,巴蜀大地總有不同的文明與文化光顧,在迎來送往中,讓四川人與文明的多樣和多彩不期而遇。
圖片
還記得那個“世界將在2012毀滅”的瑪雅預言嗎?對于許多中國觀眾來講,這可能是我們生活中與美洲古代文明最接近的一次相遇。
在與歐亞大陸隔絕的漫長歲月里,美洲大陸發展出獨具自身特色的文明脈絡。就在“尋蹤美洲豹:墨西哥古代文明展”開展前2個月,同樣來自美洲的“印加——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剛剛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落下帷幕。

 

隨著兩場展覽的接力開展,瑪雅、阿茲特克、印加并稱的“美洲三大文明”相繼登陸巴蜀大地,它們在漫長歲月中演繹著與亞歐大陸截然不同的文明發展路徑,成為我們理解人類文明多樣性的生動樣本。

圖片

“王子”豹人石雕 圖據成都博物館


而當我們再往前看,在四川看到的世界更是精彩紛呈:
四川博物院2022年開年大展“大美亞細亞——亞洲六國文物特展”,將中國、日本、巴基斯坦、敘利亞、柬埔寨、黎巴嫩6國文物匯聚一堂,讓觀眾在行進中感受亞洲大陸的悠久歷史與豐富文化;
成都博物館在去年推出的“燦爛的記憶:亞洲文明古國金屬藝術展”,則以金屬器為切入口,帶領觀眾聆聽6000多年間,亞洲古老文明的金聲鏗鏘;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2022年底推出的“珍·藏——英國V&A博物館館藏吉爾伯特精品展”,將拿破侖、維多利亞女王的皇家珍藏帶到四川觀眾眼前。
這張地圖有空間上的無限延展,也有時間上的廣闊縱深。在四川的博物館中,觀眾可以從美索不達米亞刻滿楔形文字的泥板,看到刻畫迪士尼經典卡通形象的賽璐璐片;從蘇美爾人的藝術創造,看到莫奈、埃德加·德加等印象派大師引領的繪畫革命;從19世紀荷蘭畫家梵高的自畫像,看到當代俄羅斯畫家瓦列里·列德涅夫筆下的四川風光……
圖片 俄羅斯畫家瓦列里·列德涅夫筆下的稻城亞丁 圖據四川博物院
一年到頭,在四川開展的國際化展覽總有十來場,從古老的異域文明,到經典的繪畫藝術,再到各種裝置藝術、文本文獻、裝飾珠寶……四川人想要在家門口看見世界,或許就是走進博物館這么簡單的一步。
圖片
要讓眾多境外文物出現在觀眾面前,對博物館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從溝通渠道是否通暢,到語言上的隔閡,再到不同文物在展陳和保管方面的特殊要求,每一次境外文物來“做客”背后,都有文博人的諸多辛勞。
為了解決境內文物“走出去”和境外文物“引進來”的問題,上世紀70年代,我國成立了新中國首項大型文物展覽“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籌備小組。此后幾經沿革,至2007年正式掛牌成立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作為國家文物局下屬單位,承擔組織協調和承辦進出境及各類文物展覽等重要職能。當每年至少舉辦一場國際化文博特展已成為多家四川博物館常態時,我們細看每場展覽背后的組織單位,幾乎都能發現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的身影。
那么,為什么要常態化地舉辦國際化特展?
伴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欣賞水平的提高,優質的文博特展已經成為大家的精神“剛需”。對于熱愛藝術、熱愛歷史的觀眾而言,看一次文物真跡、原件的意義或許勝過看復制品千百次,畢竟真跡、原件傳遞給觀眾的信息是復制品無法企及的。博物館策劃推出國際化特展,一次性集結幾家甚至幾十家文博機構的珍藏,為觀眾提供了一次以簡單便捷的方式,與世界接軌、與文明對話的機會。
境外文物的“引進來”,其實也是我們精神生活的“走出去”。經由這些國際化特展,人們一覽世界的神奇與廣袤,在文明的交流互鑒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著觀眾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問題,幫助克服偏執與狹隘。這些眼前所見,都可能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成為我們素養的一部分,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而這種素養,或許是人們能夠從一場文博展覽中獲取的最為持久的價值。
圖片 英國V&A博物館館藏吉爾伯特精品展中的維多利亞女王鼻煙盒 圖據金沙遺址博物館
圖片
流光溢彩的異域風情確實令人目不暇接。但當文明的萬花筒在我們眼前徐徐轉動,如何讓觀眾看懂這些展覽,也成了值得博物館認真思考的問題。
展廳之內,免費公益講解要跟上。近年來,省內不少博物館在新展開幕后,都會面向觀眾安排線下的策展人導覽,并在展覽期間定期推出免費公益講解,讓觀眾在看熱鬧的同時,也能從這些遠道而來的文物中看出些門道。從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兩方面,不斷彌補著觀眾與世界文明之間的知識鴻溝,辦一場人人皆能看懂的展覽,才能讓美好愿景變為動人現實。
展廳之外,相關的科普講座也不能少。在四川博物院“大美亞細亞——亞洲六國文物特展”期間,由美國堪薩斯大學藝術史系博士、四川大學教授常青帶來的《犍陀羅藝術及其對中國的影響》講座,通過微博平臺面向全網直播,累計吸引近40萬人次觀看,成為對亞洲藝術的一次成功普及;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在“文明的萬花筒——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期間,邀請劍橋大學亞述學博士、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所長王獻華,以“三星堆-金沙時代的敘利亞地區”為題,向觀眾鋪開廣闊的中東地區的歷史與文化,深入淺出的“冷知識”,讓聽眾紛紛直呼“漲知識”。當看展心得與專家科普碰撞,人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新知,更是思考帶來的感動。

圖片

“大美亞細亞——亞洲六國文物特展”展廳(資料圖) 圖據四川博物院


網絡之中,利用社交媒體開展持續性展覽背景介紹。作為最強“氛圍組”,博物館往往會在展覽期間,利用自身的社交媒體平臺,發布展覽信息預告、展覽看點介紹,這種相對“短平快”的內容,能將觀眾迅速帶入到展覽的文化語境。這些零散的信息匯聚,信息的增量成為文明的強音。
在家門口看世界,其實很簡單。到這個可愛的世界中去,必然能發現獨屬于你的驚喜。
圖片
撰文/ 成博 編輯/郭書瓊 梁慶 責編/謝夢 審核/姜明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