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2 17:36:40
◎“房企參與低空經濟,目的及原因各不相同,一方面是為緊抓新風口,建設新型產業園區;另一方面是順應新需求,升級住宅產品。此外,也有使用新科技,提高開發和運營效率,尋找新業務發展機會。”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分析指出,但房企參與低空經濟的實際效果尚有待觀察。
每經記者 陳利 每經編輯 魏文藝
“低空經濟”無疑是2024年的熱詞之一。
今年3月,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被定義為“新增長引擎”,此后相關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政策不斷出臺。據中國民航局測算,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
低空經濟看似與房地產行業關聯度不高,但已吸引了眾多房企關注。如碧桂園、華夏幸福、華發股份、榮盛發展、美的置業、大名城等房企,已通過跨界投資、住宅產品升級、合作共建、運營服務等多種方式先后布局低空經濟,成為該領域的“新玩家”。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近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或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低空經濟的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可以保持關注。“對大多數房企而言,保交付、去庫存仍是核心,對低空經濟可以保持關注,但盲目追求市場熱點不可取。”
華夏幸福算是最早一批布局“低空經濟”的房企之一。
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17年,華夏幸福就曾為旗下產業新城引入懷來卓翼無人機、河北福萊卡航空、蘭旗航空等企業,計劃用航空航天鏈條“帶活”華夏幸福的產城項目。
今年7月30日,華夏幸福又與億鵬航空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在低空經濟領域開展長效合作,并探索應用場景、實現運營模式、搭建產業聯盟、打造低空產業園等方面開展深層次合作。
不僅如此,華夏幸福近年來還與南京溧水經開區、武陵低空經濟產業園、點點科創園、銀星集團、國資廊坊臨空等地方政府和區域產業平臺開展低空經濟方面的合作。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市場規模大、應用場景多、產業鏈條長、服務領域廣、帶動作用強等優勢。”華夏幸福相關負責人在8月22日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有豐富的區域政府合作資源與產業新城(產業園),為低空經濟場景化、閉環化提供了合作主體與場景。
事實上,不僅是華夏幸福盯上來低空經濟這塊“萬億級”蛋糕,近年來包括碧桂園、榮盛發展、大名城等多家房企也通過投資、合作等方式布局低空經濟。
以碧桂園為例,2021年碧桂園創投與華潤資本、騰訊、中糧資本等共同參投順豐旗下末端配送無人機公司豐翼科技。天眼查顯示,目前碧桂園創投旗下佛山市南海區匯碧二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仍持有豐翼科技約3.46%的股權。
2024年初,豐翼科技成為國內首家獲得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證的企業,并推出了無人機索降投送服務。至于碧桂園創投等投資人是否從中獲利,目前尚未可知。
相較于華夏幸福,河北另一家房企榮盛發展涉足低空經濟領域的時間更早。2016年,榮盛發展旗下榮盛康旅以約6.25億元收購了國內首家經中國民航局認證的水陸兩棲固定翼機型運營商美亞航空,但直到今年初才恢復陸上運營,并在三亞灣美亞航空水上飛機中心打造“三亞海空驛站”。今年4月1日,同花順、雪球等平臺顯示,榮盛發展新增“低空經濟”概念。
此外,華發股份、美的置業等房企則將低空經濟運用到了住宅設計、智慧建造等方面。
今年4月13日,在華發股份“新一代好房子華發科技+產品體系技術標準”發布會現場,公司董事局副主席、總裁陳茵表示,公司與華為、順豐、億航等頭部企業合作,將鴻蒙系統、無人機配送等AI時代科技植入新一代好房子、第四代住宅建造。
彼時,華發股份方面表示,珠海灣項目將打造成為全國首個實現無人機配送的智慧住宅小區,在每戶露臺設置無人機停機坪,實現最后100米物流配送。
而美的置業則在2019年參投無人機數據服務公司奇志科技Pre-A輪融資,目前美的置業控股成員美的建業(香港)有限公司通過寧波梅山保稅港區薈弘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奇志科技超34%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
奇志科技主要以無人機為載體,在地產規劃設計、工程建造、運營管理等領域提升房地產開發與運營效率。據悉,奇志科技已先后服務過保利發展、萬科、龍湖集團、金地商置、世茂集團、美的置業等多家房企,成為房地產上下游企業的主要無人機供應商之一。
“房企參與低空經濟,目的及原因各不相同,一方面是為緊抓新風口,建設新型產業園區;另一方面是順應新需求,升級住宅產品。此外,也有使用新科技,提高開發和運營效率,尋找新業務發展機會。”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分析指出,但房企參與低空經濟的實際效果尚有待觀察。
記者注意到,搭乘低空經濟之風謀求轉型升級,是房企押注低空經濟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華夏幸福,據其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受房地產項目結轉節奏等因素影響,預計2024年半年度將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5億~50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12.67億元。截至7月30日,公司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金額合計達246.73億元。
“低空經濟正以其廣闊的藍海市場和無限潛力,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華夏幸福方面表示,目前公司憑借在產業新城構建與精準招商方面的深厚積淀,正積極規劃并推進低空經濟領域的戰略布局。“未來也將加大對低空經濟技術的研發投入,探索在城市空中交通、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新興領域的應用,通過跨界融合與模式創新,不斷拓展低空經濟的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
同時,華夏幸福方面也表示,當前低空經濟領域還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存在政策和法規的實施不盡完善、很多地區相關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相對短缺等問題。“公司也希望可以通過與政府和相關企業的深度合作,發揮其在產業新城開發和產業鏈整合方面的優勢,推動低空經濟領域技術的快速發展。”
華夏幸福能否憑借在低空經濟領域的發展成功上岸、緩解債務危機,目前尚未可知。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此前也曾有多家房企進行跨界轉型,如大名城就曾涉足新能源領域。2017年,大名城在臺州設立新能源汽車子公司,并投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但兩年后,新能源汽車項目在大名城年報中“基本消失”。
2023年榮盛發展也開始跨界“新能源”,擬收購盟固利76.45%的股權。彼時,榮盛發展管理層表示,公司面臨一定經營壓力,因此主動謀求業務轉型升級,借助資本市場快速實現優質資產注入。但時至今日,這筆交易仍未落地。
“目前,布局低空經濟的房企仍然有限,參與方式雖然多樣,但整體與房企主業關聯度較弱。”上海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分析指出,一方面,涉足產業園且運營狀況良好的房企較少;另一方面,無人機在住宅設計中的作用仍不明顯,且在房企整體面臨流動性危機的情況下,大舉投資低空經濟領域企業的可能性非常小。“對大多數房企而言,保交付、去庫存仍是核心,對低空經濟可以保持關注,但盲目追求市場熱點不可取。”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帆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