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年產逾7萬噸,龍泉驛的水蜜桃這樣種出來

龍泉驛區融媒體 2024-08-21 19:48:41

盛夏漸漸遠去,當龍泉山最后一顆水蜜桃離開大樹母親的懷抱,預示著這一季的水蜜桃豐收季就此劃上句號。

作為著名的中國水蜜桃之鄉,成都市龍泉驛區目前種植水蜜桃約5.96萬畝,年產量約7.2萬噸。從北端的紅旗村、同興村,到中段的桃源村、花果村,再到南端的寶獅村、長松村,龍泉驛水蜜桃在起伏不斷的龍泉山中沐著陽光、吹著山風、喝著雨露長大,長成了獨具風味的一方佳果,走向全國各地,飛向海外市場。那么,每年逾7萬噸的水蜜桃是如何種出來的?我們去龍泉山尋找答案。

果園航拍(方建萍 攝影)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等過段時間下雨了,要安排施一次底肥,為明年花芽分化打下基礎。”雖然水蜜桃采收季已經結束,但在位于山泉鎮的一家農業示范基地里,負責人謝仁斌卻還在忙碌,查看采果后桃樹的長勢,安排下一輪管理工作。“這片地底子好,每年施不了多少肥。”有著30余年種植水蜜桃經驗的謝仁斌說。

謝仁斌正在管理桃樹(資料圖)

“底子好”,源于龍泉驛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江國良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研究員,與龍泉驛水蜜桃結緣已有一二十年。以他扎根龍泉山多年的專業經驗來看,龍泉驛能成為全國著名的水蜜桃產區,正是得益于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

江國良(前)現場講解龍泉驛水蜜桃情況

江國良介紹,龍泉驛屬于亞熱帶氣候,每年3至6月降雨相對較少、光照較強、溫差較大且濕度也較大,在此氣候條件下長出來的水蜜桃表皮水潤誘人;而龍泉山的土壤主要以砂巖和頁巖風化的紫色土為主,富含鉀等微量元素,所以水蜜桃含糖量更高,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他表示,尤其是在6月20號之前成熟的水蜜桃,比長三角桃產區早半個月,比北方桃產區早一個月左右,在全國都非常具有競爭力。

不斷精進的品種技術

底子好,還要品種好、技術好。龍泉驛正占據了這樣的優勢。位于成環路旁的“桃硅谷”基地,正是龍泉驛水蜜桃新品種與新技術成長的搖籃。

“桃硅谷基地

從2015年起,在龍泉驛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區農業農村局與省農科院園藝所合作,建設現代標準化伏季水果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300余畝、良種繁育基地50余畝,年產果樹苗木20萬株,與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四川省農科院園藝所等科研單位建立了產學研長期合作關系,開展桃、枇杷等園藝作物新品種選育及現代輕簡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示范研究。

“桃硅谷”基地里,新品種層出不窮

“通過十多年來的研究,獲得雜交后代近萬株,篩選培育出50余個有價值有潛力的株系。”四川省農科院園藝所所長陳棟介紹,目前在生產上選用了一批大面積運用的品種,比如早熟的黃肉桃,耐儲運的霞脆,高甜的晚湖景,畝產實現2萬元以上,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民增收。早熟桃的春美、春蜜、早黃玉、紅玉;中熟桃的霞暉8號、霞脆、黃肉蟠桃、白鳳;晚熟桃的晚湖景、京艷(北京24號)、八月桃、晚白桃、黃肉蟠桃等眾多新品種從這里誕生,在市場上表現優良,廣受歡迎。

同時,示范推廣適合本地的水蜜桃長枝修剪、生草覆蓋、化肥農藥減量控害等新技術,通過典型示范,以點帶面,推動全區伏季水果栽培從傳統粗放、低效技術向節本、增效、省力、省工、現代、集約、高效技術方向發展。

面向未來的思考創新

面對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龍泉驛水蜜桃的“逐新”腳步從未停滯。“早熟、果大、耐儲運。”陳棟表示,下一步將充分利用龍泉驛獨特的生態環境條件,做好早熟品種的培育。打好時間差、提升果品品質,解決長途運輸的問題,將是接下來研究的重點方向。同時,還要根據市場要求,做好特色化水蜜桃品種的開發,如黃肉型、蟠桃系列等,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要求。

陳棟專注龍泉驛水蜜桃研究多年

桃樹品種更新換代中,重茬和土壤引起的黃化問題,是龍泉驛水蜜桃無法避開的一道難題。在龍泉驛區農業農村局果技專家余國清看來,除了關心地上部的品種外,下一步更要關心地下部的砧木。因為龍泉山是傳統的老的桃產區,部分桃園存在老化現象,需要重新改造,再植。而傳統毛桃砧木抗重茬能力比較差,加之龍泉山土壤偏堿容易黃化,并不是更新換代的首選。

這樣的技術攻關,已取得了可喜成績。龍泉驛區2022年從國外引進GF677抗性砧木,經過三年技術攻關,突破了該砧木組培快繁技術瓶頸,實現工廠化育苗。去年已在龍泉山試種了1萬多株該抗性砧木。余國清介紹,GF677不但能解決重茬和樹葉黃化問題,長勢還更快,能將原來約3年的改種周期縮短至一年半左右。

山間的桃林依然綠意蔥蘢,夏末秋初的風中,水蜜桃的甜香還在味蕾、記憶里縈繞,人們又開始期待,下一個水蜜桃季快快到來。

 

部分圖片為資料圖片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