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頭部券商股權投行部門降薪傳聞四起,業內:折射目前投行“股弱債強”格局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2 19:27:42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彭水萍

近期,市場上關于投行降薪的消息頻出,折射出券商投行業務的周期屬性。最近,一則關于某頭部券商股權投行部門降薪50%的消息在業內廣為流傳。

據悉,目前券商股權投行人員的薪酬結構通常為“固定薪酬+年終獎金”。業內人士認為,假如有券商在這個時點公布降薪的方案,一般都是針對固定薪酬。

另外,有分析認為,為何上述傳聞強調的是“股權投行部門”降薪,這或與今年以來券商投行業務“股弱債強”的發展格局有關。 

與此同時,在IPO持續收縮的背景下,保代的階段性過剩已然顯現。據Choice統計,截至今年7月31日,注冊保代規模增長至8830人,然而同期今年來A股的IPO項目大約只涉及100名保代,占比僅在1%左右。

券商股權投行部門降薪消息頻傳

最近,多家大型券商股權投行部門降薪的傳聞在市場上不時出現,并引發了較多的關注。

例如,日前市場有傳聞稱,某頭部券商股權IBD降薪50%。有投行人士告訴記者,IBD是英文“Investment Bank Department”的縮寫,即投資銀行部門。

另外,最近還有傳聞稱,滬上某大型券商的投行部門也出現了大幅降薪。而在今年早些時候,北京另一家頭部券商也曾傳出IBD降薪的消息。 

據一位券商業內人士介紹,“股權投行人員的薪酬構成一般包括固定薪酬+承攬績效獎+保薦費/簽字費(津貼)+年終獎,這是一般市場化引入的團隊的薪酬方案。現在都是投行委員會的整體條線統籌管理,基本是按利潤提獎金,基本只有固薪+年終獎金,過程獎偏少。”

“(有券商)這個時點公布的降薪方案,一般都是針對固薪。本來獎金在這個項目收入寥寥的時期,就沒什么可談的。”他進一步表示。

某金融獵頭則向記者表示,今年券商股權投行部門降薪已經不是個別現象。據他稱,今年券商股權投行人員固定薪酬打對折的情況不在少數。

在某位有多年投行從業經歷的人士看來,降薪已是券商投行較為普遍的現象。據了解,今年他有從之前工作多年的某券商投行部門離職的打算,“想換個行業,投行現在性價比太低了”。 他表示,“如果是去年從投行離職機會更好,去年從投行走的人還沒那么多,出去相對好找工作一點。今年形勢比去年差,投行出來的人又很多,找工作會相對困難些。” 

關于降薪,上述券商業內人士還向記者算了一筆賬,“頭部券商上半年也就5-6單IPO,而且大多都是小單,假設每單3000萬元的收入,也就1.5億-2億元左右收入。頭部券商股權融資的人員都有1000人,假設人均3萬固薪×1000人×6個月=1.8億成本,還不包括差旅、福利等運營費用。照此形勢,今年虧損的壓力較大,因此降薪已是必然事件。”

投行業務呈現“股弱債強”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傳聞強調了“股權投行部門”的降薪。而這或與今年以來券商投行業務的結構性特征有關。 

據Wind統計,在下半年IPO持續收緊的背景下,2023年度超過15家券商投行業務出現虧損,如廣發證券、山西證券等虧損超過1億元。雖然目前多數券商的中報還沒有披露,不過預計隨著今年股權融資規模同比趨于進一步收縮,這將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各券商投行,特別是股權融資業務的業績。

某券商行業研究人士表示,“券商投行業務上半年的成績呈現‘股弱債強’格局,股權融資團隊基本是虧損,債券融資業務創收和去年基本差不多,整體投行部門處于債融賺的收入剛好覆蓋投行部門整體的薪酬或者處于整體微虧的狀態。越大的券商,這個特點越明顯。” 

“股權融資業務,前期業內預期這兩年可能每年都保持100家IPO的狀態,今年上半年IPO家數實際不到50家,和這個預期基本匹配。因為各家普遍賺不到IPO承銷費,同時再融資也縮減,境內股權融資業務承壓已是不爭的事實了,而且預計還要持續。”

在此背景下,投行人員的階段性過剩已成為一個越發突顯的現象。近年來,注冊保代數量持續擴容。據Choice統計,截至2018年年末,行業注冊保代總數為3678人;至2023年12月31日,注冊保代規模已達8632人。而去年A股的IPO項目大約涉及600名保代,即在過去一年,有超九成的保代無簽字IPO。

截至2024年7月31日,注冊保代規模增長至8830人,同期今年來A股的IPO項目大約只涉及100名保代,占比僅為1%出頭。

上述人士表示,“現在投行的動態基本是在分流人員,尤其股權融資業務的投行人員,職業危機感都比較重。一方面是監管目前事后追責力度比較大,撤否率高,發函多,券商吃函后內部問責追回薪酬的措施也在加碼。另一方面是面臨降薪或者分流到其他崗位去。” 

根據上述人士觀點,相比股權融資業務,投行債券融資業務今年發展形勢相對較好,也是各券商都在發力的方向。某頭部券商投行部門相關負責人近期曾向記者表示,今年公司債券融資業務形勢尚可,相關業務條線還在增加人員。 

然而,某大型券商投行部門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指出,債券類項目對工作人員的需求總體不及股權項目,“一般而言,債券類的項目要比股權類業務的項目組的人員要少,因為它的底稿要求和盡調范圍都不一樣。” 

另據上述人士介紹,過往,券商投行的IPO收入貢獻最大,而現在行業紛紛開始尋求發展一些有創收潛力的業務,比如:1、并購業務,尤其是在擅長的行業領域;2、做FA(財務顧問)等資源撮合業務,不過單筆收入較低;3、跨境業務條線,投行協助企業走出去提供相關服務。此外,由于境內IPO收縮幅度較大,各券商投行不得不把去港股融資視作一個重要方向。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