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成都雙流:“石榴樹洞”背后的“善治密碼”

云上雙流APP 2024-08-20 19:35:28

在成都市雙流區,有這樣一個社區,24個民族和諧共處,將社區建設得和和美美、欣欣向榮,其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善治密碼”呢?

 

從居民實際需求出發

創新便民服務設施

 

為廣泛收集民聲意見,提高社區治理成效,2024年2月,廣都社區在雙流區民政局的支持和嚴格把關下,創新設置了城鄉社區治理“創特色”民政項目——民意有聲收集器“石榴樹洞”,并于3月初正式投入使用。

“我們家孩子8歲了,然后他問了我一個男女方面的問題,但是我又不知道怎么給娃娃表述,社區可不可以開設一些對娃娃性教育方面的知識普及課程?”社區居民劉女士對著“石榴樹洞”這樣說。

 

▲居民在“石榴樹洞”反饋意見和建議

“石榴樹洞”通過接收聲音信號,觸發錄音功能,將居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反映到社區平臺。這種具有私密性的形式極大保障了社區居民建言獻策的隱私,為他們真正需要求助的“難言之隱”提供了反映渠道。

成都市雙流區東升街道廣都社區黨委副書記夏倩稱:“‘石榴樹洞’是暢達民意的一個方式,在蓉城一家親主題公園和一些多民族聚居的小區,都投放了這個有聲收集裝置,讓居民更好地為社區提建議,我們也會結合收到的信息,進行反饋和回訪。”

 

 

▲為孩子開設有關兩性知識科普教育課堂

針對社區居民劉女士提出的為孩子開設有關兩性知識科普教育課堂的需求,也同樣得到了落實和解決。社區不僅邀請了專業老師開展了性教育暑期(托管)課程,還以情景劇的形式,讓家長和小朋友共同參與互動,了解兩性知識,真正解決了劉女士的實際需求。

 

據統計,截至2024年7月底,廣都社區已經通過“石榴樹洞”民意有聲收集器,收集整理出近百條有效的居民意見和建議,并及時進行了反饋處理,滿足了社區居民多樣化的需求,極大提高了當地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升級完善配套設施 

打造高水平生活環境

 

天倫家園是廣都社區的一個多民族小區,它的前身是甘孜州雅江縣在雙流區建設的一個干休所,對于這種老舊院落,廣都社區根據成都市和雙流區的相關政策,下大力氣進行了改造和整治。

“這兩個亭子都是廣都社區牽頭改造的,除此之外,小區樓棟還加裝了電梯,老人出門更方便了。”廣都社區天倫家園小區居民湯洪德對記者說道。

 

▲硬件設施提檔升級

據了解,廣都社區投入了大量資助金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通過對小區內硬件設施的提檔升級,極大便利了小區居民生活,改善了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滿意度。

 

天倫家園小區業委會成員周桂萍:“退休后,我們就在這兒頤養天年了。”8歲的小區居民張子萱也告訴記者,自己很喜歡這個小區,想一直生活在這里。

“作為一個廣都人,我希望居民們在廣都社區生活是一件幸福的事,居民的獲得感和安全感可以得到穩步提升。”社區黨委副書記夏倩說道。

 

 

組織多種文化活動 

促進多民族文化融合

 

廣都社區成立于2012年,幅員面積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萬人。這個社區最大的特點,是社區范圍內有多個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干休所和多民族混居小區。相對而言,社區治理工作難度較大。

但在近幾年,廣都社區在社區發展治理和民族團結工作中,卻接連創出了優異成績。廣都社區不僅被評為四川省民族團結示范單位,被省政府表彰為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還獲得了四川省民族團結教育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的稱號。

 

這都得益于廣都社區牽頭組織的各類文化活動,促進了各民族居民的文化交流,推動了各民族文化融合發展,并不斷引導居民參與社區共治,營造出了和諧美好的社區氛圍。

 

廣都社區通過成立社區民族舞蹈隊,讓不同民族的居民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作為社區民族團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廣都社區民族舞蹈隊包含了藏族、漢族、彝族、回族等民族,是一個多民族聚合體。

 

▲廣都社區民族舞蹈隊

社區民族舞蹈隊隊長張鴻(藏族)告訴記者,他們最近正在編排舞蹈節目——《石榴籽兒緊相連》,希望把這個舞蹈作為社區名片打出去,為社區起到宣傳作用。

廣都社區還成立了暑期托管班,廣都社區黨委副書記夏倩稱,“在托管班里,除了漢族的小朋友,還有其他民族的小伙伴,大家可以通過暑期托管班,了解對方的文化、習俗。”

 

▲暑期托管班

 

 

發揮退休黨員帶頭作用 

引導社區居民參與共治

 

記者通過了解發現,廣都社區在做好多民族融合團結社區治理發展工作中,有一個非常典型的做法,就是善于發揮少數民族退休黨員居民的積極作用。

“發揮居民的主人翁作用,同時也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來帶動居民參與小區和社區的發展治理。”社區黨委副書記夏倩這樣對記者說。

 

60歲的楊建兵(藏族)是廣都社區的一名微網格員。作為黨員的他,從甘孜州爐霍縣退休之后,已經在雙流區生活了10年。2022年10月,雙流區微網格管理剛開始實施時,他便主動加入,成為首批微網格員,每天奔走于他負責的兩個小區。截至目前,他已經累計向社區上報各類情況、意見、建議200多條,成為社區治理工作的中堅力量。

 

 

 

▲微網格員楊建兵

楊建兵告訴記者:“我的父母也是從高原上下來的,小區里的居民都是‘一家人’,趁我好跑得動,就為大家多跑一下、多關心一下。”除了收集信息上報社區處理之外,楊建兵在他負責的兩個小區里,還經常充當調解員、安全員等,去處理鄰里之間的矛盾糾紛和其他事務。

對此,社區黨委副書記夏倩稱,楊建兵提出的一些好的意見和建議,也會被社區采納。他既是黨員,同時又擔任了民情調節員的角色,他也想在晚年生活中為社會發揮自己的余熱。

 

用心、用情、用智慧、用政策筑牢多民族共同體,這便是廣都社區背后的“善治密碼”!

記者:嚴宏 唐瑞奇 王鴻明 鄒謹钖(實習生)

來源:云上雙流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